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廟會

龍頭廟會

龍頭廟會是一種古老的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有600多年歷史。每年逢廟會之時,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趕會範圍輻射棗莊周邊地區,東到蒼山、郯城,西至微山、豐沛,南到邳州、賈汪,北至滕州、費縣。其範圍之廣,人數之多,根源之深,影響之大,為周邊州縣所罕有。廟會適逢初春農閒季節,又值人們過年餘興未盡之際,故而前來趕廟會的人很多,可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趕會的人們總要給孩童們買一些五彩木刀、紅纓槍、竹喇叭、花棒棰、皮老鼠、泥娃娃之類的玩具;滿街市響徹著竹喇叭、泥人哨和吆賣聲;空中飛舞著花花綠綠的紙鳶、彩色氣球和飛轉的風車;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到處是喜氣洋洋的人群,到處是歡樂雀躍的景象。會上既有耍貨、木器、牲畜、農具、小吃和日用百貨等,也有說書的、唱戲的、踩高蹺的、玩龍的、套圈的、耍猴的。各行各業,各顯神通,吸引著廣大顧客和遊人。

簡介

龍頭廟會是山東省棗莊每一年中最早的廟會。東龍頭《重修土地神廟碑記》云:“每歲正月二十七,系歷代相沿古廟會之期,其規模之盛大,聞名遐邇。遂使龍頭之名不脛而走,遠播他鄉。”
數百年來,龍頭廟會屆時必舉,規模盛大,經久不衰。以至於到了20世紀末本世紀初,廟會場地占據了棗莊城內的數條主要交通幹道,嚴重影響了交通。
棗莊龍頭廟會,原是“北斗廟”的古廟會。北斗廟肇始距今600年,坐落於今市中區光明路街道東龍頭社區村西、東沙河躍天橋(橋頭原立有“薛禮征東躍天橋”石碑。薛禮,即薛仁貴,唐朝大將。)東百米處路北,屬東龍頭社區地域。
古廟會隨廟而興,所幸廟雖圮而廟會存。現今棗莊人很少有知道北斗廟的,但是提起龍頭廟會,則是婦孺皆知,無人不曉。最初的北斗廟會只是對廟中神靈的祭祀活動,廟宇香火旺盛,拜神求神、燒香祭神、觀光遊玩的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小商小販也隨著人流的增多而做起了生意,這就是龍頭香火廟會走向集市廟會的雛形。發展到後來,宗教迷信色彩越來越淡化了,隨著北斗廟的廢圮到消失,集市貿易的內容漸漸唱起了主角,使龍頭廟會逐漸成為純粹的商品貿易交流會。

特色

如此盛大的集會,受益的是棗莊人。由參觀遊覽到物資交流、集市貿易,無論從物質上、精神上都使棗莊人受益良多。逢會的前一天,場地都被客商們畫線占下了攤位,附近的旅店客棧,逢會前都住滿了外地的客商。



頭廟會源遠流長

•1 棗莊龍頭廟會,原是“北斗廟”的古廟會。北斗廟肇始距今600年,坐落於今市中區光明路街道東龍頭社區村西、東沙河躍天橋(橋頭原立有“薛禮征東躍天橋”石碑。薛禮,即薛仁貴,唐朝大將。)東百米處路北,屬東龍頭社區地域。

•2 古廟會隨廟而興,所幸廟雖圮而廟會存。現在的棗莊人很少有知道北斗廟的,但是提起龍頭廟會,則是婦孺皆知,無人不曉。最初的北斗廟會只是對廟中神靈的祭祀活動,廟宇香火旺盛,拜神求神、燒香祭神、觀光遊玩的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小商小販也隨著人流的增多而做起了生意,這就是龍頭香火廟會走向集市廟會的雛形。發展到後來,宗教迷信色彩越來越淡化了,隨著北斗廟的廢圮到消失,集市貿易的內容漸漸唱起了主角,使龍頭廟會逐漸成為純粹的商品貿易交流會。

•3 每年逢廟會之時,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趕會範圍輻射棗莊周邊地區,東到蒼山、郯城,西至微山、豐沛,南到邳州、賈汪,北至滕州、費縣。其範圍之廣,人數之多,根源之深,影響之大,為周邊州縣所罕有。廟會適逢初春農閒季節,又值人們過年餘興未盡之際,故而前來趕廟會的人很多,可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趕會的人們總要給孩童們買一些五彩木刀、紅纓槍、竹喇叭、花棒棰、皮老鼠、泥娃娃之類的玩具;滿街市響徹著竹喇叭、泥人哨和吆賣聲;空中飛舞著花花綠綠的紙鳶、彩色氣球和飛轉的風車;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到處是喜氣洋洋的人群,到處是歡樂雀躍的景象。會上既有耍貨、木器、牲畜、農具、小吃和日用百貨等,也有說書的、唱戲的、踩高蹺的、玩龍的、套圈的、耍猴的。各行各業,各顯神通,吸引著廣大顧客和遊人。

•4 如此盛大的集會,受益的是棗莊人。由參觀遊覽到物資交流、集市貿易,無論從物質上、精神上都使棗莊人受益良多。逢會的前一天,場地都被客商們畫線占下了攤位,附近的旅店客棧,逢會前都住滿了外地的客商。異地經商消費,給當地帶來人氣,活躍了經濟,不可否認受益的還是棗莊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