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景觀設計標誌

20世紀景觀設計標誌

本書選取的29個景觀設計案例,毫不誇張地說,顛覆了我們對室外空間設計的看法。

20世紀的最初幾年,景觀設計師們試圖創造一種新的風格來反映時代的風貌。他們摒棄傳統,將工業元素與先鋒美學結合起來,創造出令人眼界大開的新空間。受到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啟發以及榮格學說的影響,一些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設計應運而生。不過身處其中,參觀者往往倍感困惑:即無從領會設計者的意圖,也無法體會其怪異的美感。

作者信息

作者卡蒂·坎貝爾(katiecampbell)曾經為多家報紙和藝術雜誌供稿,後來轉向小說寫作。她的戲劇被搬上舞台和電台,出版過一部長篇小說、幾部短篇小說集和幾部詩集。卡蒂現在是大學教師兼作家,致力於景觀設計史研究。

本書作者卡蒂·坎貝爾是一位理想的“導遊”,帶領我們去理解這些景觀。通過閱讀她對景觀的感受、理解以及傾注其中的熱情,我們得以欣賞這些經典背後激進的設計思想和全新的設計元素,品味其蘊含的藝術構想和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如她所說,這些設計拓寬了景觀設計的境界,挑戰對於景觀的形式、用途和意義的臆斷。通過展示這些藝術作品的價值和創新點,卡蒂推翻了我們以前持有的成見。

這29個景觀以不同的形式得以保存,大多數都可以參觀。從賴特的建築與景觀的融合,到瑪莎·舒瓦茨集風趣和諷刺為一體的花園,再到理察·哈格在廢棄工業區的基礎上建造公共空間的嘗試,每一處景觀的風格和韻味,都可以從本書精心挑選的插圖中一窺端倪。

目錄

序言

第1章 古埃爾公園

安東尼·高迪

第2章 森林墓園

加納·阿斯普朗德和西格德·萊維倫茨

第3章 諾埃耶別墅

加布里埃爾·蓋佛瑞康

第4章 薩伏伊別墅

勒·柯布西耶

第5章 瑙姆科吉

弗萊徹·斯蒂勒

第6章 巴塞隆納館

密斯·凡·德·羅

第7章 阿姆斯特丹森林公園

雅各布斯·皮特·泰沙

第8章 本特利樹林

克里斯托弗·唐納德

第9章 流水別墅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第10章 教育部屋頂花園

羅伯特·布雷·馬克斯

第11章 艾爾·諾維耶洛,杜威·唐納花園

托馬斯·丘奇

第12章 米勒莊園

丹·凱利

第13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花園

野口勇

第14章 拉斯·阿普勒達斯

路易斯·巴拉乾

第15章 愛悅廣場

勞倫斯·哈普林

第16章 玫瑰園

皮埃特羅·波西納埃

第17章 艾格堡電站

布倫達·科爾文

第18章 甘迺迪總統紀念園

傑弗里·傑里科

第19章 梅格基金會博物館

約瑟夫·路易斯·賽特

第20章 小斯巴達園

伊恩·漢密爾頓·芬利

第21章 螺旋形防波堤

羅伯特·史密森

第22章 油庫公園

理察·哈格

第23章 麵包圈花園

瑪莎·舒瓦茨

第24章 越戰老兵紀念牆

林瓔

第25章 蓋提藝術中心花園

羅伯特·愛爾文

第26章 拉維萊特公園

伯納德·屈米

第27章 希望小屋

德里克·賈曼

第28章 宇宙思考花園

查理斯·詹克斯

第29章 里伯斯金猶太人博物館景觀

呂佐夫7號

致謝

序言

本書的寫作過程非常有趣,因為我可以週遊各國,參觀那些過去100年中最不同凡響的、備受爭議的、精妙絕倫而又引人入勝的景觀。儘管參觀的範圍僅限於根植於西歐文化的景觀設計,但我還是走遍了三大洲,遊覽了各種私人或公共的場所,包括城市公共墓地、城市公園、臨時作品展示、紀念碑、博物館,還有工業景觀。

