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域名

Popular):1978年成立。 Democratica):1977年11月正式成立。 Cevallos)。

.ec域名

是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機構ICANN為厄瓜多共和國(Republic of Ecuador, La República de Ecuador)國家及地區分配的頂級域(ccTLD),作為其國家及地區網際網路頂級域名。

厄瓜多概況

厄瓜多國旗

厄瓜多:全稱厄瓜多共和國 Republic of Ecuador, La República de Ecuador
國名釋義:西班牙語意為“赤道”
別稱:赤道之國、香蕉之國

國旗
長方形,長寬之比2:1。旗面由黃藍紅三個長方形相連組成。黃色占旗面的1/2,紅藍各占1/4。中央繪有國徽。黃色象徵國家的財富,陽光和糧食;藍色象徵藍天,海洋和波瀾壯闊的亞馬孫河;紅色象徵為自由和正義而戰的愛國者的鮮血。

厄瓜多國徽

國徽
中間的橢圓形中有具象徵意義的圖案:高聳的山峰代表該國的最高峰——海拔6310米的欽博拉索山,它在厄瓜多的獨立戰爭歲月中具有歷史意義;航行於海上的輪船表示美洲歷史上第一艘輪船在南美洲西岸建造,也象徵海上貿易的重要性;太陽圖案的帶子上寫著3、4、5、6月份,是為了紀念1845年3-6月間厄瓜多人民為獨立自由而進行艱苦鬥爭的歲月。橢圓形兩側各有兩面國旗和綠枝;上端為國鳥大兀鷲,象徵自由和勇敢;下端是象徵正義和權威的束棒
首都:基多(Quito)
國花:白花修女蘭
國家格言:Dios, patria y libertad(西班牙語,上帝,祖國和自由)
國慶日:8月10日
與我國建交日:1980年1月2日
貨幣:蘇克雷(已經退出流通市場,通用美元)
國鳥:大兀鷲
語言: 西班牙語
人口: 1340萬。
民俗: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中午要在作為赤道標誌的空心圓柱前舉行祭祀儀式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晚5小時,比台北時間晚13 小時
世界之最:科隆群島是當今世界上少有的奇花異草薈萃之所、珍禽異獸雲集之地。盛產大海龜和大蜥蜴。科隆群島是世界“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區之一

地理

自然地理
厄瓜多共和國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東北同哥倫比亞毗鄰,東南與秘魯接壤,西臨太平洋。赤道橫穿國境北部,國名即“赤道”之意。面積25637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厄瓜多地圖約930 千米。

簡史

原為印加帝國一部分。1532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09年8月10日宣布獨立,但仍被西班牙殖民軍占領。1822年徹底擺脫了西班牙殖民統治。1825年加入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30年大哥倫比亞解體後,宣布成立厄瓜多共和國。建國後,厄瓜多政局一直動盪,政變迭起。文人和軍人政府交替執政達19次之多。1979年8月文人政府執政,結束了自1972年以來的軍人統治。所處經緯度:南緯2°13', 西經 79°54'

