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6 瘦西湖和萊芒湖(中國與瑞士聯合發行)(T)

1998-26 瘦西湖和萊芒湖(中國與瑞士聯合發行)(T)

1998-26 瘦西湖和萊芒湖(中國與瑞士聯合發行)(T)是 國家郵政局發行,由北京郵票廠印刷,郵票設計者是 許彥博、貝爾娜黛特·巴爾蒂絲。

郵票圖案

1998-26 瘦西湖和萊芒湖(中國與瑞士聯合發行)(T)1998-26 瘦西湖和萊芒湖(中國與瑞士聯合發行)(T)

郵票信息

志編號 1998-26
名稱 瘦西湖和萊芒湖(中國與瑞士聯合發行)(T)
全套枚數 2
全套面值 5.90元
發行機構 國家郵政局
整版枚數 20(5×4)
版別 影寫版
發行日期 1998-11-25
全套售價 5.90元
印製機構 北京郵票廠
原作者 設計者 許彥博、貝爾娜黛特·巴爾蒂絲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2-1 萊芒湖·汐雍城堡 0.50 40×30 P11×11.5 4046.9
2-2 瘦西湖·二十四橋 5.40 40×30 P11×11.5 3159.9

郵票介紹

為加強中國和瑞士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兩國的郵政合作,聯合發行特種郵票一套2枚。
第1圖【萊芒湖·汐雍城堡】萊芒湖,又稱日內瓦湖。位於瑞士西南與法國交界處,羅納河自東流人萊芒湖,由西而去。湖長72公里,寬13公里,面積58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75米,湖水最深達310米,湖呈蛾眉月狀。萊芒湖是阿爾卑斯山地的最大湖泊,世界著名的冰蝕湖之一。環湖山峰,終年積雪,湖光山色,十分秀麗。日內瓦城築有長堤伸人湖心。1886年,在湖中還建有著名的日內瓦噴泉。它位於萊芒湖靠近羅納河的出口處,.隔著勃朗峰橋與盧棱島相望。初建時,噴射高度只有30米。1891年,經日內瓦著名水利工程師屠列提尼改造,噴射高度可達85米。1947年,瑞士政府再次進行投資改造,在湖中安裝兩個16噸重的大水泵,每分鐘可噴水3萬升,噴水時速為200公里,空中停留水量近7噸,噴嘴直徑為16厘米,從而使噴射高度提高到145米以上。在萬里晴空之下,串串水流直衝半空,玲瓏剔透的水珠折射陽光,宛如道道彩虹天掛,其變化無窮無盡。夜晚,在湖畔無數彩燈照射下,霓彩萬千,把萊芒湖裝扮得妖嬈多姿,與白天之絕妙奇觀大異其趣。其壯麗之景色,世所罕見。沿湖畔還有美麗如畫的激流公園、玫瑰公園、珍珠公園、英國花園和植物園等。坐落在距勃郎峰橋橋頭不遠花園草坪上的大花鐘,舉世聞名。鐘的機械結構設在地下,地面上的鐘面由鮮嫩的芳草覆蓋,時間指數則由鮮艷的花簇組成,鐘面圖案隨著季節變化而變換色彩,不論風吹雨打,花鐘都在準時運行。大花鐘不僅是一種景觀,而且具有報時功能,成為“鐘錶王國”特有的象徵。萊芒湖以其湖奇水秀、風光旖旎、景色宜人,成為世界上著名的風光薈萃的旅遊勝地之一。
郵票畫面上的汐雍城堡,位於萊芒湖畔。古堡始建於中世紀,開始為錫永主教的財產。後幾經易主,1536年瑞士人占領了它。1798年沃州革命時,城堡又為沃州所有。現在,高大的圍牆上殘留的彈痕仍然依稀可辨。在古堡內,紋章大廳、公爵臥室、公爵大廳、城堡主大廳、珍寶房等,依然保留著昔日的輝煌。登上城牆拘三座半園形塔,城堡和周圍的美景可盡收眼底。古堡內,薩瓦公爵的小教堂始建於13世紀紉,拱頂和窗戶約在1255年到1257年大修時昕建。教堂中14世紀初的裝飾,代表了非常完整的肖像學設計要求。它的價值和質量在阿爾卑斯山以北是獨一無二的。拱形的博尼瓦地道,13世紀是倉庫,16世紀改為監獄。日內瓦的聖·維克多修道院院長因為主張曰內瓦獨立,而被法國薩瓦公爵投入監牢,拴在進門的第五根柱子上達4年之久,直到1536年3月29日,才被瑞士人解救。著名詩人拜倫曾寫詩將其讚頌,他本人的簽名也留在第三根柱子上。四壁和柱上還可看到許多古今題名。南牆上尚有耶穌和聖徒的受難像,它們均是15世紀中期的作品。郵票圖案展現了萊芒湖的清秀和汐雍城堡的雄姿。
