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腿象龜

黃腿象龜

最大甲長82公分。背甲呈茶色,各鱗甲的中央部分為黃褐色周邊顏色較暗,背甲中央部分未呈蜂腰狀-且近後肢邊緣會略為鼓起,四肢鱗片尖端呈橘黃色,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陸龜之一。黃腿陸龜為大陸型第三大陸龜,分布很廣,從玻利維亞至委內瑞拉均有分布,成熟體型約40cm~50cm之間,有些個體甚至可以長到70cm。不過是非常少見的,因此黃腿陸龜擠身世界八大陸龜的行列。基本上黃腿象龜與紅腿象龜的習性,飲食與繁殖等都極為類似。雙方的差異僅僅在於體型與體色上。體型上黃腿大得多,但體色則是紅腿較鮮艷。由於棲息區域與紅腿互相重疊,所以市場上只見紅腿少見黃腿。在蘇利南,那裡有森林和開放的草地,而紅腿確能夠走出森林到人工草地。黃腿象龜只是獨自呆在森林,可以看出黃腿象龜所需的濕度比紅腿更高,更不喜歡日曬。尤其在幼龜期濕度的控制十分重要。飼養難度與紅腿差不多,也是滿理想的入門龜種。只是黃腿因為數量較少,價格要比紅腿高出許多。

基本內容

中 文 名 黃腿象龜

俗名別名 黃腿龜、黃腿

英 文 名 Yellow-footed tortoise

拉丁學名 Geochelone denticulata

黃腿象龜黃腿象龜

地理分布 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多米尼克、厄瓜多、法屬蓋亞那、蓋亞那、秘魯、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

繁殖方式 卵生。黃腿陸龜屬多產的陸龜,每年都可下四窩左右的蛋,孵化期約150~190天。

習性 它們喜歡棲息在環境幽暗,溫暖潮濕的熱帶雨林中,黃腿陸龜的分布因地區及高度的不同,溫度也有所差異,有些地區冬季偶而也會出現9℃低溫,基本上18℃~35℃都是黃腿陸龜可以忍受的範圍,算是適應能力較強的陸龜種類,而分布地濕度平均都有70%以上。飼養黃腿陸龜不二法門,溫暖潮濕,其餘便不需多加費心。食物葉菜類及各類水果,黃腿陸龜接受度都很高,是不錯的入門陸龜種類。

體形特徵 40cm~50cm

食性 食草性。食物葉菜類及各類水果

護 理 黃腿以雜草,漿果,落果和動物屍體為主食。在人工環境下可以水果蔬菜為主,每周餵食1-2次麵包蟲或水龜飼料等動物性食餌,對於它們的健康成長會有助益。

繁殖方式

黃腿陸龜屬多產的陸龜,每年都可下四窩左右的蛋,孵化期約150~190天。它們可以活上50-60年。雌龜每窩產4-8顆蛋,每年可以下蛋3-4次。經5-6個月可以孵化。要達到成年需要8-10年的時間。

生活習性

棲息於熱帶常綠或落葉雨林中。

人工飼養

濕度不能低於80,喜濕不喜陽光。濕度在幼龜時期顯得十分重要,濕度過低會造成龜眼睛睜不開,嗜睡,拒食,頭部發乾,慢慢的脫水而死。建議在黃腿幼龜時期,可以採取淺水飼養,裡面放上瓷磚供其休息,水的深度保持在龜的指甲那么深,好多飼養家採用這種辦法渡過黃腿龜的幼年時期,在水養的的環境下,黃腿龜會呈現出完美的體形和活潑的性格。可以說黃腿幼龜並不是很好飼養,但是一旦養定,你會發現這是一種聰明且活潑的陸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