政治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78年1月通過,翌年8月10日正式生效。憲法規定,總統由選舉產生,不得連任。1997年11月,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國家戰略經濟部門不能進行私有化的限制,並規定國家公共部門人員舉行罷工為非法。 1998年,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取消省市級地方議員的中期選舉。國會實行一院制,行使最高立法權力。2007年4月15日,厄瓜多舉行全民公決,決定成立具有最高權力的制憲大會,以制定一部新憲法。2008年9月,厄瓜多通過歷史上第20部憲法。新憲法在政治領域打破傳統的“三權分立”體制,除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外,增設公民參與社會管理和選舉職能;新憲法大大加強了總統的權力,規定總統可以連選連任一次,有權頒布緊急經濟法案和有條件地解散立法機構;新憲法強化了國家在經濟領域的主導作用,以保護國家和民族利益。
議會機構
國會實行一院制,行使最高立法權力。議員共121名,任期四年,其中全國議員20名,由全國普選產生;省議員101名,由各省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1998年7月,厄增設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省,1999年國會省議員增加2席。議長、副議長由國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任期兩年,可連選連任。本屆國會於2000年8月1日組成。現任議長烏戈·克韋多(Hugo Quevedo),2000年8月29日就任。各黨派在議會中所占席位如下:
省議員 全國議員
人民民主黨 30 3
基督教社會黨 19 5
羅爾多斯黨 18 4
民主左派黨 14 3
帕查庫蒂克 5 1
阿爾法羅聯盟 5
保守黨 2 1
人民民主運動 1 1
人民力量集中黨 1
新國家運動 1
社會黨 1
獨立議員 8
政府機構
總統為國家最高行政首腦。現政府於2000年2月組成,包括14名部長和總統府秘書長。現內閣成員有:內政和警察部長鬍安·曼里克·馬丁內斯(Juan Manrique Martinez),外交部長海因茨·莫埃列爾·弗雷萊(Heinz Moeller Freile),國防部長烏戈·阿曼多·溫達·阿吉雷(Hugo Armando Unda Aguirre),財政和公共信貸部長豪爾赫·加利亞多(Jorge Gallardo),能源和礦業部長巴勃羅·特蘭·里瓦德內拉(Pablo Teran Ribadeneira),外貿、工業一體化和漁業部長羅伯托·培尼亞·杜里尼(Roberto Pe?a Durini),農業和牧業部長加洛·普拉薩·帕利亞雷斯(Galo Plaza Pallares),公共工程部長何塞·馬查維略·阿爾梅達(José Machiavello Almeida),勞動和人力資源部長馬丁·阿爾貝托·因蘇亞·張(Martin Alberto Insua Chang),社會福利部長勞爾·帕蒂尼奧·阿羅卡(Raul Pati?o Aroca),教育、文化和體育部長羅伯托·安塞·薩萊姆(Roberto Hanze Salem),公共衛生部長帕特里西奧·費爾南多·哈姆里斯卡·哈科梅(Patricio Fernando Jamriska Jacome),城市發展和住房部長內爾松·穆爾蓋蒂奧·佩尼亞埃雷拉(Nelson Murgueitio Pe?aherrera),環境和旅遊部長羅西奧·巴斯克斯·阿爾卡薩(Rocio Vasquez Alcazar),總統府秘書長馬塞洛·桑托斯·貝拉(Marcelo Santos Vera)。
行政區劃
劃分為22個省,下設193個市、1081個區。各省名稱如下:(西班牙文,複數:provincias),各省設有一首府:阿蘇艾省(Azuay)——首府:昆卡(Cuenca) 玻利瓦爾省(Bolívar)——首府:瓜蘭達(Guaranda) 卡尼亞爾省(Cañar)——首府:阿索格斯(Azogues) 卡爾奇省(Carchi)——首府:圖爾坎(Tulcán) 欽博拉索省(Chimborazo)——首府:里奧班巴(Riobamba) 科托帕希省(Cotopaxi)——首府:拉塔昆加(Latacunga) 埃爾奧羅省(El Oro)——首府:馬查拉(Machala) 埃斯梅拉爾達斯省(Esmeraldas)——首府:埃斯梅拉爾達斯(Esmeraldas) 加拉帕戈斯省(Galápagos)——首府:黑巴克里索港(Puerto Baquerizo Moreno) 瓜亞斯省(Guayas)——首府:瓜亞基爾(Guayaquil) 因巴布拉省(Imbabura)——首府:伊巴拉(Ibarra) 洛哈省(Loja)——首府:洛哈(Loja) 洛斯里奧斯省(Los Ríos)——首府:巴巴奧約(Babahoyo) 馬納比省(Manabí)——首府:波托維耶霍(Portoviejo) 莫羅納-聖地亞哥省(Morona-Santiago)——首府:馬卡斯(Macas) 納波省(Napo)——首府:特納市(Tena) 奧雷利亞納省(Orellana)——首府: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Puerto Francisco de Orellana) 帕斯塔薩省(Pastaza)——首府:普約(Puyo) 皮欽查省(Pichincha)——首府:基多(Quito) 蘇崑畢奧斯省(Sucumbíos)——首府:新洛哈(Nueva Loja) 通古拉瓦省(Tungurahua)——首府:安巴托(Ambato) 薩莫拉-欽奇佩省(Zamora-Chinchipe)——首府:薩莫拉(Zamora)
司法機構
由最高法院(直屬五個法庭)、高等法院、裁判所與行政訴訟法庭兩大系統組成。最高法院由30名大法官組成,均由國會任命,實行終身制。現任最高法院院長為加洛·比科·曼蒂利亞(Galo Pico mantilla),總檢察長瑪麗亞娜·耶佩斯·安德拉德·德貝拉斯科(Mariana Yepez Andrade de Velasco),總監察長鬍安·拉蒙·希門尼斯·卡爾沃(Juan Ramon JimeneZ Carbo),總審計長阿爾弗雷多·科拉爾·博雷羅(Alfredo corral Porrero)。
國家政黨
全國共有13個合法政黨,主要有:
(1)基督教社會黨(Partido Social Cristiano):1945年成立時稱基督教民主黨,1951年改為現名。1956年~1960年和1984年~1988年兩次執政。黨員35萬。代表企業家利益,主張“基督教民主”。主席帕斯夸爾·德爾西奧波·阿拉貢第(Pascual del Cioppo Aragundi),黨的領袖為海梅·內沃特·薩迪(Jaime Nebot Saadi)。
(2)人民民主黨(Democracia Popular):1978年成立。黨員20萬。主張民主、多元化和民族主義,通過變革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正義。1981年~1984年、1998年8月~2000年1月兩次執政。主席拉米羅·里韋拉·莫利納(Ramiro Rivera Molina)。
(3)厄瓜多羅爾多斯黨(Partido Roldosista Ecuatoriano):1982年創建。前身為羅爾多斯運動,由人民、改革和民主黨中分裂出來的人士組成。黨員20萬。民眾主義政黨,主張實行參與制民主,通過變革建立一個正義合理的社會。1996年8月至1997年2月執政。主席阿夫達拉·布卡拉姆(Abdala Bucaram)。
(4)民主左派黨(Partido Izquierda Democratica):1977年11月正式成立。黨員48萬。黨的綱領為爭取實現社會正義和民主自由。1988年~1992年執政。主席羅德里戈·博爾哈·塞瓦略斯(Rodrigo Borja Cevallos)。
(5)阿爾法羅聯盟(Union Alfarista):前身為阿爾法羅激進陣線,成立於1972年2月,由自由黨中分裂出來的人士組成。1998年1月,阿爾法羅激進陣線聯合全國團結運動組建成阿爾法羅聯盟。黨員1.5萬。主張以民主方式,通過變革消滅貧困,建立正義社會。1997年2月~1998年8月執政。主席卡洛斯·達瓦洛斯(Carlos Davalos)。
其他政黨有:帕查庫蒂克、保守黨、人民民主運動、人民力量集中黨、新國家運動、社會黨等。