第2圖【瘦西湖·二十四橋】瘦西湖,原名炮山河,一名保障河,又稱長春湖。位於江蘇揚州市西郊,六朝以來即為風景勝地。它原是由蜀崗諸山之水匯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澗水,流入運河的一段水道。清雍正年間開保障河,使得虹橋、長春橋、蓮花橋之間水面開闊而形成湖泊。因湖身狹長曲折,兩岸花木蔬秀,風景纖麗,與杭州西湖相比,另有一番清瘦秀麗特色,故得名瘦西湖。清代詩人汪沆有詩讚日:“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之名遂著。它全長4.3公里,遊覽面積30多頃。沿湖因水構築亭園,綠楊盈堤,水土明瑟,迤逶曲折,連綿不斷,“西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形成一條長長的風景帶。湖畔蓮花橋上建五亭,稱五亭橋,束瘦西湖之腰,亭亭玉立,情趣盎然,風韻別具。五亭系揚州鹽商為迎接乾隆於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下江南蒞揚而建。中亭略高,四亭分列,朱漆黃瓦,造型別致,為國內獨創。亭間用廊相連,中亭瓦頂重檐攢尖式,亭上有寶頂。四角飛翹,似飛鳥展翅,栩栩如生。五亭橋身則為拱券型,由三組不同拱券組成15孔,其型纖巧,玲瓏剔透。橋下洞孔相通,從裡向外看,每個洞外都有一幅不同景物。猶以皓月當空之際,洞洞皆銜明月。位於橋東南的鳧莊,狀似野鴨浮於水中,故名。鳧莊四周環水,唯北有曲橋連岸。莊上廊閣亭台皆臨水,環以護桿可憑欄賞景。橋旁還有蓮性寺白塔,清乾隆年間建造,形似北京北海白塔,因塔色純白而得名。瘦西湖小金山,原名長春嶺,山周松柏濃郁,四面環水。山頂築風亭,登亭俯瞰,風景如畫,盡收眼底。小金山西有一東西向短堤直插湖中。釣魚台位於堤西端,原名吹台,乾隆曾在此台釣魚,故改今稱。台三面臨水,平面方形,重檐四角攢尖式瓦頂,四面方門,南北東三面磚砌園洞,形式別致。台前湖面廣闊,與對岸蓮性寺白塔、五亭橋成鼎足狀,隔亭相望,恰好一洞銜塔、一洞銜橋,將遠處景物嵌入洞中,成一優美動人畫卷。瘦西湖之大虹橋,連西園曲水與長堤春柳,原為木橋,始建於明,橋欄朱紅,稱紅橋。清乾隆年聞改石橋,宛如彩虹飛跨兩岸,故稱大虹橋。清代曾有七千餘文人墨客臨此吟詩作賦,後成卷三百,並繪有“虹橋攬勝圖。”自瘦西湖至平山堂一帶,長堤煙柳,一路亭台,過五亭橋至蜀崗,梵寺相映,古木參天。平山堂位於湖畔蜀崗中峰。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文學家歐陽修(1007—1072年)任揚州太守時造。坐於堂內眺望江南遠山,正如堂欄平,而名平山堂。歐陽修常在堂內舉辦詩文酒會,主持文壇,傳為佳話。現堂屋為清同治年間重建。後人把唐大明寺遺址、西園、天下第五泉、歐陽修祠等通稱平山堂。瘦西湖勝景頗多,沿湖長堤還有春柳、西園、徐園、方廳、觀音山、谷林堂、平遠樓、鑒真紀念堂等佳景。在《中國古典名園》一書寫道:瘦西湖“其煙渚柔波之自然,其婉麗嫵媚之氣質,其人工與自然相融合之天地無縫,竊折幽勝,仍為蘇杭等地之醫林所無法比擬者。”
郵票畫面上的二十四橋,位於瘦西湖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唐代詩人杜牧這首七絕,維妙維肖地勾畫出二十四橋的風采,把人們帶到了一個神奇朦朧的境界。二十四橋風景區由玲瓏花界、熙春台、望春樓、吹蕭亭、山澗棧道、三曲平橋等景點組成。二十四橋名稱之由來,據清人《揚州鼓吹詞》云:“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蕭於此,故名。”而《揚州畫舫錄》卷二十五載: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記載:“揚帥性唐時最為富盛,可記者有二十四橋。”揚州市經過規劃,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現二十四橋位於五亭橋西,為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上圍24根欄柱,上下都是24級台階,處處皆暗合二十四之意。橋的兩端皆山澗、棧道和曲橋、方亭,錯位藏形,置綴得宜。明月之夜,再現杜詩意境。郵票圖案展現了瘦西湖的纖柔和二十四橋的嬌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