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洪

黃楊洪

黃楊洪擅長琢花鳥,同時對於佛教與瑞獸題材也有自己獨到的嘗試與突破。作品簡潔寫實,雖一目了然,卻極富天趣。顏色使用也“巧”得很,時而濃彩重墨,時而又是驚鴻一瞥,常讓人感嘆造化的神秀和設計構思的精妙。他的作品最大限度的體現了玉料厚皮濃色本身的特質。不強謀驚天之作,在最貼近生活的花鳥魚蟲類雕刻中,卻憑俏色、精緻、唯美,奪人眼球,憑靈動讓人百看不厭,愛不釋手,將玉石與生俱來的賞玩功能詮釋的淋漓盡致。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黃楊洪

1973年生於重慶,1995年開始從事玉雕工作,師承海派玉雕大師程廣彥先生。2008年成立個人玉雕工作室——[博潤堂]。

他擅長琢花鳥,同時對於佛教與瑞獸題材也有自己獨到的嘗試與突破。作品簡潔寫實,雖一目了然,卻極富天趣。顏色使用也“巧”得很,時而濃彩重墨,時而又是驚鴻一瞥,常讓人感嘆造化的神秀和設計構思的精妙。他的作品最大限度的體現了玉料厚皮濃色本身的特質。不強謀驚天之作,在最貼近生活的花鳥魚蟲類雕刻中,卻憑俏色、精緻、唯美,奪人眼球,憑靈動讓人百看不厭,愛不釋手,將玉石與生俱來的賞玩功能詮釋的淋漓盡致。

人物頭銜/黃楊洪

中級工藝美術師

黃楊洪黃楊洪

重慶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上海特級玉雕大師

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派玉雕)代表性傳承人

學習經歷/黃楊洪

2011.3-2012.3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套用藝術設計(玉雕)

2012.11-2012.11北京輕工業聯合會工藝美術師(高級)就業能力培訓

2012.3-2015.1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套用藝術設計(玉雕)

2015.9-2015.9工藝美術行業管理業務水平提升培訓班

2015.3-2015.3德國藝術品製造工藝交流

2016.4-2016.4首屆“絲綢之路”文化行西班牙馬德里展

工作經歷/黃楊洪

起止時間 單位名稱​ ​部門 ​崗位 行政職務​
​1993.6-1995.3 ​上海華藝玉雕廠 ​玉雕 ​打磨 技術工
​1995.3-1998.12 ​上海白玉玉雕廠 ​玉雕 ​雕刻 雕刻工
​1998.12-2002.9 ​上海華藝玉雕廠 ​玉雕 ​雕刻 ​雕刻工
​2002.9-2008.8 ​個人加工 ​玉雕 ​ ​雕刻 ​雕刻工
​2008.8-至今 上海博潤堂玉雕工作室 ​設計 ​設計 ​藝術總監

計能力/黃楊洪

專業設計能力 《不生不滅自圓融》2013年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

題材來自於玉石材料的形狀和皮色。該作品原料皮色濃淡深淺之間,猶如一尊佛像端坐在面前,切磋琢磨之後將一塊玉石原材設計為一尊大日如來菩薩。材料經過整形成一塊玉牌,大小適宜佩戴,如來恰好端坐中間,佛身周圍一圈火焰圍繞造就了佛光普照,使得佛像整體更加端莊祥和,作品與材料緊密結合,更加渾然一體,讓人膜拜之情油然而生。

在全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珠寶展上獲得專家一致好評,獲得玉雕界專業評比獎項的金獎,極具收藏價值。

《大夢敦煌》2016年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

作品選獨顆新疆和田籽玉為原材,採用淺浮雕技法,精雕細琢,凸顯出層次感,取法於敦煌石窟“飛天”壁畫,彤雲煥彩,玉女翔天,其婀娜多姿的體態,安寧執著的神情,令人過目難忘,細細看來,似想見御風而遁行於浩渺蒼穹,風飄飄而吹衣,蒼茫飄渺之意境,爽人心脾。釋迦端坐,持蓮而笑,莊重而不失靈動,佛身纖塵不染,與籽玉材質完美融合,巧用皮色淺浮雕刻畫出兩位冰清玉潔的玉女獻仙樂的立體畫面,動感十足,栩栩如生。 此作品選用獨顆原石雕琢,實屬難得的珍品,加上巧妙的設計,精美的製作工藝,價值不可估量,且榮獲金獎價值日漸上升,為收藏佳品。

