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年

太尉劉寬免光和四年(181)九月,太尉劉寬以災異免官。 曹節死光和四年(181),宦官曹節死。 張奐死光和四年(181),張奐病死,年七十八歲。

概述

公元181年 農曆辛酉 東漢光和四年

歷史紀事

鮮卑首領更立

光和四年(181),鮮卑首領檀石槐死,年四十五。其子和連代立,和連才力不及其父,性又貪財,處理事務不公,各部漸漸叛離。又常率兵抄掠漢地邊境,後在攻略北地郡(今寧夏吳忠西南)時,被漢軍用箭射死,其侄魁頭立為首領。檀石槐死後,鮮卑諸大人遂世相傳襲。
置祿驥廄丞,領受郡國調(徵發)馬。豪右壟斷,馬一匹價至二百萬。

太尉劉寬免

光和四年(181)九月,太尉劉寬以災異免官。劉寬(119—185),字文饒,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桓帝(147—167在位)時,辟大將軍府。歷任司徒長史、東海相、尚書令、南陽太守、太中大夫、侍中、屯騎校尉、宗正等官。熹平五年(176)遷太尉,始任三公。後又任衛尉、光祿勛、太尉等官,封逮鄉侯,食邑六百戶。在職以寬厚著稱,注重教化。中平二年(185)病死,年六十六歲。

出生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234年去世)。
漢獻帝劉協,東漢最後一位皇帝(234年去世)。
朱然,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249年3月去世)。

逝世

曹節死

光和四年(181),宦官曹節死。曹節(?—181),字漢豐,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順帝(126—144在位)時任小黃門,桓帝朝(147—167)遷中常侍、奉車都尉。建寧元年(168),率中黃門、虎賁、羽林等千餘人至河間(今河北獻縣)迎靈帝至京師即位,以功封長安鄉侯,食邑六百戶。不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誅曹節等宦官,曹節與王甫等人假傳靈帝詔令,率兵誅殺陳蕃,竇武兵敗自殺,此後,曹節勢力大盛,遷長樂衛尉,封育陽侯,增邑三千戶,遷車騎將軍,轉大長秋。後又增封邑戶,共達七千六百戶。其父子兄弟出任公卿列校、牧守令長,遍布朝廷內外,貪贓枉法,殘暴胡為。光和二年(179),司隸校尉陽球劾奏王甫及其黨羽太尉段潁,王、段等人皆下獄死。陽球擬奏舉曹節,曹節懼怕,向靈帝進讒言。靈帝將陽球調離司隸校尉,曹節勢力如初,不久,又領尚書令,權勢更盛。光和四年死。

張奐死

光和四年(181),張奐病死,年七十八歲。張奐(103—181),字然明,敦煌淵泉(今甘肅安西東)人。先為大將軍梁冀辟舉,後舉賢良,對策列為第一,拜為議郎。永壽元年(155),遷安定屬國都尉,率兵二百人擊破南匈奴七千人,邊境得以安靖,遷使匈奴中郎將,後又連破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威鎮邊地。延熹二年,梁冀伏誅,張奐以其故吏免官。後又拜武威太守,在官政績昭著,其治為諸郡之首。延熹五年,入朝為大司農,鮮卑又與烏桓、匈奴等數道入塞侵擾,諸羌亦相繼起兵叛漢,於是,朝廷再以張奐為使匈奴中郎將,又使其督幽(今北京西南)、並(今山西太原西南)、涼(今甘肅張家川)等三州兵及度遼將軍、烏桓校尉二營兵,鎮撫邊境。烏桓、匈奴等聞訊,相繼投降,鮮卑逃跑出塞。永康元年(167),又大破諸羌,俘斬萬餘人。張奐屢立戰功,本應得封,但因其不肯阿附宦官,僅賜錢二十萬,並使其家以一人為郎,張奐推辭不受。建寧元年(168),還朝,因不明真相,被宦官利用,帶兵進攻竇武,使竇武被迫自殺。事後,張奐悔之不及,拒不受封。後任少府、太常等官,因得罪宦官,身遭禁錮,免歸鄉里,遂閉門教書,有門徒千人,著《尚書記難》三十餘萬字,後老死於家。張奐屢立大功,但其為人正直,不事權貴宦官,故仕途並不得意,但他晚年遭受禁錮,閉門教書,不問政事,卻也免於受害,得以善終。張奐通經學有文才,除《尚書記難》一書外,還有所著銘、頌、書、志、對策、章表等二十四篇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