雖說為本書選取的景觀案例完全是我個人的主觀決定,但我盡力去發掘那些不墨守成規的作品,能夠為設計提供新的思路,運用新的設計材料,體現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哲學,並且挑戰人們對於景觀設計之形式、用途和意義的成見。其中一些案例的設計者,他們之後的作品可能更為人們所熟知,而本書選取的設計卻最能體現他們對於行業創新的啟發。有些作品成功地改變了之後的景觀設計行業走向,而在創作的當時卻曲高和寡。

landscaping、horticulture、gardendesign等這些術語意思都差不多,可以通用。就像paradise一詞來自於波斯語pairidaeza一樣,landscape來源於荷蘭語landskip,也就是為土地塑性。不過這個詞本身就意味著一定的規模。horticulture來源於拉丁語hortus,與花園的栽培養護有關。而英語中的garden和美國人所說的yard一樣,都源於盎格魯-撒克遜語geard一詞,表示圈起來的一塊地。

傳統意義上的西方景觀設計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舉棋不定——是歐洲的規整式和英國的自然派之間的較量。而到了20世紀,這種風格之爭讓位於更為廣泛的關於歷史、政治和文化背景的思考。從最基本的層面上來說,景觀設計就是在創造空間,而過去的100年,人們對於空間的理解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兩次世界大戰不僅帶來了肉體和心靈的創傷,並且打破了傳統的社會結構:大批的移民和資源的自由流通削弱了地域感,日常生活的機械化、城市的發展以及鄉村生活的終結,這些從根本上瓦解了人們對於空間的傳統認知,而空間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也發生了改變。

世紀之交的時候,保守主義者就開始警告人們,無限制的工業發展和城市擴張正在破壞鄉村生活;20世紀中葉,生態主義者意識到有毒的工業廢物和商業化的農業耕作帶給環境不可逆轉的破壞。而在空間競賽中,太空人傳回地球的外太空影像帶給大眾新的議題:突然間地球變成了渺小而又脆弱的星球,人類同環境之間的關係開始步入新的階段。

隨著人類對於脆弱的生態系統的認識不斷深入,自然也不再被認為是可以不斷開採的商品,而是需要被重視、被保護甚至被模仿的有限資源。景觀越來越多地承載人類社會的希望和恐懼,同時景觀設計也開始在科學與宗教之間找到棲身之處,將生態與經濟相結合,熔傳統和創新為一爐,集藝術和建築為一體。

而景觀設計的學習,也最終演化為對於人類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人類對於環境的塑造反映出其對於自身所處的宇宙場所的認知。傳統宗教逐漸失去吸引力,景觀成為新的精神焦點;人們不再向上帝尋求慰藉,而將目光轉向自然世界。從瑙姆科吉莊園(naumkeag)到薩伏伊別墅(villasavoye),從本特利樹林(bentleywood)到流水別墅,從艾爾·諾維耶洛(elnovillero)再到希望小屋(prospectcottage),甚至試驗社區生活的梅格基金會博物館(maeghtfoundation),都在探索人類與景觀和諧共處之道,傳達出長久以來的一種幻想,即與自然融為一體的伊甸園式的生活。

建於20世紀之初的斯德哥爾摩森林墓園(woodlandcemetery),同時滿足了精神需求和實用需要。為了應對城市人口增長和社區的多元化生活,設計者們創造出不同以往的葬禮習俗,傳統的宗教儀式轉變為人性化的、以土地為本的喪葬形式。為了推進環保的火葬,勸說人們放棄宗教認可的土葬,他們設計了一個感性的、女性化的空間;死亡被視作一場集體經歷,身處其中的每個個體都擺脫了世俗的身份,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

20世紀中期,很多設計師都參與了保護鄉村風貌的運動,同時還要將工業化元素運用到景觀設計之中。艾格堡電站(eggboroughpowerstation)這一案例就是將現代工業設計建築同傳統的鄉村環境完美結合的神來之筆。而其設計師布倫達·科爾文(brendacolvin),卻是首先向世人發出警告的先驅之一,提醒世人警惕現代技術中潛伏的災難。

