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亭縣林業局

主要職能鹽亭縣林業局是主管林業工作的縣政府工作部門,負責全縣林業生產建設和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四)主管全縣森林資源,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負責林地、林權管理,徵用、占用林地的審核、報批,監督林地的開發和合理利用。

主要職能

鹽亭縣林業局是主管林業工作的縣政府工作部門,負責全縣林業生產建設和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並行使林業行政執法職能。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省、市、縣森林生態環境建設、森林資源保護和國家綠化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以及上級黨委、政府有關的決議、指示。結合鹽亭縣林業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並組織實施。
(二)擬定全縣林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負責林業信息的收集、整理、上報。指導、協調林業生產建設的總體布局、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森林資源長期規劃和合理利用。管理、監督林業建設資金及其他有償資金。
(三)組織實施全縣造林綠化、義務植樹、發展經濟林木、外資造林項目、封山育林、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項目、退耕還林等環境建設、水土保持工程項目。做好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並指導基層護林組織和人員積極開展工作,探索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路子。
(四)主管全縣森林資源,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負責貫徹執行國家、省、市、縣有關天然林保護的方針、政策、法規。組織制訂全縣天然林保護工程的規程、標準、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負責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好森林資源的調查,按規定許可權編制下達採伐限額,並負責監督限額採伐制度的執行和林木、竹林的憑證採伐、憑證運輸和憑證經營加工。負責林地、林權管理,徵用、占用林地的審核、報批,監督林地的開發和合理利用。
(五)負責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對陸生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經營、加工等工作進行嚴格指導、監督和審核報批。
(六)負責制訂全且森林防火工作規劃並組織實施;辦理林木、種苗、種子等森林植物檢疫;組織防治森林病蟲鼠害:嚴格依法行政,負責林業行政案件的查處和林業執法體系建設;負責森林公安工作,管理森林公安隊伍。
(七)加強林業工程項目建設,做好規劃設計、良種苗木、花卉的引進、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
(八)承擔縣綠化委員會、縣護林防火指揮部、縣退耕還林領導小組、縣天保工程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九)負責林業系統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指導林業科技、教育和全縣林業隊伍建設。
(十)完成縣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

機構設定

林業科技推廣中心
綠化造林股(退耕辦、綠委辦)
產業股
天保辦、森防站
資源林政股
辦公室(政工人事股)
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股
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

