2013年盤山縣政府工作報告

——以農業基礎建設為重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以發展加工產業為重點,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優先發展教育。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盤山縣第十五屆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與總結

第十五屆縣政府已任期屆滿。五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社會形勢,全縣廣大幹部民眾積極進取,團結拼搏,銳意創新,攻堅克難,全面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譜寫了經濟繁榮,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新篇章。
這五年,是盤山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在全省的綜合實力排名由第33位上升到了第10位。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180億元,是2007年的3.1倍;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實現185億元,是2007年的6.9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計實現20.7億元,是2007年的8.6倍(按同比口徑);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13980元,是2007年的2.2倍。多項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縣域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得到了極大提高。
這五年,是盤山三次產業快速發展的五年。結構調整戰略成效顯著,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縣向工業縣的歷史轉變。工業集群完成了合理布局。塑膠新材料產業成為全省為數不多的銷售收入超百億的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精細化工、裝備製造等產業整體規模也得到了明顯提升。現代農業邁出堅實步伐。新加坡益海嘉里、台灣大成等一批龍頭企業入駐,對農業產業化拉動作用明顯;設施農業發展勢頭強勁。國家一級漁港建成使用。榮獲“中國河蟹產業第一縣”和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稱號。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新縣城商貿、房地產、餐飲等行業都有大幅度增長,農村集鎮經濟及地產開發也呈現日益活躍的局面。旅遊業、物流業以及金融、科技、文化、信息等服務業也都有較大發展。“二三一”的三次產業比例更趨合理和最佳化。
這五年,是盤山城鄉面貌明顯變化的五年。新縣城從無到有,克服了土地、資金、區位等束縛,走過了艱難的歷程。五年來多方投入資金超過100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9平方公里,發展框架全面拉開,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備,商貿服務業日益活躍。城鎮化取得了重大突破。五個鄉全部完成了撤鄉建鎮,終結了盤山鄉鎮並存的歷史。道路、供電、供暖、供水、造林綠化等工程累計投入超過180億元,使城鄉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獲得“省公路建設文明縣”、“中國綠色名縣”、“全國生態文明縣”等多項榮譽。
這五年,是盤山社會事業全面推進的五年。逐年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義務教育得到均衡發展。基礎教育走在了全省前列,先後通過省政府“提高水平”普九和“雙高水平”普九驗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制度全面啟動,全縣13家鄉鎮衛生院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制度。加強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衛生監督執法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民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科技、廣播電視、計畫生育、民族、宗教等其它社會事業也得到協調發展。
這五年,是盤山文明進步的五年。民生得到了較大改善,民眾的就業、就醫、就學、住房等困難初步解決。社會保障體系更為健全,城鄉低保、新農合、新農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堅持每年為民眾辦十件民生實事,民眾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在全省宜居城市幸福指數排名中位列第九。歷史遺留問題和各類矛盾糾紛得到妥善處理,社會環境更加穩定和諧。
各位代表,2012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一年來,我們在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下逆勢而上,繼續保持了強勁發展態勢,為確保我縣“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現代農業穩步發展,農業綜合效益顯著提高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農業發展步入規模化、科技化、機械化、產業化的快車道。糧食總產量達到10.48億斤,實現了九連增。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建成高標準農田17萬畝。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24萬畝,農業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76%,成為全省水稻全程機械化推廣示範縣。在全省首家實現水稻保險、病蟲害統防統治全覆蓋。灌區節水改造、水庫除險加固等農田水利工程順利實施。以治險、治污、治亂為重點的遼河幹流綜合治理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加強了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連續25次獲“大禹杯”。畜禽標準化小區突破300個,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成功舉辦了盤錦河蟹文化節,提升了盤山河蟹產業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二)工業化進程加速,產業體系初步構建
深入實施主導產業發展戰略,形成了塑膠新材料、精細化工、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發展新格局。全年開工建設重點項目達到230個,項目總投資完成180億元。金田BOPP、崑崙能源液化天然氣、徐工建機等74個項目竣工投產。勝友橡膠、浩業化工、寶來生物柴油等133個項目開工建設。產業配套服務能力有較大增強,加大了土地、資金、原材料等生產要素供給,使興達瀝青、遠孚化工、北方化學等重點企業平穩運營。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5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預計完成270億元,增長36.2%。
(三)服務業大幅增長,新縣城拉動作用凸顯
房地產業逆勢增長,御湖國際、豪遠名門等39個商住地產項目開工建設,開發面積228.9萬平方米。通過房交會、購房融資、團購優惠和契稅返還等措施,全年房產銷售面積達到27.7萬平方米,位居全市首位。新縣城商貿業態進一步豐富,五星級天星國際酒店、生態假日酒店、廣達購物廣場等項目開工建設。旅遊業實現快速發展,甜水湖景區、繞陽河景區開工建設,河蟹博物館和大米博物館正式開館,胡家鎮紅岩村被國家民委評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金融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全年新增貸款預計實現50億元,其中政府類貸款通過審批21.06億元,預計可發放12.05億元。
(四)民生工程紮實推進,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全年完成各類技能培訓1.4萬人,實名制就業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4%,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了全覆蓋,人均籌資標準達到290元。各鎮衛生院全部實行藥物零差率銷售。救濟困難民眾1.4萬人,發放慰問金和救助金884萬元,低保標準提高到316元。完成了3748套保障房和300套廉租房建設,對6385戶危房和351套棚戶區住房進行了改造。各項惠民工程基本完成,城鄉困難民眾生活得到明顯改善。
