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5年

1345年

1345年,乙酉年(雞年);元至正五年;越南紹豐五年;日本南朝興國六年,北朝康永四年,貞和元年。

大事年表

公元1345年,神聖羅馬帝國諸侯荷蘭伯國女伯爵即位,威廉三世伯爵(約1312-1345年在位)之女。

(圖)元惠宗(順帝)(1320-1370)元惠宗(順帝)(1320-1370)

公元1345年,集賢侍講學士蘇天爵巡畿道,糾劾貪官,都人以包(拯)、韓(琦)相比(按元朝有包公戲,如無名氏《陳州糶米》、李潛夫《灰聞記》等,均無法系年,終被大臣中傷,以“不稱職”罷官。

公元1345年,河決濟陰,官民房屋幾全被漂沒。 

公元1345年,(惠宗至正五年)三月,桃溫萬戶府各翼人戶饑饉,元廷賑之。

公元1345年,元·危亦林撰《世醫得效方》,經太醫院審閱後,於1345年刊行。現存主要版本有:元至正五年(1345年)建寧路官醫提領陳志刻本。

公元1345年,《三界論》(巴Traiphu^m)書名。以泰語撰述的佛教宇宙論。系泰國素可泰朝國王立泰王(Lithai)所撰,成書於西元1345年。本書是泰國民眾佛教的聖典,直至十九世紀之前,一直是泰人獲取佛教知識的主要來源。

人物出生

人物逝世

(圖)讓·德·蒙福爾家徽讓·德·蒙福爾家徽

1.讓·德·蒙福爾

讓·德·蒙福爾(法語:Jean de Montfort,1295年-1345年9月16日)法國貴族,蒙福爾伯爵(1322年-1345年)和未被公認的布列塔尼公爵(1341年起)。

2.喬吉

喬吉(1280年-1345年),又名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寓居杭州,中國元朝雜劇家、散曲作家。現存其三部雜劇作品:《揚州夢》、《兩世姻緣》和《金錢記》,散曲有《夢符散曲》。

3.康里巎

康里(1295-1345),康里部(今新疆)人。一作康里巎巎。順帝時為翰林學士承旨,諡文忠。博通群書,善真、行、草書。真書師虞世南,行草師鍾繇、王義之,筆畫遒媚,轉擢圓勁,名重一時。亦謂其書從王獻之來,旁及米芾南宮,神韻可愛。評者以為元朝以書名世者,自趙孟頫後便及於子山。嘗問客一日能寫得幾字?客曰:聞趙學士(孟頫)言一日可寫萬字。子山曰:餘一日寫三萬字,未嘗以力倦而輟筆。卒年五十一。博通群書,善真、行、草書。名重一時。

4.嵩山居中

嵩山居中(1277-1345年,日本)居中和尚,靜岡人。十九歲出家,參於無學、桂堂、一山、西澗東渡。在圓覺、建長開法,前往請教。三十二歲渡華(中國),登天童。回國後,隨從一山。四十二歲再次渡華(中國),參于吉林、中峰。五十七歲回國,住京都西禪,謂住南禪。二月六日示疾;遺偈云:“生死涅槃,春行冬令;將錯就錯,仲和提景。”收筆而逝,世壽六十九歲。

(圖)1345年作 溪山煙樹 立軸 水墨紙本1345年作 溪山煙樹 立軸 水墨紙本

5.鳳林

鳳林(1284年-1345年) 法名子珪,號鳳林,稱鳳林珪公。出家後遊學四方,後來到少林寺,在住持還源遇公席下多年,之後隱入山林,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延祐元年(1314年)受少林寺之請出任熊耳山空相寺住持,清理了前任住持所欠眾多民財,重振空相。延祐後期出任少林寺住持,至治二年(1322年)退席。天曆二年(1329年)再任少林寺住持。任職期間創建法堂,重修方丈室、輪藏(鼓樓)等。講經說法,使少林宗風大振。至正五年圓寂,世壽62。

6.慈雲妙意

慈雲妙意(1273-1345年,日本)妙意和尚,長野人。參於三重法燈覺心,嗣承雲樹覺明,創建國泰寺,大振門風。覺明得法以後,遊方到富山,疲睏欲宿樹下,忽見前方一條祥雲,有一草庵,有僧端坐,是妙意。覺明求一宿,互談法要,相伴到三重,參於法燈多年,以後法燈告訴妙意云:‘你師是覺明,號孤峰速去。’即到雲樹寺,參於孤峰,嗣其法。以後隱遁於樹林靜處,因道俗來參,創一禪院,名國泰寺。後醍醐帝召入京,宣說法要,敕賜清泉禪師。光明帝又慕其道,敕問法要,敕賜紫衣。六月二日鳴鼓集眾,遺誡後事,言辭懇切,無不悲泣感激。三日早晨,沐浴更衣,安祥而逝,世詰七十二歲。