林業概況

鹽亭縣地處嘉陵江、涪江分水嶺之間,幅員面積1645.44平方公里。全縣現有林業用地面積139.2萬畝,有林地面積138.7萬畝,其中國家重點公益林467856畝,占全縣林地的33.61%;商品林924038畝,占66.39%。全縣活立木總蓄積5842530立方米,綠化率達99.6%,森林覆蓋率達56.38%,是全國綠化模範縣。
一、森林植被
按《四川植被》分區,鹽亭縣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川東盆地及西南山地常綠闊葉林地帶,川東盆地偏濕性常綠闊葉林亞帶,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區,盆中方山丘陵植被小區。森林植被種類較多,喬木樹種46科200種,灌木20科35種,但原生植被不復存在,現有森林植被均系人工栽培。其特點是:針闊葉樹混生,喬、灌、草共存。柏木、榿木是優勢樹種,其餘為香樟、千丈、麻櫟、泡桐、榆樹等。灌木以馬桑、黃荊為主,馬桑多集中在唐巴公路以北深丘地區。經濟林木主要有桑樹、核桃、柑桔、油桐、花椒、大棗、梨、桃、李等,沿河岸有人工種植的芭茅,灌叢主要有刺梨、火棘等。
以優勢樹種作為自然植被分類的主要依據,根據植物群落本身的綜合特徵和組成種類,以及植被的生態環境等因子,鹽亭縣植被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針葉林-常綠針葉林。此類均屬人工林,分布較廣,以中齡林為主,近、成熟林比重極小,可利用資源較為缺乏。①常綠柏木林。柏木林是鹽亭縣主要森林植被之一,分布廣,以純林為主,林相結構單一,在土層瘠薄的坡地上,生長緩慢。②常綠馬尾松林。馬尾松為喜酸、向陽的針葉樹種,在鹽亭縣梓江沿岸的老沖積階地上有少量分布,其林相單一,極少有下木,個別地方與櫟類、柏木等樹種混生。(2)針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屬人工栽植而成。其優勢樹種以柏木為主,伴生樹種主要有榿木、槐等。形成混交群落。由於受到自然災害和人為活動影響,此類林分分布極少,唐巴公路以南相對為多。(3)闊葉林-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以榿木、楊樹、麻櫟等為主要建群樹種。由於受自然災害和人為活動的影響,此類林分在唐巴公路以南丘陵區和梓江沿岸少有分布。常綠闊葉林以桉、香樟等為主要建群樹種,分布於農村四旁和機關庭院。(4)灌叢-落葉闊葉林灌叢。主要以黃荊、馬桑共同組成灌叢的優勢樹種,團狀結構,分布在林內或宜林地上,以地埂上為多。(5)草叢-丘陵草叢。草叢大部份由禾本科植物組成,以黃茅草叢為主,兼有白茅草叢。廣布於丘脊、林下或無林地上。莎草科、豆科、菊科等植物,在林內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6)竹林。竹林以人工栽植的叢生慈竹為主,單獨形成群落優勢樹種。此外還有少量的刺竹屬、剛竹屬的竹種分布。多為團狀分布於農家住宅周圍。
鹽亭林業建設主要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高山植樹示範開始,歷經七十年代抓點促面、八十年代大育大造、九十年伐查漏補缺、21世紀重點工程建設多個階段,取得了顯著成績。據統計,僅1986年至2007年的22年間,全縣就累計採種215.69噸,育苗2萬餘畝,造林74.69萬畝,補植補造133.78萬畝。鹽亭於1986年實現綠化栽植達標,1992年實現基本綠化達標,1997年實現全面綠化達標。
二、林業產業
由於受“先綠化覆蓋後改造”傳統林業思想的影響,全縣造林樹種以柏樹、榿木為主,林地產出低,生物多樣性差,防火防蟲難度大,“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現象突出,林業生產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林業可持續、高效益發展的要求。縣林業局通過調研考察,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作出了依託林業政策“調整結構、提升效益、促進發展”的工作思路,確定了發展三十萬畝核桃商品基地的戰略目標。縣委政府大力支持林業產業發展,在2008年3月的《關於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大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中初步確定了林業產業的發展目標,2010年3月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該縣林業產業發展的重點和目標任務。該縣林業工作緊緊圍繞“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堅持“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為核心,依託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和災後重建生態修復項目建設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發展道路,建成以雲南早實、新疆薄殼為主的優質核桃商品基地13.8萬畝,其中投產面積5萬畝,盛產面積2萬畝,年產乾果6000噸;建成以紅葉楊為主的工業原料林基地8萬畝;建成花椒基地3000畝、優質桑園8000畝、蜜桃等水果基地6000畝、藥材基地1600畝;柏木資源開發利用取得較好的成效,引進建豐林業、金明木業兩家精深加工企業入駐工業原區,全縣林產加工企業年創產值3億元,創稅200萬元;高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取得新突破,園區建築、道路、綠化、水電氣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縣林業總產值由2005年末的1.2億元增長到2010年末的6.18億元,有力的促進了該縣林業由維護生態安全向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由傳統數量林業向現代效益林業轉變、由人工造林大縣向林業經濟強縣轉變。
鹽亭林業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林業的“四個地位”、“四大使命”,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加快林業產業戰略性調整步伐,整合各方面的資金,以重點發展三十萬畝核桃商品基地和二十萬畝工業原料林為戰略目標,力爭到“十二五”未實現林業產值2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3000萬-5000萬元,全縣林農從林業上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真正實現農民增收、生態增效、財政增稅的目的,最終把該縣建設成一個具有完整生態體系和發達的產業體系的林業產業大縣和生態強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