重要人物

古斯塔沃·諾沃亞·貝哈拉諾:總統。1937年8月21日生於瓜亞基爾市。畢業於瓜亞基爾大學,獲政治和社會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律師。無黨派人士。歷任瓜亞斯省長、瓜亞斯省交通委員會主席、瓜亞基爾天主教大學校長、厄高等教育研究委員會主席、大學和學院全國委員會科技研究會主任、巴西利亞厄秘和平談判安全和信任措施委員會主席、大使、聖卡洛斯農產品工業公司經理等職。1998年8月至2000年1月任副總統。2000年1月21日,馬瓦德總統在政變中被推翻,諾沃亞接任總統職務,於26日正式就任。

居民種類

民間團體表演舞蹈,歡慶傳統的宗教節日聖周開始。
人口1340萬,其中,印歐混血種人占41%,印第安人占34%,白種人占15%,黑白混血種人占7%,黑人和其他種占3%,大部分居民分布於中部山地中的盆地內和西部沿海平原,多數居民信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印第安人通用克丘亞語。

自然環境

一群在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海域游弋的鵜鶘。

該群島是世界著名的珍稀動物保護地,達爾文曾在

這裡進行考察,為《物種起源》一書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赤道橫貫國境北部,厄瓜多就是西班牙語“赤道”的意思。安第斯山脈縱貫國境中部,全國分為西部沿海、中部山地和東部地區三個部分。一、西部沿海:包括沿海平原和山麓地帶,東高西低,一般海拔200 米以下,有一些海拔600-700米的丘陵和低山。屬熱帶雨林氣候,最南端開始向熱帶草原氣候過渡。年平均降水量從北往南由3000多毫米遞減到500 毫米左右。二、中部山地:安第斯山脈自哥倫比亞入厄瓜多國境後,分為東、西科迪勒拉山脈,兩山之間為北高南低的高原,海拔平均在2500 米到3000米之間。山脊縱橫交錯,把高原分成十多個山間盆地。最重要的是基多盆地和南部的昆卡盆地。境內火山眾多,地震頻繁。著名的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為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於厄瓜多中部的欽博拉索山,海拔6262米,為厄瓜多最高峰,厄瓜多的欽博拉索山處。從地心到山峰峰頂為6384.1公里。欽博拉索峰位於安第斯山脈西科迪勒拉山,曾長期被誤認為是安第斯山脈的最高峰。它是一座休眠火山,有許多火山口,山頂多冰川,在約4694米以上,終年積雪。1880年英國登山運動員E-懷伯爾首次登上峰頂。這裡是厄瓜多中部的高原地區,當地主要以農牧業為主,主要有羊、奶牛、穀物、馬鈴薯、水果和纖維植物等。本區山間盆地屬熱帶草原氣候,山地屬亞熱帶森林氣候,海拔4000 米以上常年積雪。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12月-次年6月為雨季,7-11月為旱季。三、東部地區:為亞馬遜河流域的一部分。海拔1200-250 米的山麓地帶河水湍急,250米以下為沖積平原,河面開闊,水流平緩,多河曲。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濕熱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3000 毫米之間。
科隆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位於太平洋中,東距大陸海岸約900 多千米,面積7800平方千米,包括7個大島和約70個小島,全部由火山錐和火山熔岩組成。