文物遺址

(圖)天龍寺天龍寺

1.維琪奧橋
(Ponte Vecchio):建於1345年,為翡冷翠最古老的橋樑。Vecchio這個字是古老的意思。維琪奧橋上有二層樓的建築,以前是烏菲茲宮通往隔岸碧提王宮的走廊。

2.天龍寺

日本京都天龍寺最早是平安時代檀林寺的遺蹟,到了鎌倉時代末期修建龜山離宮的北殿,其後為了紀念與醍醐天皇一起戰死的兵將們,在貞和元年(1345年)建設了寺院。最初被稱為歷應寺,歷應2年(1339年)被改成為禪寺。是足利尊氏將軍為供養醍醐天皇而建的。寺內的庭園借龜山和嵐山之景,將貴族文化的優雅和禪宗的玄妙融為一體。天龍寺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京都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3.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座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4. 瑪哈泰寺

瑪哈泰寺(Wat Mahathat)位於泰國最古老的都城斯科泰古城的中央,是該城的中心佛寺四面有溝渠環繞,從印拉第王開始建造,直到1345年完成於李泰王時期,屬於皇室宗廟,寺中原有209 座塔,10處僧院,但大部份都僅剩地基而已。寺內有中央塔台,四周是有四面佛龕的小佛塔和廟堂樣式的佛塔。中央佛塔使用紅土建成,再塗灰泥粉飾。蓮花花蕾狀頂端佛塔被稱為斯科泰式,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佛塔。

(圖)瑪哈泰寺瑪哈泰寺

5.居庸關雲台

關城中心的雲台,建於元至正五年(1345年),原雲台上矗立著三座喇嘛塔,後被毀,現僅存礎石遺蹟。雲台面積有三百一十平方米,台下券門呈半六角結構,門上正中刻有金翅鳥王,兩旁刻有金剛桿圖案和象、龍等浮雕,台下券門內壁上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獸神圖案,券頂上布滿“曼陀羅”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有二千二百一十五尊,均為元代藝術精品。內壁還用梵文、藏文、八思正文、蒙古文、西夏文、維吾爾文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這是研究佛典古代文字的珍貴材料。

6.普拉辛寺

普拉辛寺(Wat Phra Singh)又譯帕辛寺,別名雙龍寺或舍利子佛寺,是泰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清邁規模最大的佛寺,與契迪龍寺(Wat Chedi Luang)同為清邁地位最崇高的寺廟。位於舊市街西端(Sam Lan Road)、海拔1000多米的市內最高峰素貼山上,由孟萊王初建於1345年,後經多次擴建才形成現有規模。寺內供奉的帕辛佛像,據說600多年前從錫蘭傳入。

7.《竹》立軸 設色紙本

年代:1345年作
藝術家:張中(款)
尺寸:149×79.5厘米
作者:張中
鈐印:半亭、張中、老阜

8.陶復初 《攜琴硯瀑》

作者:陶復初

年代:1345年作

尺寸:105.5×49.5cm

簡介:陶復初,字明本,號介軒老人。天台(今浙江天台)人。台州儒學教授,贈從事郎溫州樂清縣尹。小篆師徐、張,古隸師鍾、梁。墨竹師李薊丘(衍)父子,及著色竹甚佳,亦能山水。

(圖)元倪瓚六君子圖倪瓚六君子圖

9.元倪瓚《六君子圖》

名稱:元倪瓚六君子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此圖作於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時倪瓚年四十五歲。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文物現狀:上海博物館藏

簡介:紙本,水墨,縱:61.9厘米,橫:33.3厘米。

藝術家:倪瓚(1301-1374), “元四家”之一, 字元鎮, 號雲林, 別號幼霞生、荊蠻民、奚元朗、淨名居士、朱陽館主等, 常州無錫梅祗陀村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倪瓚早年喪父, 由長兄撫養成人。

10.《溪山煙樹》立軸

年代:1345年作

款識:至正五年穀雨日,梅道人戲墨。

鈐印:梅花盦

材質:水墨紙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