(五)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公共服務覆蓋城鄉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成標準化幼稚園11所,適齡幼兒入園率接近90%。高考升學率超過90%,達到全省上游水平。全省唯一申報了基礎教育強縣並通過了預檢。校車實行非營利運營,新購置的130台標準校車正式投入使用。投入2030萬元解決4萬多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投入2.6億元新建公路120公里、拓寬改造各級公路126公里。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指導網路,殘疾人康復服務實現全覆蓋。氣象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投入運行。有線數位電視數位化改造全部完成,全省首例開展“三網融合”。人口計生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統計工作圓滿完成了“一套表”改革。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外事僑務、人防、婦女兒童等社會事業也取得了新成績。
(六)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民眾監督,全年承辦人大代表建議38件,政協委員提案29件,辦復率達到100%,滿意及基本滿意率達到98%以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了縣鎮村三級公共行政服務體系,辦事效率得到提高。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一批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加強了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整改,全年未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了社會管理,切實保障了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五年的奮鬥歷程令人難忘,五年的輝煌成就振奮人心,五年的寶貴經驗彌足珍貴。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過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績,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幹部民眾同心協力、奮發圖強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本屆政府,向為盤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無私奉獻、付出辛勤勞動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武警官兵,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以及所有參與、支持、關心盤山改革和發展事業的各位領導、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並表達衷心的感謝!
總結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我們的問題和不足在很多方面還客觀存在:一是經濟總量偏小,工業布局相對分散,服務業比重較低,地區核心競爭力不強;二是經濟成長過度依靠資源和要素投入,內生動力不足,科技、品牌、人才的貢獻較小;三是產業配套服務體系不健全,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遲緩,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缺乏;四是地方財政壓力較大,支出增長過快,可支配財力不足,導致了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投入存在缺口;五是城鎮基礎設施尚不完備,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還比較低,人居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六是改革開放需要進一步深化,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有待破除。以上這些問題和不足都需要認真研究,切實加以解決。
二、未來五年發展的思考和展望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我縣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進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全面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關鍵時期。儘管未來一段時期內經濟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但地區間產業布局的調整,城鎮化步伐加快,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使盤山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志存高遠,謀求走出盤錦,在地區經濟布局中占一席之地;必須擴大開放,吸引更多資源要素流入盤山;必須改革創新,讓一切有益盤山發展的能量充分發揮;必須真抓實幹,以勇於擔當、敢為人先的魄力和膽識,搶抓機遇,奮勇爭先。
綜合考慮我們的基礎條件和未來發展趨勢,今後五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著力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和創新驅動戰略,統籌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把盤山建設成為優勢產業明晰、地區形象鮮明、社會和諧進步、人民幸福安康的全國生態縣和北方經濟強縣。
按照這一總體思路,今後五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
——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幅30%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幅3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幅40%以上。主要經濟指標持續走在全省各縣(市)前列。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堅實。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達到相對富裕水平。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鄉民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公共服務得到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人民幸福指數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效明顯,多元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四大產業集群全部突破百億規模,產業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上升。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鞏固,服務業占比大幅提高。
——城鄉一體化格局加速形成。科學規劃、周密安排,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和諧進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鎮化試點工作紮實推進。城鎮化水平達到70%以上,力爭成為全省城鄉一體化先行區。
