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頸鎮

龍頸鎮

龍頸鎮位於廣東清遠市清新縣中部,於2004年5月撤銷原龍頸、石坎、石馬、南沖鎮而合併的鄉鎮,是濱江地區出入縣城的咽喉之地,東鄰筆架林場、北至禾雲、西連廣寧、南靠太和,現全鎮下轄36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777條自然村27729戶,總人口110526人。總面積58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2萬畝,山林面積74.1萬畝。該鎮是清遠市的重點僑鄉之一,旅居港澳及海外僑胞眾多,分布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基本信息

自然環境

地理條件優越,屬典型丘陵山區,地勢西高東低,土地肥沃。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合種植亞熱帶水果、蔬菜和林木。
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其中25度坡以下山地面積5.6萬畝。龍頸鎮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為2215mm,鎮內河流交錯,水資源豐富,截止至2007年仍有近8000千瓦的水能有待開發。也由於河流交錯而形成的自然景色,有待開發旅遊景觀有漂流、旅遊度假景點項目4個。
鎮內山溪河流眾多,水量豐沛,蘊藏著大量的水力資源。截止至2007年該鎮共建有中小型發電站38座,總裝機容量18180千瓦,年發電量達6475萬度。
該鎮境內已探明的礦種有10多種,主要有黃金、稀土、高嶺土、瓷砂、鐵礦、雲母、石英礦、葉鈉石、鉀長石、大理石等。
龍頸礦產資源大部分礦種儲量較大,截止至2007年已有五個採礦場。

交通狀況

交通發達,107國道清連一級公路、S114線、S350線、X370線、濱江西線公路在龍頸鎮境內通過,形成北通湖南、南往廣州,西達肇慶的交通網路,國道、省道兩旁開發用地已進行了較全面的規劃,建有明珠、河洞、石坎陶瓷、雲龍等四大工業園區,備有5000多畝的工業、商業招商用地。

歷史沿革

龍頸歷史悠久,漢朝時為古代中宿縣(清遠縣前身),隋朝時為政賓縣縣府所在地。
抗日戰爭期間(即1941年11月—1945年9月)為清遠縣縣府所在地。
1950年5月,清遠縣將原濱江區設立為第五區,區政府設於龍頸,龍頸區人民政府成立,下轄龍頸、南沖、石坎、珠坑、河洞5個鄉。
1953年,龍頸區人民政府改為十四區區公所。
1957年8月,龍頸鄉、石馬鄉合併為龍馬人民公社。
1959年6月龍馬公社分離,設龍頸、石坎、南沖和石馬公社。
1979年12月龍頸公社劃分出珠坑公社。
1983年11月,龍頸公社改為龍頸區公所,下轄軍營、西坑、石崇、共和、龍東、龍北、逕口等7個大隊。
1986年冬撤區建鎮。
2003年6月,撤銷珠坑鎮,併入龍頸鎮。
2004年5月,撤銷石馬鎮、南沖鎮、石坎鎮,將其併入龍頸鎮。

經濟狀況

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8396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工業總產值7.3237億元,同比增長159%;農業總產值3.2476億元,增速11.88%;第三產業總產值2.2683億元,同比增長19%。農村人均純收入3974元,同比增長8.6%;完成招商引資金額5.01億元,共有28個項目投入固定資產建設,累計固定資產總投資3.2057億元,同比增長75.4%;完成兩稅收入共1265萬元,同比增長9.4%。其中國稅收入933萬元,同比增長9.3%,地稅收入332萬元,同比增長9.6%。
200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6154億元,同比增長52.8%,其中工業總產值13.0177億元,同比增長77.8%;農業總產值3.8576億元,增速11.6%;第三產業總產值2.7401億元,同比增長20.8%。農村人均純收入4365元,同比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7.2612億元,同比增長126.5%;完成兩稅收入共2039萬元,同比增長125.9%。其中國稅收入1101萬元,同比增長92.2%,地稅收入938萬元,同比增長220.7%。鎮財政總收入2507萬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027萬元。
2010年,該鎮實現生產總值49.2億元,比2006年增長2.8倍。其中完成農業總產值5.13億元,同比增長58%;完成工業總產值37.4億元,同比增長4倍;完成第三產業總產值6.69億元,同比增長1.9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9億元,同比增長4.9倍。完成工商稅收入庫9902萬元,同比增長6.8倍;本級財政收入5200萬元,同比增長9.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6077元,同比增長53%。
上半年該鎮實現生產總值約24.9億元,同比增長38.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億元,同比增長30.1%。完成兩稅收入6800萬元,同比增長53%。鎮財政總收入4200萬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3190萬元。
2010年成功引進大型工業項目6個,發展、整合規模以上企業6家,2010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1億元,比2006年增長3.5倍。在先後成功打造明珠工業園、河洞工業園後,獲省認定的第29個產業轉移工業園——佛山禪城(清新)產業轉移工業園(雲龍工業園)落戶龍頸、禾雲兩鎮,現時在我鎮轄區範圍內已建成企業4家,共7條生產線投產。在傳統產業方面,發揮石坎陶瓷特色優勢,加強和規範行業管理,2009年獲省科技廳認定為“技術創新專業鎮”。並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鋁材、陶瓷等為核心的主導產業。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成為推動我鎮經濟保持高位運行的關鍵要素。
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充分把握雞心黃皮、“早鍾六號”枇杷、黑毛節瓜、駱坑筍、沙田柚、砂糖桔等多個農業主導產品,並將其打造成為特色品牌,鞏固和擴大種植規模。充分發揮駱坑筍、雞心黃皮、砂糖桔等省、市“一鄉一品”重點項目的優勢,以“雙桔利”、“偉倫”等龍頭企業為主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藉助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上馬了村級集體幫扶項目一批,各級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2010年,我鎮豐產林種植面積達11萬畝,筍竹種植面積6萬畝;水稻產量3.21萬噸,比2006年增長19%;水果產量3.36萬噸,比2006年增長39%;家禽存欄量70.63萬隻,牲畜存欄量3.17萬頭,2008—2010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畜禽生產大鎮”。2009年,我鎮“雙桔利”冷庫、偉倫豬場被評為縣農業龍頭企業。

