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芽茶

黃芽茶

霍山黃芽源於唐朝之前。唐李肇《國史補》把壽州霍山黃芽列為十四品目貢品名茶之一。清朝列為皇家御用,是霍山縣久負盛名的歷史名茶。霍山黃芽茶主產於安徽霍山縣海拔600米以上山區金竹坪、金雞山、金家灣、烏米尖等地,這裡山高雲霧大、雨水充沛、空氣相對濕度大、漫射光多、晝夜溫差大、土壤疏鬆、土質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並茂,生態條件良好,極適茶樹生長。

基本內容

【名稱】:黃芽茶

【產地】:安徽霍山縣金竹坪、金雞山、金家灣、烏米尖、蛟龍嶺、百家山、多盤坳等地

簡要介紹

霍山黃芽茶主產於安徽霍山縣海拔600米以上山區金竹坪、金雞山、金家灣、烏米尖等地,這裡山高雲霧大、雨水充沛、空氣相對濕度大、漫射光多、晝夜溫差大、土壤疏鬆、土質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並茂,生態條件良好,極適茶樹生長。

相關故事

據史料記載,霍山黃芽源於唐朝之前。唐李肇《國史補》把壽州霍山黃芽列為十四品目貢品名茶之一。清朝列為皇家御用,是霍山縣久負盛名的歷史名茶。唐代李肇《國史補》記曰:“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實產霍山縣大蜀山也。”史書記述:壽州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肫得仙。“明代霍山知縣王毗翁詩云:”露蕊纖纖才吐碧,即防葉老采須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春來一縣香。

霍山黃芽唐時為餅茶,唐《膳夫經手金錄》載:“有壽州霍山小團,此可能仿造小片龍芽作為貢品,其數甚微,古稱霍山黃芽乃取一旗一槍,古人描述其狀如甲片,葉軟如蟬翼是未經壓制之散茶也”。

霍山黃芽自明代列為貢品。六安州志載:明時六安貢茶制定於未分霍山縣之前原額茶二百袋,霍山辦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縣誌載明人曹琥《注黃芽茶疏》中說:臣查得本府額貢茶歲不過二十斤,祖宗以來聖賢相承不聞以為不足……寧府正德十年之貢(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細茶六千斤,不知實貢朝廷幾何……芽茶一斤,賣銀一兩,猶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縣誌》貢茶產地載:“六安茶六安與霍山所並產也其以六安名者當霍未建縣已有貢額從其朔也”。《天啟志》謂以六安寨得名以似鑿(寨本名六萬,訛稱六安)。顧霍邑山多繞確六地既廣且饒(產茶實浮於霍而貢額州不縣之什二)……產茶之地惟東山最早,而東山皆屬州境,每年大府薦新及本縣貢品,率皆州民於雨前,赴縣售賣;霍產悉出西南,遲在雨後,幫不及入貢,則茶之專名六安,亦紀實也。今為詳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較可睹矣。東山……貢茶歲居其八九(東山25處屬縣境的有與兒街、但家廟、單龍寺、東西溪等21處)。又據《霍山縣誌》載:“光緒年間,以南鄉霧迷尖(即烏米尖),掛龍尖二山所產為一邑最採制既精,價亦倍於各鄉”。

霍山黃芽曾一度失傳。1971年以來開始挖掘、研製、恢復生產。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縣茶辦室選派農業局茶廠、壩上茶站三位茶葉技乾,在烏米尖同三位七、八十歲高齡的茶農共同炒制黃芽茶,總計14斤茶樣,當即用白鐵桶封裝六斤上報國務院進行鑒評。翌年縣土產公司又布點三處,正式生產黃芽,金字山為重點,數年來,由審評室老茶師負責技術輔導。其餘兩處為烏米尖和金竹坪。此後,經過大化坪區農技站、茶站的技術人員反覆切磋,試驗改進,黃芽茶採制技術有所提高,品質規格趨於固定。黃芽茶收購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購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價8.50元。

泡法

1、備器:沖泡黃芽宜用無色透明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賞茶葉在水中上下翻飛、翩翩起舞的仙姿,觀賞黃芽湯色、茸毫。此外還須備有水壺、茗爐、杯托等。

2、擇水:泡茶用水以泉水、溪水、雪水、雨水為上,其次則為江河水。若用自來水,需靜置24小時,以使氯氣揮發掉。沖泡黃芽,要選擇清輕甘活的軟水。

3、候湯:燒水要用武火急煮。沖泡黃芽的水溫宜在80度左右。

4、潔杯:清潔茶杯。

5、投茶:茶與水的用量比例適中,泡出來的茶就清香宜人。沖泡黃芽,茶葉與水的比例大致為1:50,即每杯投茶葉2克左右,沖水100毫升。

6、浸潤:候蟹眼乍起、松風欲鳴之時,採用"迴旋注水法",輕輕地將水沿杯子周邊鏇轉著沖入,注水量約占杯容量的1/4-1/3。浸潤時間20-60秒,目的使黃芽吸水膨脹,便於內含物的析出。

7、沖泡:提高水壺,讓水由高處向下衝去,並利用手腕的力量,將水壺由上向下反覆提舉三次,這一動作被稱之為"鳳凰三點頭"。注入杯約七成左右,意為"七分茶,三分情"。"鳳凰三點頭"的作用,一是讓杯中的茶葉在水的衝激下上下翻滾,促使茶葉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二是對賓客表示敬意,三點頭象徵著謙遜、真誠,如同行鞠躬禮。

8、品飲:品飲之前,先賞茶湯,觀色、聞香、賞形,然後趁熱品啜茶湯的滋味。黃芽形似雀舌、嫩綠披毫,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第一泡品茶之鮮醇和清香;第二泡茶香最濃,滋味最佳,要充分體驗茶湯甘澤潤喉、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的特徵;第三泡時茶味已淡,香氣亦減。三泡之後,一般不再飲了。

採制工藝

霍山黃芽炒制工藝未見記載,據金雞山、烏米尖做過數十年黃芽的老農口傳,解放前曾為山東商人生產“米茶”,採摘細嫩的一芽一葉,炒制技術與今相仿。

現今的霍山黃芽系散茶又稱芽茶。開採期一般在穀雨前後二、三日採摘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其炒制技術分為炒茶(殺青和做形)、初烘(攤放)、足火(攤放)和復火踩筒等過程。

霍山黃芽茶是經過殺青、毛火、攤放、足火、揀剔復火5道工序精製而成,成品茶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沖泡好的霍山黃芽湯色黃綠,清澈明亮,清幽的茶香隨著裊的熱氣縷縷飛出,令人心曠神怡。

社會評價

霍山黃芽1990年獲商業部副產品優質獎,1993年獲全國“七五”星火計畫銀獎,1999年獲第三屆“中茶杯”全國名成茶評比一等腰三角形獎,2000年獲中國國際茶博覽交易會名茶評比金獎,同年500克極品霍山黃芽在安徽省博物館以11800元高價成功拍賣,霍山黃芽是1001——2002年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唯一推薦產品。霍山黃芽現與黃山、黃梅戲齊名並著,並稱“安徽三黃”。

七十年代以來,霍山黃芽每年都特貢中央國家機關為辦公用茶。90年獲商業部農副產品優質獎、93年獲安徽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