解決疑難能力 《龜鶴延年》2013年“天工獎”銀獎

龜、鶴歷來被看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作品選用和田玉籽料,外觀呈現原料獨有的皮色,赭紅色——棗紅色——黃褐色——金黃色過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玉皮之完美,運用圓雕技法,線條簡潔流暢,雕工精湛嫻熟,保持了原料與作品形象的整體和諧統一。我在設計時保留了玉料弧面的天然形狀,用料頗顯厚足,增強了把玩的手感舒適性。此作既可欣賞玉皮之燦美多變,也可把玩油潤細膩的玉質,藉此體味傳統文化的無盡魅力,對玉雕的品鑑可算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依形俏色之典範,備受和田玉愛好者讚賞,參加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展覽,報刊媒體等多次報導,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錦上添花》2015年“天工獎”銀獎

《錦上添花》這件作品首先它的原材料非常難得,沁色部分沁得很透,玉質也很好,起初是設計雕刻龍題材,後來發現紅沁上有幾個小黑點,就準備利用這幾個黑點巧雕龍的眼睛,但材料被推開後發現兩個相同大小的黑點相距甚遠,做龍眼睛不妥。最後靈機一動兩個黑點幻化為2隻鳥的眼睛,這樣黑點的問題解決了。其次在這件產品上多種雕刻工藝都有所體現,圓雕,鏤空,羽毛的薄意,還有大量的留白(白肉都基本沒動)。特別是鏤空雕上,由於安排得緊湊,夠進工具的地方很窄,不好用工具,基本上靠用圓球把桿子上的鐵磨細了再一點點掏,非常費工費時。作者通過此作品祝願大家事業紅火,更上一層樓的美好願望。 花鳥題材經典之作,和田玉愛好者收藏之精品,獲得專家一致好評,獲得國內最高專業性評比獎項銀獎,極具收藏價值。

工作業績/黃楊洪

黃楊洪,1973年2月生於重慶,自1993年入行,師承上海玉雕大師程廣彥先生,現從事玉石雕刻設計、製作已24年。2008年在上海創立“博潤堂”玉雕工作室至今已9年。

黃楊洪擅長琢花鳥,同時對於佛教與瑞獸題材也有自己獨到的嘗試與突破。我的作品簡潔寫實,雖一目了然,卻極富天趣。顏色使用也“巧”得很,時而濃彩重墨,時而又是驚鴻一瞥,常讓人感嘆造化的神秀和設計構思的精妙。

黃楊洪的工藝繼承傳統又不乏突破,在充分尊重原石天然特徵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薄意雕、深浮雕、圓雕、鏤雕等各種技法,豐富作品層次,營造深邃的透視空間和藝術意境。我的作品力求俏麗新穎,有[素]、[雅]、[靜]的唯美氣韻,旨在發揚海派玉雕的傳統精髓,且符合當代審美志趣的走向。

黃楊洪對玉料俏色巧雕雕刻技藝獨具匠心,在業內更有“俏色哥哥”的稱號。在2011年獲得“海派玉雕大師”、“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榮譽稱號,2012年獲得首屆“上海玉石雕刻大師”榮譽稱號且被聘為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協會副會長,2014年6月評選為“第四批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15年11月評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上海玉石雕刻大師”、“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6年被評為“上海玉雕首席技師”。