礦產資源

礦物以石油為主,主要分布於瓜亞基爾灣一帶,在亞馬遜平原地區也發現有油田。金和銀分布於馬查奇和薩魯馬等地。銅產於馬查奇。科隆群島上有硫磺礦。此外還有鐵、鉛等。森林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68%,大部分分布在東部地區,盛產貴重木材,如紅木和香膏木(或稱巴爾薩木)。沿海盛產鮪魚和蝦類。科隆島上多巨龜和大蜥蜴。

經濟概況

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總人口47%。大致可分為兩種不同類型的農業區:山地農業區,位於海拔2500米左右-4000米的安第斯山的山間河谷和盆地地帶,主要種植糧食作物、蔬菜、水果,以及飼養牲畜,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大麥、小麥、馬鈴薯等;沿海農業區,位於西部沿海和大河谷地,主要種植供出口的香蕉(年產約340萬噸)、可可、咖啡等,此外還種植稻子、棉花。沿海漁業資源豐富,年捕魚量90多萬噸。石油開採發展迅速,為採礦業主要部門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3.5 億桶。還開採銀、銅、鉛等礦。工業主要有石油提煉、製糖、紡織、水泥、食品加工和製藥等。主要貿易對象為美、英、德國等國。出口原油(約占出口總值65%)、香蕉、咖啡、可可、香膏木。
鐵路總長1169千米,其中基多至聖羅莎為新建的線,長241千米。有公路36000多千米。有國際航空線通紐約、邁阿密、里約熱內盧、利馬等國外重要城市。

重要城市

首都基多市,人口170萬,海拔2818米。
瓜亞基爾市,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也是厄最大沿海港口城市,人口260萬。
昆卡市,厄第三大城市,位於南部高原,人口30萬,海拔2500米。

國家元首

拉斐爾.科雷亞.德爾加多,1963年4月6日生於瓜亞基爾,畢業於厄天主教大學,曾在比利時和美國多所大學進修,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瓜亞基爾天主教大學任教,還曾擔任厄聖弗朗西斯科大學、拉美社會科學院、安第斯大學客座教授。2005年4月至8月擔任經濟和財政部長。曾發表《厄瓜多經濟的脆弱性》、《發展的挑戰》等專著。2007年1月15日就任總統。他攜商業部門,以及外交部門於2007年11月19日到25日對中國進行了一周的工作訪問。

文化教育

【教育】 憲法規定,政府預算的25~30%用於教育。2000年,教育經費為3.73億美元,占國家預算的12.48%。目前國立大、中、國小實行免費教育,大學實行自治,保護私人辦學自由。近幾年來,教育事業發展較快。著名高等院校有厄瓜多中央大學、天主教大學、瓜亞基爾大學和昆卡大學。2000年各級學校和在校教師及學生人數:
學校(所) 學生(人) 教師(人)
國小 18031 1905039 82718
中學 3493 923430 80313
大學 53 238423 18317
厄政府重視發展教育,認為文盲是社會發展的障礙。1998年厄全國文盲率為10.8%。
【新聞出版】 厄新聞事業比較發達。有50多種報紙和21種雜誌,多為私人經營。主要報紙和發行量:《商報》,為曼蒂利亞家族的私營報紙,發行量9萬份;《今日報》,由海梅·曼蒂利亞集資興辦,7.2萬份;《宇宙報》,7.5萬份;《快報》,7.2萬份。《瀏覽》是發行量較大的綜合性雜誌。以上報刊均為西班牙文版。
國家通訊社:厄瓜多新聞社。
全國社會通訊秘書處成立於1973年,原名全國公共新聞秘書處,是厄政府發言人,主管全國新聞宣傳工作的機構。
廣播電台:全國電台共460多家,首都有54家。主要有厄瓜多電台、天主教電台、基多電台、成就電台和安第斯之聲電台。電台絕大多數為私人所有。
全國共有19家電視台,均由私人經營。主要電視台:2台、4台、8台、10台和13台。