還有設計師賦予自然界道德屬性。從道德層面上來說,未經雕琢的荒原,在一定程度上勝過城市。這個想法深入人心,卻從未有明確表達。設計師們想展現的就是這一信條。波特蘭的愛悅廣場(lovejoyplaza),通過在貧瘠的城市中心的荒原體驗來展現自然不斷增強的力量。位於巴塞隆納的怪異的古埃爾公園(parkgüell),則意在推廣宗教信仰,其贊助人非常擔心宗教信仰會被現代人所拋棄。儘管受英國花園城市運動的啟發,古埃爾卻沒有社會主義者的理想;相反,在作品中展現出的高人一等的天主教的精英主義思想,不管是形式上還是實質上都把公園擺在普羅大眾難以企及的地位。現代派對於健康和健身的投入奠定了阿姆斯特丹森林公園(amsterdambospark)的基調,相較於場地精神,設計師更關注實用功能。在真正社會主義民主思想的引導下,他們將自然改造為城市的設施之一,通過設計為城市居民提供運動和休閒的場地。

景觀同樣反映文化內涵,展現群體特徵,同時揭示神話和幻想中的意識與潛意識。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民族運動讓新大陸擺脫了殖民主義的陰影,歐洲的版圖也幾經更改。於是20世紀的景觀成為宣傳國家主義的舞台,一些標新立異的設計師有意識地在景觀中渲染民族情結。巴西設計師羅伯特·布雷·馬克斯(robertoburlemarx)巧妙地展現了祖國豐富的文化傳統,從土著文化中的幾何圖案到非洲移民帶來的鮮艷色彩,從葡萄牙殖民者巴洛克風格裝飾到英國定居者偏愛的浪漫風格。他把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出耳目一新的巴西園林。路易斯·巴拉乾(luisbarragán)的拉斯·阿普勒達斯(lasarboledas)景觀將殖民時期的西班牙摩爾園林和墨西哥的鄉村風格融為一體,形成獨一無二的現代墨西哥景觀,在墨西哥本國風靡一時。直到幾十年後,紐約現代藝術館才為巴拉乾開辦個展,並為他贏得國際認可。從那時起,巴拉乾極簡的詩意景觀很快成為現代國際都市優雅之風的標桿,從而失去其民族特質。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設計師認識到歐洲園林既不能反映新大陸的精神也不能展現地形地貌,他們同樣急於擺脫傳統的束縛。在西海岸,托馬斯·丘奇(thomaschurch)為業主設計的風格滿足了郊區悠閒戶外生活的需要。丹·凱利(dankiley)向來反對古典裝飾,在德國紐倫堡宮改建工程中,他有機會領略到文藝復興園林的宏偉和精美。在此基礎上,他用一種優雅的方式重新解讀歐洲花園的傳統,並且巧妙地展現了美國的企業文化。

在展現社會結構和哲學意識的同時,景觀同樣代表了技術的進步和群體美學理念。20世紀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對藝術界的影響頗為深遠,音樂、文學、繪畫、雕塑、建築和景觀等領域都經歷了巨大變革。20世紀早期的設計師,儘管依然被視作傳統行業的工匠,已經開始研究如何用景觀來展現工業革命的驕人成就。在當代藝術運動的啟發下,他們嘗試通過空間序列和新型組合來展現新世紀的現代氛圍;石頭、植物、水和土壤等元素不可避免地被貼上傳統的標籤。其中最為突出的創新之舉要數機械時代的格線布局和立體派的平面疊加,巴塞隆納館(barcelonapavilion)是其中的典範。除此之外,這一主題在拉斯·阿普勒達斯景觀、米勒莊園(millerhouse)和拉維萊特公園(parcdelavillette)等作品中都有體現。

各種藝術運動都對景觀設計產生深遠影響。古埃爾公園的二維平面和三維結構都展現了新藝術美學特徵;諾埃耶別墅(villanoailles)中則充斥著裝飾藝術精美的幾何曲線。本特利樹林的不對稱結構一方面反映了康定斯基(kandinsky)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從日本版畫中汲取靈感。俄國構成主義催生的解構主義藝術風潮奠定了拉維萊特公園的基調,米羅和阿普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在艾爾·諾維耶洛的不定性結構中得到展現。玫瑰園(ilroseto)中滿是波普藝術的優雅曲線,麵包圈花園(bagelgarden)驚世駭俗的並置方式、俗氣的材料及現代氣質反映了達達主義和裝置藝術的核心。德里克·賈曼(derekjarman)的希望小屋則是由現成藝術品組成的憂傷的海岸風景。