——生態文明水平顯著提高。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培育發展以環保產業、低碳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體系,推廣套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產品,減少能耗和污染,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全面完成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工程。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和省級園林城市。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義務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普及學前和高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升學率。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縣鎮村三級公立醫療衛生網,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切實提高醫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創新和完善社會管理,保障社會和諧穩定。
三、2013年的工作目標和安排

各位代表,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在這一年裡可以預見的是,黨的十八大對各方面工作所做的部署將全面展開,巨觀調控政策將有所調整,經濟形勢逐漸企穩回升;實體經濟將有更快發展,民生、環境、社會管理將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視和加強。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國家經濟社會形勢和巨觀調控政策的變化,審時度勢,借力而行,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向上爭取國家扶持,對外引進資本、技術和人才,對內深入進行資源整合挖潛。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千方百計地改善民生福祉,使我縣經濟更富於活力和競爭力,社會更為穩定和諧,人民更加幸福安寧。
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35億元,同比增長30.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60億元,同比增長40.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27億元,同比增長3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6800元,同比增長20.2%。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紮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力爭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為完成上述目標,我們要努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以糧食生產為重點,抓好主要農產品供給。深化水稻高產創建工程,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水稻大棚育秧、秋翻地、高標準農田、水稻全程機械化、優良品種、農業保險七個全覆蓋。大規模開展設施蔬菜標準化示範種植,實行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壯大河蟹和水產養殖加工產業。提升種質,擴大規模,拓展市場,提高地域品牌影響力。
——以農業基礎建設為重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外遼河防洪體系開荒復墾和萬金灘閘除險加固等水利骨幹樞紐工程。進一步實施遼河生態治理,把遼河建成生態綠色長廊。普及套用先進技術和農機裝備,推廣工廠化育苗、水稻直播等作業方式,促進農機農藝融合,農業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80%。
——以發展加工產業為重點,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打造高升經濟區20平方公里農產品加工區,加快天津寶迪、江西正邦等龍頭企業工程進度。有針對性的引進果蔬、蛋品、水產品加工項目,引進農產品物流、農機具製造以及苗種繁育、技術研發、包裝印刷等配套產業。初步建成盤錦農業產業化和加工產業基地,培育形成遼西地區新的農產品商貿物流中心。
——以提高生產經營效益為重點,努力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穩定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村土地承包仲裁體系建設,培育建立土地流轉市場。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農民培訓,提供法律、信息、科技等中介服務。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壯大產業集群規模,推進新型工業化
——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實施專業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圍繞精細化工、塑膠新材料、裝備製造和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結合我們的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條件,深度包裝一批重點項目。組建四大產業專業招商局,下大力氣招商引資。強化項目調度和服務,以創新的思維和手段破解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年引進開工超千萬元以上項目200個以上。重點推進迅寶改性高分子環保材料、中潤特塑芳綸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
——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體系。北方新材料產業園要完成2.4平方公里五通一平,新建標準化廠房12萬平方米。開通與城區公交線路,加強園區治安與環境管護,確保晉升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升經濟區要高標準完成規劃編制,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BT、BOT項目;利用好農發行3.5億貸款,完善包括農產品加工、新型建材和通用航空三個產業園在內的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壩牆子化工及裝備產業園、古城子生物質能產業園、吳家精細化工產業園要加強園區建設與管理,明晰產業取向,挖掘潛能優勢,加大專業招商力度。
——抓好經濟運行監測和生產經營服務。強化對重大項目推進的跟蹤服務,促進企業穩定運轉,達產達效。提高資源和生產要素供應保障能力,清理盤活現有閒置土地,優先安排重點項目建設用地。經常性的舉辦銀企對接會,發揮擔保公司作用,爭取省財政貼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三)全面落實服務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打造盤山新縣城中央商貿區、北方新材料產業園物流集聚區、高升經濟區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胡家河蟹大市場等重點服務業平台。引進扶持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現代商貿等高端業態,推進鳳凰橋?景巷商業街、北方歡樂世界等重點項目建設。發展中心集鎮,活躍城鄉貿易。
——穩步推進房地產開發。以新縣城為中心,結合高升經濟區和東部經濟區核心區建設,有計畫地推進土地整理開發。適度推動鎮區房地產業發展。重點推進華發新城、廣達公館、水岸雅居等一批商業地產項目。大幅度提高房地產對財稅收入的貢獻。
——深度開發旅遊資源。圍繞“三湖、兩河、一園”(甜水湖、紅旗湖、八一湖,遼河、繞陽河,森林公園)打造盤山濕地生態景觀。依託得勝鎮綠色農莊,胡家鎮、甜水鎮朝鮮族村發展農家民俗旅遊。挖掘海雲寺、得勝碑、明長城遺址開發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啟動海雲寺重建、森林公園景觀改造工程和東方生態城、國際安養城等重點項目建設。
——積極培育文化產業和其它新型服務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啟動新縣城圖書館、文化館、青少年宮建設,改制遼河電影院和電影公司。實現有線電視數位化、網路化、雙向化,打造品牌欄目,提高廣播電視經營性收入。發展演藝娛樂、工藝美術、信息網路、包裝策劃及會展業、金融業、諮詢審計法律等中介服務業。