對外關係

與中國關係
1980年1月2日同我國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兩國政府、議會、政黨等方面的交流不斷增加。1984年5月、1994年3月和1999年8月,厄總統烏爾塔多、杜蘭-巴連和馬瓦德先後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1992年5月,副總統帕羅迪訪華;1995年4月、1996年5月和2000年5月,莫埃列爾、阿拉爾孔和龐斯議長相繼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1997年10月,阿亞拉外長訪華。中方重要往訪有:國務委員兼外長吳學謙(1987年6月),外交部長錢其琛(1989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1991年7月),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羅乾(1996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1996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隗福臨(1998年6月)、中國政府特使、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出席厄瓜多總統權力交接儀式,1998年8月)、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1998年10月)和農業部長陳耀邦(1999年2月)。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0年,兩國貿易額1.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8%,其中中國出口7487萬美元,進口8013萬美元。
2007年11月20日下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與厄瓜多總統科雷亞舉行會談。雙方就發展長期穩定、平等互利、全面友好的中厄關係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廣泛共識。2007年11月21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厄瓜多總統科雷亞,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也會見了厄瓜多總統科雷亞。
[編輯本段]對外關係
【同拉美國家的關係】 發展與拉美國家,特別是同鄰國的關係,是厄對外關係的重點。主張在拉美實行“真正的一體化”。近年來,厄同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安第斯國家的經貿關係發展較快。1992年~1996年,杜蘭-巴連總統先後訪問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等。巴拉圭、哥倫比亞、阿根廷等國總統訪厄。1997年,阿拉爾孔總統訪問巴拉圭、烏拉圭和智利。同年9月,哥倫比亞總統桑佩爾訪厄。1998年2月阿拉爾孔總統訪問哥倫比亞;1999年8月,智利總統弗雷訪厄;10月,古巴外長佩雷斯訪厄;12月,秘魯外長德特拉塞格涅斯訪厄。2000年8月,諾沃亞總統訪問哥倫比亞;9月,哥總統帕斯特拉納訪厄。
【同西歐、日本的關係】 西歐和日本是厄所需資金、技術的重要來源,又是厄傳統出口產品的重要市場,相互間簽有多項經貿和科技合作協定。厄向歐盟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12%。厄外債中10%的債權屬日本商業銀行。1991年,厄總統訪問法國、瑞士和比利時。1993年,德國總統訪厄。1995年,厄總統出訪荷蘭、德國和梵蒂岡。1997年10月,阿拉爾孔總統以安第斯共同體總統委員會主席身份訪問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和梵蒂岡等國。1999年3月,厄外長阿亞拉訪問日本;6月,西班牙首相阿斯納爾訪厄。2000年10月,諾沃亞總統訪問義大利、德國和梵蒂岡。
【同東歐國家的關係】 厄與東歐國家保持正常的外交和貿易關係,政治交往不多。1991年12月,匈牙利總統訪厄。1993年1月,厄宣布同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建交。1998年1月,厄先後同波赫和喬治亞建交。2000年6月,厄同馬其頓建交。
【同秘魯的關係】 厄秘兩國邊界線長達1600公里,兩國自獨立以來一直對邊界劃分存在爭議。1941年,厄秘發生邊界戰爭,厄戰敗。1942年1月經美國、阿根廷、巴西和智利調停,兩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簽訂“和平、友好和邊界議定書”,厄割讓大片領土。60年代以來,厄多次宣布議定書無效。80年代初,兩國發生過邊界武裝衝突,經美洲國家組織調停實現停火。1995年1月,厄秘發生大規模邊境武裝衝突。在里約議定書四保證國調停下,雙方於2月簽署《伊塔馬拉蒂和平聲明》和《蒙得維的亞聲明》,基本實現停火。1997年1月,布卡拉姆總統訪問秘魯,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正式訪秘的厄總統;同年4月,厄秘兩國在巴西利亞就邊界問題舉行實質性談判;11月26日簽署《巴西利亞聲明》。1998年8月,馬瓦德總統執政後,把最終實現厄、秘和平作為首要目標,多次與秘總統藤森就遺留的孔多爾山脈劃界問題進行談判;10月26日,馬瓦德總統和藤森總統在巴西利亞簽署“全面和最終和平協定”,結束了厄秘領土爭端。1999年5月13日,兩國完成樹立界碑工作,結束劃界。1999年8月和10月,馬瓦德總統和藤森總統實現互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