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烈士陵園

為了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勳,激勵後人繼承先烈遺志,於1958年建成了紅安縣革命博物館。 紅安縣革命博物館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向廣大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幾十年來,紅安縣革命博物館先後接待了美國、德國、日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貴賓。

中國有這樣一個縣--為新中國的誕生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在這裡,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三支中國工農紅軍主力軍,造就了223位將軍。這個縣就是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的紅安縣。
為了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勳,激勵後人繼承先烈遺志,於1958年建成了紅安縣革命博物館。該館坐落在縣城關鎮東北風景優美的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內的稞子山下,建築面積為1360平方米,董必武同志題寫了館名。館內有陳列室2個、序幕廳1個,陳列面積800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庭院式。
該館共展出文物170余件、照片299張、圖表28個、畫24幅,還有實物模型等。這些圖片和文物,向人們介紹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英勇鬥爭歷史。陳列內容分為4個部分:
第一部分:紅安黨組織的建立和農民運動的發展;第二部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的鬥爭; 第三部分:新四軍第五師的建立和鄂豫邊區抗日鬥爭的發展; 第四部分:堅持大別山的鬥爭,迎接全國解放。 整個陳列內容,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為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和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反映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鄂豫皖蘇區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鄂豫邊區的重大事件;展現了徐向前等同志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李先念同志領導的新四軍第五師、劉伯承和鄧小平同志領導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在紅安地區的革命鬥爭中建立的豐功偉績。
紅安地區是一個革命的搖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紅安人民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前仆後繼,英勇鬥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每4名紅軍戰士中有1名紅安人;在犧牲的紅軍將士中,每3人有1名是紅安籍。這幾組驚人的數字構成了紅安輝煌的革命歷史,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
紅安縣革命博物館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向廣大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採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先後舉辦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著名烈士事跡展覽》、《黃麻起義主要領導人圖片展覽》、《董必武同志革命風範展覽》等等。組織流動小分隊巡迴展出500余場,放映電教片300場。
幾十年來,紅安縣革命博物館先後接待了美國、德國、日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貴賓。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李先念、喬石、宋健、吳邦國、倪志福等先後來該館參觀,並題詞紀念。
紅安--英雄的土地,紅安人民為中國的革命事業付出的巨大代價、作出的重大貢獻,將永載史冊!
1927年11月中共鄂東特委的潘忠汝、吳光浩、戴克敏等領導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的農軍舉行武裝起義。14日攻占黃安縣城,成立了黃安縣工農民主政府,曹學楷任主席。建立了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潘忠汝任總指揮,吳光浩任副總指揮,戴克敏任黨代表。12月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圍攻,潘忠汝等犧牲,工農革命軍突圍後轉移到黃陂縣的木蘭山開展游擊戰爭。12月底鄂東軍改稱工農革命軍第七軍。1928年春,返回黃麻地區,不久,進入河南光山縣柴山堡地區。7月,第七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一師。吳光浩任軍長兼師長,戴克敏任黨代表。1929年5月建立了鄂豫邊革命根據地。
陳毅故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