(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進一步擴大開放。要從更高的視野審視盤山,尋找切入點,融入遼寧沿海開發開放的整體布局,承接瀋陽經濟區幅射帶動和遼西工業走廊的產業分工。積極參與地區間的合作交流,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打造產業、企業、產品品牌和地理標識,提高盤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加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落實省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各項任務,合理安排科技三項費用和技改貼息,扶持重點科技研發項目,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提升科技創新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積極引進技術、人才,套用先進設備,促進科技成果生產力轉化。引進和培養我縣發展所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套用科技、信息、材料、環境等新技術改造盤山的傳統產業、推進工業新型化。
——保護好生態環境。堅持生態立縣的戰略,促進資源合理開發、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態效益。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堅決關停各類污染企業。推進遼河生態治理工程,抓好太平河、繞陽河景觀化改造。組織植樹造林,啟動鄉鎮污水處理,消除面源污染,實行垃圾集運處理。全年力爭有1個鎮,6個村步入省級生態鎮村行列。多措並舉,讓盤山成為名符其實的生態文明縣。
(五)統籌城鄉建設,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
——最佳化城鎮發展布局。打造新縣城經濟文化行政中心,集聚人口,活躍商貿,完善服務。各地區遵循全縣城鎮總體規劃的要求,調整用地結構,限制禁建區開發,推進空間合理布局和土地節約集約使用。依據各地不同的優勢和條件建立產業支撐體系。促進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縣範圍內的流動和最佳化配置,促進城鄉協凋發展。
——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道路工程建設,完成中新線、沈盤線、黃沙線等交通幹道改造大修。建立覆蓋全縣的公交客運網。燃氣管網鋪設接通各鎮各園區。新建利平變,改造升級太平、陳家、吳家等四座變電站,提高供電能力和可靠性。加快大夥房水庫輸水工程和配套管網工程進度,徹底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
——創新和加強社會管理。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努力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充分發揮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強化社區和農村警務建設,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鞏固“平安縣”創建成果。增強全民法制意識,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切實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優先發展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爭創省基礎教育強縣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推進新縣城職業教育學院與市職教院聯合辦學,實行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實習培訓,打造職業教育專業科目品牌。完成華發國際學校、啟動華發國際幼稚園建設工程。培訓調整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提高衛生服務水平。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抓緊完成一鎮一所公辦醫院任務。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人均籌資標準達到350元。縣醫院按照“大專科、小綜合”的辦院模式啟動運營,打造全國知名的專科醫院品牌。對老醫院進行全面改造。
——推動文化體育及其它各項事業。新縣城體育館、游泳館在明年上半年要投入使用。組織全民健身、文化下鄉等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加大對文化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強縣鎮兩級計生服務站建設。組織開展好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深入開展文明和諧宗教活動場所創建。做好外事、僑務、慈善等各項工作。
(七)加強社會管理,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
——千方百計改善民生。下大力氣提高就業率。組織勞務輸出,促進用工雙方對接,建立常設勞動力市場交易平台,使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大社保擴面力度,各項社保基金征繳率達到90%以上。發展慈善事業,更大範圍地實施救濟和社會援助。建成縣城老年公寓,啟動區域敬老院建設。採取有力措施提高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
——辦好十件惠民實事。(1)完成實名制就業1萬人以上;(2)村級衛生所全部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3)投入200萬元,建設一村一個殘疾人康復站;(4)投入500萬元,扶持一村建設一個農村社區老年日間照料室;(5)投入2200萬元,提高農村飲水安全標準;(6)籌措助學資金,確保消除貧困失學現象;(7)開辦學校食堂,解決全縣農村中小學生午餐問題;(8)投入500萬元,改造農村危舊房338戶;(9)投入200萬元,建設一村一個村民健身廣場;(10)完成農村公路新建、大中修130公里以上。
——狠抓安全生產和信訪穩定。落實領導包案制度,加大信訪資金投入,切實解決民眾反映的合理訴求。建立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防止引發社會矛盾和群體性事件。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深化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消防、建築等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八)改進政府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服務效率
——堅持依法行政。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認真辦理好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權力運行制度系統、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系統、行政績效考評系統、行政權力電子監察系統、民意訴求反饋系統“五大系統”建設。
——規範資金調度。加強財源建設,增強財政實力。規範財政預算管理,嚴格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壓縮一般性支出,保證民生、穩定、公共服務等重點支出的需要。提高財政供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與市里持平。建立科學合理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涵養稅源,加強征管,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壯大兩級財政收入規模。
——提高行政效能。治理整頓經濟發展軟環境,堅決打擊吃拿卡要等違規行為。強化行政服務中心職能,增設便民服務中心,提高政府機構辦事效率。啟動和規範運作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確保公共資源交易公平、公正、公開。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嚴格實行目標管理和績效考評制度。
各位代表,盤山的轉型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能否躋身全國經濟強縣行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要取決於未來五年的努力拚搏。我們要緊緊抓住這關鍵的五年,團結一心,奮勇爭先,用我們的智慧和汗水,創造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的業績!繪就盤山更加繁榮、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