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9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三組)(T)

1992-9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三組)(T)

1992-9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三組)(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郵票圖案

1992-9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三組)(T)1992-9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三組)(T)

郵票信息

名稱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三組)(T)
版別影寫版
全套枚數 4
全套面值 2.60元
發行機構郵電部
原作者
志編號 1992-9
整版枚數 20(4×5)、20(5×4)
發行日期 1992-8-25
全套售價 2.60元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 戴宏海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舌戰群儒 0.20 54×40 P11 2910.2
4-2 智激孫權 0.30 40×54 P11 2890.7
4-3 蔣乾盜書 0.50 54×40 P11 2865.7
4-4 草船借箭 1.60 40×54 P11 2979.2

郵票介紹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為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共120回。故事起於劉、關、張桃園結義,終於王浚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各統治集團間的相互矛盾和鬥爭。

“舌戰群儒”,選自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為聯合孫權共拒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出使江東。此時,孫權已接到曹操的檄文。在大軍壓境的緊迫形勢下,孫權部下的一班文臣主張降曹。諸葛亮在謁見孫權之前,與這班文人會於外堂。張昭等人知道諸葛亮的來意,故意挑起爭論,欲使諸葛亮知難而退。諸葛亮從容不迫,論形勢,陳利害,唇槍舌戰,對答如流;表現出了能言善辯的出眾才華和沉著應變的非凡膽識。
“智激孫權”,選自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和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諸葛亮與孫權見面後,通過察言觀色,暗暗確定了“只可激,不可說”的策略。他針對孫權懼怕曹操、在戰與不戰之間舉棋不定的心理,先說曹操來勢不可阻擋,不如投降。孫權自然發問劉備為何不降。諸葛亮答曰:劉備是漢室後代、蓋世英才,怎能屈居人下?果然激得孫權“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隨後,諸葛亮分析了曹軍“遠來疲憊”、“不習水戰”和“民心不歸”等三個不利因素,說明拒曹必勝的道理,促使孫權決心抗曹。
“蔣乾盜書”,選自第45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乾中計”。曹操謀士蔣乾自幼與周瑜是同學,自告奮勇來江東說降周瑜。周瑜暗定反間計,設宴款待蔣乾。宴罷,周瑜假裝大醉,與蔣乾同床而眠。蔣乾悄然起床,偷閱桌上檔案,發現一封曹軍大將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信,稱他們兩人慾伺機殺死曹操,投降周瑜。蔣乾如獲至寶,當夜偷跑回曹營,把盜來的假信呈與曹操。曹操大怒,立即將蔡、張兩人斬首。後得知真情,追悔莫及。
“草船借箭”,選自第46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周瑜妒恨諸葛亮的智謀,恐日久對江東不利,屢欲除之。一日,周瑜與諸葛亮商議破曹之事,周瑜藉此要求諸葛亮數日之內造出十萬隻箭,並誘迫對方立下軍令狀。諸葛亮胸有成竹,從容不迫。他命令手下扎草船二十隻,趁大霧瀰漫江面之際,將船一字擺開,駛向對岸,誘使曹軍弓箭手亂箭射之,“借”得鵰翎箭十幾萬隻。周瑜聞之,自嘆弗如。
本套郵票為《中國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系列郵票的第三組,共4枚,分別以“舌戰群儒”、“智激孫權”、“蔣乾盜書”、“草船借箭”為畫面。
4-1為“舌戰群儒”。在構圖上,作者有意把人物畫成兩個對比陣營:張昭一班人集中在右邊,畫得很密,與左邊諸葛亮的形象一對照,有明顯的被壓倒感。郵票畫面飽滿,人物密集。依據中國畫中“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的美學原則,作者將諸葛亮的右半衣褶處理成一片空白,疏密相映相得。
4-2為“智激孫權”。畫面突出表現“激”與“被激”的人物場面。諸葛亮有意“激將”,對孫權的情緒變化和魯肅的阻止示意都故意視而不見,與孫權的“勃然變色、拂衣而起”,和魯肅的“聞言失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4-3為“蔣乾盜書”。畫面上的周瑜是佯醉和衣裝睡的形象,雖呈睡態,仍不失大將氣質。相比之下,蔣乾心懷鬼胎,形象猥瑣。他勸降不成,遂偷看桌上檔案,反而落入周瑜的圈套。畫面上的軍帳、旌旗、寶劍、盾牌、象徵性的兵防圖以及遠處的戰船,交待了環境、地點;寂靜的深夜,游弋的燭光,透露一種神秘的氣氛。
4-4為“草船借箭”。畫面主要表現霧、船、草、箭、諸葛亮和魯肅。在畫面上,作者用大片的空白來表現霧氣,以白計黑,達到以虛寫實的效果。箭如雨點,草船相連,船中諸葛亮的鎮定自若和魯肅的驚恐不安,突出了“草船借箭”的故事主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