藝術不是景觀設計唯一的靈感來源。17世紀的寓言手法構成了約翰·甘迺迪紀念園(johnf.kennedymemorial)的景觀,遍布小斯巴達園(littlesparta)的碑文、格言和隱喻象徵反映了18世紀的文學潮流。艾格堡電站的工業景觀和螺旋形防波堤(spiraljetty)的紀念性螺旋都是以古老的土方工程為模板,瑙姆科吉莊園的中國園、野口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花園(unescogarden)以及宇宙思考花園(gardenofcosmicspeculation)中的道教風水都反映了20世紀對東方美學的關注。

景觀不僅改變世界的形象,同時也改變了世界的意識。20世紀初的人們僅僅關注美學,到了20世紀中葉,生態成為景觀關注的焦點,世紀末整頓修復工程的興起使得設計師開始重新發掘場地歷史,而不是簡單地置換風景。設計師先是嘗試國際現代主義,之後又被抹去國家主義分裂烙印的景觀所吸引。短暫的嘗試之後,他們開始關注場地的歷史,發掘背後的潛台詞。油庫公園(gasworkspark)將被遺棄的工業垃圾填埋場變成了承載文化傳統的地方,蓋提藝術中心花園(gettycentregarden)在緊張的藝術中心建築群中創造出山泉和峽谷景觀。猶太人博物館(berlin’sjewishmuseum)表現了戰前猶太人迷惘的心態,拉維萊特公園則將早期建築遺址和地下考古發現融入前衛的設計中。

現代主義設計師一直試圖擺脫典故、寓言和隱喻等精英主義元素。但事與願違,在現代科學和心理分析理論的影響下,這些手法卻以一種新型象徵語彙重新回歸景觀設計,古典學術風格被丟進歷史的洪流中。20世紀早期的森林墓園在撫慰人心的母性山丘中隱含了普遍的心理形象,瑙姆科吉莊園引人遐想的午後花園表現了美國富有的知識分子對於潛意識理論的興趣。20世紀末,從年老的傑弗里·傑里科(geoffreyjellicoe)到年輕的林瓔(mayalin),都嘗試在公共紀念景觀中採用典型的心理形象,從下行坡道和反射面到上行坡道和圍合空間,黑暗和光明的對比也被用於展現深沉景觀中的寓言。在文藝復興園林傳統的指引下,宇宙思考花園嘗試用隱喻手法來詮釋晦澀的科學理論。熱力學第二定律理論——所有的物質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則啟發了螺旋形防波堤的創作。

20世紀的景觀設計成為一項正統的職業,要求具有法律、工程、建築、社會學、生態學和經濟理論等知識儲備。但一些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的業餘設計師,在沒有專業設施甚至沒有經濟來源的情況下創造出匠心獨具、影響深遠的景觀。書中描述的景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值得慶幸的是,私人花園的擁有者認識到花園的歷史意義,對其照料有加。公共空間,雖然會受到潮流、功能和經濟形勢的影響,卻依然受到特殊保護。所以大多數景觀的現狀令人滿意,並且依然對公眾開放。只有麵包圈花園不復存在,但花園本身就是作為裝置藝術存在的,所以其形象凝固在照片和印刷品中。雖然螺旋形防波堤被大鹽湖的水面淹沒,但有很多圖像記錄留存於世。它巨大的曲線在外太空依然清晰可見,並且隨著潮水漲落不時浮現。更可喜的是,水位的不斷降低會讓防波堤在不久的將來重新浮出水面。

景觀設計受到自然循環、時間侵蝕以及氣候、經濟和潮流的影響,是最脆弱的藝術形式。但20世紀的發展,這門藝術就像傑弗里·傑里科預言的那樣,成為藝術之母。書中的景觀大多廣為人知,但任何圖片和文字都無法帶來親身體驗的感動。不管怎么說,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傳達這些20世紀經典作品帶來的啟示和歡樂,以及我對於設計師和景觀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