齶瘺

齶瘺能造成病人語音功能障礙、鼻腔口腔衛生不良、聽力障礙和心理疾患等並發問題。早期的齶瘺發生率很高,隨著手術技術的改進,其發生率逐漸降低。

疾病危害

齶瘺能造成病人語音功能障礙、鼻腔口腔衛生不良、聽力障礙和心理疾患等並發問題。早期的齶瘺發生率很高,隨著手術技術的改進,其發生率逐漸降低。

治療概況

在原發齶裂修復術後,殘餘的異常口鼻腔相通或齶瘺,是相對常見的併發症,需要二期手術矯治。在決定手術修復殘餘齶瘺之前,臨床上必須確定病人年齡、既往病史和齶瘺的位置。另外需要考慮齶瘺波及原發齶和繼發齶的範圍。在解剖學結構上,原發齶由切牙孔與尖牙連線之前的軟硬組織構成(牙槽嵴、前頜骨、梨狀孔和上唇);繼發齶由切牙孔與尖牙連線之後,與懸雍垂之間的軟硬組織構成,包括上頜骨、牙槽嵴、硬齶和軟齶。涉及硬軟齶的單純性齶裂(未影響牙槽嵴),可被描述為完全性繼發齶裂,而僅涉及軟齶的齶裂(沒有影響硬齶或牙槽嵴)可被描述為不完全性繼發齶裂。
即使病人是完全性齶裂(影響原發齶和繼發齶),原發的齶裂手術僅關閉繼發齶部位的裂隙——自切牙孔到懸雍垂。嬰兒期齶裂手術的目的有兩重:首先,完全關閉繼發齶裂隙,分隔口鼻腔;其次,修復提肌肌肉,以恢復正常語音的發育。骨性上頜骨/牙槽嵴裂和口鼻腔前庭瘺,一般不提倡在嬰兒期修復。許多醫師認為這是原發牙槽骨缺損的一部分,在手術中已被刻意遺漏,而不是一個真正未修復的“瘺” 。牙槽嵴裂和口鼻腔瘺的最終關閉,需要牙槽嵴裂植骨時修復,手術應在少年時期,具體時間應根據牙齒髮育的情況來定。
完全性齶裂兒童理想的手術治療需要經過:嬰兒時期硬軟齶(繼發齶)裂隙的關閉,然後少年時期上頜骨/牙槽嵴(原發齶)裂隙的植骨重建,包括口鼻腔前庭瘺的修復。不幸的是,齶裂術後經常會出現殘留的口鼻腔瘺口。齶瘺的風險與原發的裂隙缺損的的寬度密切相關。齶裂修復術的方法也影響了齶瘺的發生率。最近的研究顯示雙瓣法齶裂修復術的齶裂發生率最低(3.4%),另一種常用的Furlow反向雙“Z”法的齶瘺發生率最高。修復非常寬的齶裂時,更要注意不同手術方法齶瘺發生率的差異。齶裂最常發的部位位於硬軟齶交界處,其次是懸雍垂、硬齶前份和切牙孔區。單純齶裂修復術的齶瘺發生率差異很大,最大可高達50%。

齶瘺修復的適應證和時間

大部分齶瘺最早出現在齶裂手術後期,由局部傷口的裂開直接導致,源於創緣張力或血運的問題。齶瘺出現另外一個時期是在I期正畸(植骨前)治療,尤其是上頜擴弓時。正畸擴弓和齶裂產生的原因相關性存在爭論。但是大多數有經驗的醫師相信,上頜擴弓時發現的齶瘺是原先存在的口鼻腔瘺,事實上不是由正畸治療導致的。嬰兒期存在的小瘺口,由於上頜骨段塌陷致齶部過窄,隱藏了瘺口,而通過正畸或正頜方法擴弓,齶瘺顯露出來。
齶瘺修復的時間有很大差異,仍存在爭論。一些醫師和唇齶裂治療中心提倡相對積極的治療,早期關閉齶裂術後的齶瘺。如果可能的話,推遲手術至數年後。
嬰兒期,對功能沒用影響的1-4mm小齶瘺一般推遲到兒童時期再修復。這樣的病例如果沒有功能性語音和進食相關問題,齶瘺修復可與咽成形術以及牙槽嵴裂植骨術同期進行。如果齶瘺大於5mm,更大可能出現功能性問題,如語音時鼻漏氣、食物和液體的鼻腔反流,以及口腔衛生相關的問題。臨床上如果出現明顯功能問題,應早期關閉齶瘺。決定手術前,需要衡量齶瘺關閉的目的,和二期齶部手術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如粘軟骨膜瘢痕收縮所造成的上頜骨發育問題。還要需要考慮手術方法,在嬰兒期和幼兒期,可用局部瓣或二次齶裂修復。另外,若需要局部瓣(舌瓣),病人應能夠配合手術,並適應圍手術期的進食方式變化。

