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陵書畫集

黃士陵(1849-1908),晚清印壇四大家之一。本書收集了黃土陵的篆書、繪畫、篆刻等作品,約30餘件。多為黃士陵30多歲到50多歲時所創作,橫跨他的創作成熟期、鼎盛期作品.黃士陵作為晚清壇四大家,其藝術已廣為人知、載入史冊了。

基本信息

作 者: 吳瑩 編
出 版 社: 西泠印社
ISBN: 9787807350514
出版時間: 2006-04-01
版 次: 1
頁 數: 51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藝術>繪畫

內容簡介

黃士陵作為晚清壇四大家,其藝術已廣為人知、載入史冊了。黃土陵的篆書雖然也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但與其篆刻相比,影響則不可同而語。另外,他的篆書畫世數量較少,也阻礙了人們對其篆書藝術的認識與評價。另一個可能是黃土陵遵循印從書出的前賢教導,更多地將篆書視為日課而無意做書家有關。
黃士陵(1849-1909)字牧甫,又作穆甫、穆父,號倦叟、黟山人等,安徽省黟縣人,幼承家學,讀書、寫字、制印、繪畫並舉,很早就有才名,後作為著名學者、廣東巡撫吳大徵的幕僚在廣州生活了18年,成為名重嶺南的篆刻和書畫大師。晚年歸隱鄉里,是近代與吳昌碩同時代的書、畫、篆刻大家。
中國印學博物館副館長、著名篆刻家吳瑩女士介紹,黃士陵的篆刻成就極高,運刀猛辣剛健,洗鍊沉厚,平中求奇,蒼勁跌宕,重現秦漢璽印面目,獨具峻峭古麗風采,突破了當時籠罩藝壇的皖、浙兩大流派,創立了獨具一格的黟山派,被列為晚清印壇四大家之一。黃士陵的篆刻藝術為世人所熟悉並已載入史冊,但其書畫作品由於傳世較少,且流布分散,因而造成對其研究和認識的嚴重不足。而在黃士陵的家鄉——黃山市博物館裡,珍藏了一批黃士陵的書畫精品,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為了讓人們對黃士陵的書畫篆刻藝術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有利於開展對黃士陵的研究,中國印學博物館與黃山市博物館聯手將這批藏品首次公諸於世,在西泠橋畔的中國印學博物館展出,並由吳瑩擔任主編,編輯出版了黃山市博物館藏《黃士陵書畫集》。
據介紹,此次展出的30餘件書畫作品,為黃士陵30多歲到50多歲時所創作,橫跨他的創作成熟期、鼎盛期。其篆書極為淵懿朴茂,穩健有姿,獨具黃氏自家面貌;其畫師元人粉本,參西國畫法,所作花卉明潔清麗,尤擅兼用西法繪鐘鼎彝器,逼真典重,為獨家絕技,藝林珍賞;自繪鐘鼎彝器配以花卉,系黃士陵獨家特色。
黃士陵書畫展覽在杭州將一直持續到6月3日,繼而將在黃山市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