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熙

其父-黃永年(1853—1922)評話演員。 長子兆麟,說評話《三國》,次子兆熊,說彈詞《落金扇》。 黃永年子,黃兆麟弟。

黃兆熙
蘇州人
其父-黃永年(1853—1922)評話演員。江蘇蘇州人。少時曾學刻字。20歲從單耀祥學《五義圖》、《綠牡丹》,為單派《綠牡丹》的主要傳人。清光緒十七年(1891)在光裕公所出道。衷氣充沛,嗓音洪亮。說書清脫飄逸,腳色念白從崑曲,開打動作吸收京劇程式。善口技,曾有一聲馬嘶引起書場附近馬群齊嘶之美談;擅角色,描述5人圍攻一人,能表現出5人的不同面風、不同嗓音和不同動作特徵。熱心光裕公所活動,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曾參與發起集資翻造公所頭門、戲台。藝傳學生蔣聲翔等。長子兆麟,說評話《三國》,次子兆熊,說彈詞《落金扇》。
其長兄-黃兆麟(1887-1945)。是評話響檔黃永年的長子,初學父傳《五義圖》《綠牡丹》兩
書,由於書性較差,為了前途,拜許文安為師學說《三國》,時年十四歲。字叔文,號黻卿,善化人。道光庚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光祿寺少卿。有《古樗山房遺稿》。
其兄-黃兆熊(1900?—1986) 江蘇蘇州人。黃永年子,黃兆麟弟。師從金桂庭,習《雙金錠》、《落金扇》;曾與謝少泉王子和拼檔,故亦能《三笑》、《玉蜻蜓》。愛崑劇,擅“俞調”,將崑劇中生旦的唱腔和唱法,融入“俞調”之中。語音韻,吐字講究“頭腹尾”,字字清晰;運腔則板眼貼妥一絲不苟。雖無長腔花調,然字正腔圓,被稱為“標準俞調”。工書畫,腹笥豐盈;颱風儒雅,說唱皆具書卷氣。30年代末一度經商,兼任銀錢業聯藝會彈詞組顧問,常至電台播唱。1972年起被聘為上海新長征評彈團藝術顧問。早年灌有唱片《晴雯》、《落金扇·做媒》、《落金扇·訪孫》等
黃兆熙乃黃永年三子,其二位兄長均子承父業,唯兆熙從商,其還有一姐早年嫁入香港董家,詳細未知。
黃兆熙青年時從蘇州來滬,學徒做起,後進入德士古位於上海的公司工作,後在解放前與人合開了正大紗管廠。
解放後紗管廠公私合營,最後輾轉併入上海棉紡五廠,其本人在文革期間病逝。
其妻朗女士2010年上海病逝,其子孫後輩眾多,大多還在上海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