齶瘺修復術方法

齶瘺修復術有多種方法。目前套用的有局部齶瓣修復、改良von Langenbeck和兩瓣法齶裂修復術、結合咽後壁瓣的齶裂修復術以及套用舌瓣法修復瘺口。其他局部瓣包括:舌黏膜瓣、頰肌黏膜瓣、顳肌瓣和血管化組織瓣。
最常用的齶瘺修複方法是用齶部的局部軟組織瓣,鏇轉覆蓋齶部瘺口。手術步驟:製備瘺口周圍的翻轉瓣,封閉鼻腔瘺口;剝離製備齶部指狀瓣,鏇轉組織瓣,覆蓋封閉瘺口。供區大面積的骨面暴露,可以二期癒合。但這種方法僅能用於小的齶瘺修復,且失敗率相當高。在廣泛瘢痕組織的齶部,無張力時,小的鏇轉瓣的移動度差,血供可能受限,導致癒合能力下降,從而復裂。
首選的齶瘺修複方法是改良的原發齶裂修復術,稱為Bardach或von Langenbeck法。此法套用大的組織瓣,甚至對大的瘺口也可充足覆蓋,並分層關閉瘺口的口鼻腔側組織,無張縫合。另外,此法術後骨面很少或沒有暴露,因為齶部垂直向軟組織量變為中線向組織的延伸量,齶部軟組織瓣可充分覆蓋骨面,但在齶穹窿部,骨面與口腔側軟組織間殘留了死腔。推薦在齶瘺大於等於5mm時,選用Bardach(兩瓣)齶裂修復術。此法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剝起大的組織瓣,其移動度更好,允許直視和鼻腔側黏膜的關閉。經過比較,在理論上,von Langenbeck法的優點是形成兩蒂組織瓣,血供通過瓣前後的蒂部供應軟組織瓣。前方蒂部提供附加的血運,但也導致瓣的移動度減少和鼻腔側組織顯露變差。由於這個原因,將von Langenbeck法用於僅有小的硬齶處瘺口的修復。
大的齶瘺(>1.5cm)存在時,要成功的封閉瘺口,則需鄰近瓣補充足夠的軟組織。硬齶後緣與軟齶間的齶瘺,可用改良齶裂修復術結合蒂在上方的咽後壁瓣封閉。齶部粘骨膜瓣翻起和鼻腔側粘骨膜瓣剝離後,製備咽後壁瓣,將咽後壁瓣的軟組織切緣與齶瘺的鼻腔側創緣相對,封閉瘺口鼻腔側。套用這種方法,可補充足夠的組織量來,無張關閉大的齶瘺。齶瘺位於硬齶的前部2/3時,可選用蒂於前方的舌背黏膜瓣。首先,瘺口鼻腔側襯裡用翻轉的粘骨膜瓣多重間斷縫合;接下來,製備蒂於前方的舌瓣,約5cm長,寬度是舌體寬度的1/3到2/3,舌瓣術後2周二次手術斷蒂。手術斷蒂時,需要鼻腔插管麻醉,因舌體與齶部縫合在一起,限制了正常插管的視野。斷蒂後,與舌體相連的斷端游離後重新復位縫合。在唇齶裂治療的文獻中,也有介紹蒂於側方和後方的舌瓣方法。但是認為蒂於前方的舌瓣,病人最易耐受,允許術後舌體在最大範圍活動,降低了舌瓣從齶部受區撕裂的風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