藝術年表/黃楊洪

黃楊洪的很多作品獲得了國家級、省市級專業評比重要獎項,並得到了業內一致好評,成為高端玉雕收藏珍品。

2009年籽玉作品《五福捧壽印章》榮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北京)金獎

2010年籽玉作品《虎》榮獲中國·上海第三屆“英合杯”玉雕“神工獎”金獎

2010年籽玉作品《喜上眉梢》榮獲“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獎

2010年籽玉作品《王者風範》榮獲“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獎

2011年籽玉作品《錦上添花》榮獲中國上海玉石雕刻“玉龍獎”金獎

2011年籽玉作品《貔貅》榮獲中國·上海玉(石)雕神工獎(東明杯)金獎

2011年籽玉作品《年年有餘》榮獲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金獎

2012年籽玉作品《竹里館》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莆田)金獎

2012年籽玉作品《錦上添花》榮獲中國玉石雕刻“神工獎”特別金獎

2012年籽玉作品《守衛》榮獲中國玉石雕刻“神工獎”金獎

2012年籽玉作品《龜鶴延年》榮獲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銀獎

2013年籽玉作品《九五之尊》榮獲第五屆中國上海玉石雕刻“玉龍獎”金獎

2013年籽玉作品《《不生不滅自圓融》榮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北京)金獎

2013年籽玉作品《《綠度母》榮獲中國玉石雕刻“神工獎”金獎

2013年籽玉作品《勝者為王》榮獲“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獎

2014年籽玉作品《法界》中國玉石雕刻作品“九龍獎”特別金獎

2014年籽玉作品《瑞獸印章》榮獲第六屆中國上海玉石雕刻“玉龍獎”金獎

2014南紅作品《帶子上朝》(南紅)榮獲中國玉石雕刻“神工獎”金獎

2015年籽玉作品《錦上添花》榮獲第七屆中國上海玉石雕刻“玉龍獎”金獎

2015年籽玉作品《錦上添花》榮獲中國玉石雕刻“神工獎”金獎

2016年籽玉作品《舔犢情深》榮獲榮獲第八屆中國上海玉石雕刻“玉龍獎”金獎

2017年籽玉作品《守護》榮獲榮獲第九屆中國上海玉石雕刻“玉龍獎”金獎等等。

創作感言/黃楊洪

我的玉雕生涯先以最後一道工序打磨開始,從簡單的立體動物件入手,再到複雜的立體人物件,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創新了勾頭髮的工藝,能在1毫米的空間勾4-5根線,直至現在的薄意花鳥,佛教題材,經過20多年的玉雕工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技藝風格,到現在為止,我善於雕琢花鳥,動物,佛教題材的玉雕作品,多以巧色見長,原材料也基本選用新疆和田籽玉為主,近幾年少量嘗試了南紅瑪瑙。

工藝繼承傳統又不乏突破,喜歡大面積保留原材料的天然特徵,隨形就料,靈活運用各種雕刻技法,使作品素雅大方。比如2012年天工獎銀獎作品《龜鶴延年》就完整地保留了絕大部分原石的自然形狀,保持了原料與作品形象的整體和諧統一,同時增強了把玩的手感舒適性。在技藝實踐中遵循"量材取料、因材施藝"的工藝規律,力圖達到好料精用的目的。

媒體報導/黃楊洪

一些報刊媒體也刊登了我的採訪及玉雕作品:《鑒寶》2010年6月刊第52頁--《黃楊洪:創意是生命》,2011年4月刊第94頁--《生命有崖玉海無涯——玉雕大師黃楊洪的藝術世界》,2014年7月刊封面刊登黃楊洪作品《童子戲佛扳指》以及封面人物專題《黃楊洪:拈花笑傲玉界》。2012《中國輕工業年鑑》第C20頁刊登--《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黃楊洪》。2015年8月25日《重慶日報》第3版刊登《黃楊洪:愛玉,更要懂玉》,《重慶晨報重慶新聞·人物》整版刊登《修理工如何成為了玉雕大師?》等等。

經過10年的磨練與積累,到2012年著《富貴有餘玉雕花鳥藝術探微》一書,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在全國各大藝術書店和專業書店發行。我的論文《“色”與“藝”的完美結合——和田玉俏色巧雕》發表於工藝美術國核心心期刊《上海工藝美術》第133期。論文是我這些年對玉雕藝術的心得體會,刊登發表能更好的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起到弘揚傳播玉文化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玉雕技藝。

我的作品通過媒體刊物的刊載被更多人知曉並得到大家的認可,為當今玉雕技藝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受到了廣大和田玉愛好者的喜愛和業內人士一致好評,他們不僅是在欣賞我的玉雕工藝、探討我的設計理念,在收藏把玩的同時也在弘揚傳播玉文化,讓更多人為玉所蘊含的堅韌、經得起磨礪的品行和玉之潤澤、淨白的本質所折服,從而加入到傳播玉文化的行列中來,這便是我的初衷。

社會兼職/黃楊洪

2015.4重慶寶玉石行業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

2015.9-2017.9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協會南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2016-2017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副會長、上海寶玉石行業浦東分會會長

2016.6-2019.6中國玉雕研究院、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

文學著作/黃楊洪

《富貴有餘玉雕花鳥藝術探微》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玉雕設計構思要素的研究》發表在《天工》雜誌

《“色”與“藝”的完美結合——和田玉俏色巧雕》發表在《上海工藝美術》雜誌

優秀作品/黃楊洪

優秀作品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優秀作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