特色農業

該鎮農業有“雞心黃皮”、“早鍾六號”枇杷、黑毛節瓜、駱坑筍、沙田柚、沙糖桔、花菜、紅立柑等八個農
沙田柚
業主導產品,並已發展成一定的種植規模:大崗花菜2500多畝,黑毛節瓜3600多畝(含複種),筍竹5.6萬畝,雞心黃皮3800多畝,早鍾六號枇杷3500多畝,沙田柚5000多畝,沙糖桔4.6萬畝,紅立柑300畝。其中“駱坑筍”是省的“一鄉一品”發展項目,“雞心黃皮”、“沙糖桔”是市的“一鄉一品”重點項目。
截止至2007年該鎮共有林業用地74.1萬畝,有林面積44.5萬畝,林業蓄積量達150萬立方米,林木種類主要有鴨腳木、松、杉、烏桕、硬雜木等,經濟林約24萬畝,主要品種有豐產林、用材竹、優質水果等。龍頸的用材竹極其豐富,每年的老筍竹更替和成材雜竹就有12.5萬多噸運往外地。

工業發展

截止至2007年該鎮共有大小工企業493家,外來投資企業5家,其中已落戶龍頸三大工業園區超千萬元投資的大型企業有3家,工業產品以鋁材、建材、化工產品、家具、汽車配件、裝飾材料、陶瓷等為主。
明珠工業區:明珠工業區位於107國道旁,龍頸鎮軍營、石崗、珠坑三個村委會轄區內,規劃占地面積5500畝。截止至2007年年底,已開發利用土地3535畝,可利用開發土地1965畝。落戶的企業有:恆大生態園示範有限公司、美實(清遠)家俱製品有限公司、長澤家居裝飾有限公司、駿馬粉體化工有限公司、多彩紡織有限公司、日洋五金工具廠。正在洽談的項目有:拋光材料紡織製品等項目。
河洞工業區:河洞工業區位於龍頸鎮河洞村委會S350線旁,距清新縣城28公里,規劃占地面積1000畝,已開發利用土地385畝,可利用開發土地615畝。
落戶的企業有:清新縣遠達車件廠、盛德園藝有限公司、清新縣達發銅鋁型材有限公司。
石坎陶瓷工業區:石坎陶瓷工業區位於龍頸鎮石坎墟一帶,現有大小陶瓷廠320多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年工業產值近億元,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但由於石坎陶瓷工業已有相當長的歷史,資源缺乏、設備技術落後等因素,都不能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該鎮鎮委、鎮政府為確保石坎陶瓷這一特色工業能鞏固並加以發展,召集了石坎陶瓷商會等有關專業人員進行多方調研和論證,商定在石坎建立陶瓷城方案,陶瓷城總規劃面積1500畝,首期已於2007年開發300畝,已完成征地。

科教文衛

該鎮文體活動歷來為清新縣先進鎮之一,傳統的項目有龍舟、籃球、舞獅等;教育工作已達標,轄區內有濱江中學、鎮一、二、三中等四所中學27所國小,充分最佳化了資源配置,改善了辦學條件。

基礎建設

一是在鄉村道路改造方面,2007年,該鎮通過與上級溝通聯繫,爭取了對石崇炳水、鎮平葛菜、車頭北樓、五星、粉洞、南田等7條鄉村道路的水泥硬底化立項改造,累計共投入資金(含民眾集資)646萬元,完成34公里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設,有效地解決了民眾行路難的問題。同時,全力協助清連高速改造沿線路段的施工,沿線便道、涵洞出入口等設施得到最佳化設定。
二是在改善鎮村辦公條件方面,2007年,先後對鎮辦公樓、舊宿舍樓及村級活動場所等辦公條件進行不斷改善。投入資金29萬元,對計生辦、司法所、綜治中心和勞動所辦公場所進行裝修,完善了行政部門辦公場所的調整歸併;多方投入資金151萬元,對龍北、龍東、河洞、河東、紅立、石崗、西坑、石東、共和、龍頸居委會、建星、立坑、石崇等13個村(居)委會辦公場所進行重建或翻新,使農村基層組織的辦公場所得到有效改善。
三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2007年該鎮被縣確立為國家縣域經濟信息試點鎮後,藉助配備的電腦、掃瞄器、數位相機等設備,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該鎮建立信息體驗站(點)8個,石坎陶瓷確定為省電瓷專業特色網示範點,OA電子辦公系統得到廣泛套用,基本逐步實現無紙化辦公。該鎮網頁資料得到及時更新,鎮內各部門辦公電腦實行了網路互動,資源共享。
四是投入10.3萬元加固蓮塘堤圍100多米,有效根治堤圍割腳隱患。
五是按照有關手續申報落實了117戶農村危房改造,另協助檢察院、衛生局等縣直掛扶單位聯繫落實32戶,累計投入資金74.5萬元補貼農村危房改造。
六是重新把范屋、下坪、錢屋村申報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其中范屋已投入前期資金100多萬元,用於建設人畜分離區、河堤三面光、巷道硬底化等。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