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號

鵲橋是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繼衛星,該中繼星將運行在地月引力平衡點L2點,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於2018年5月21日發射升空。2018年4月24日,嫦娥四號中繼星命名為“鵲橋”。5月21日5點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名稱發布

2018年4月24日上午,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在黑龍江哈爾濱舉行 ,活動主題為“共築航天新時代”。開幕式現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宣布,嫦娥四號中繼星命名為“鵲橋”。

發射背景

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計畫將登入月球背對地球一面的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它只能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這就意味著,在 月球背面登入的嫦娥四號與地球上的測控中心不僅相隔遙遠的地月距離,而且還要隔著月球球體進行通信聯繫。但通信信號無法穿透月球抵達其背面,這就需要中繼衛星的幫助來實現數據傳輸,完成地面測控任務。

項目團隊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實施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此次中繼星任務由工程總體及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套用五大系統組成。
工程總體承擔: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衛星、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生產;
發射和測控任務負責: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
地面套用系統承擔: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運行位置

鵲橋發射後預定進發的位置為“地月系統拉格朗日-2點” (簡稱地月L2點),這個點位於地球和月球兩點連線的延長線上,在月球背對地球的一側。“鵲橋”架設在該點上既可以同時與地球和月球背面進行信息和數據交換,即完成“中繼”任務,又因為受地月引力作用平衡而保持相對穩定狀態,從而節省衛星燃 料,有利於對其進行軌道控制。
主要作用編輯
鵲橋將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解決與月球背面通訊問題,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其搭載的兩顆小衛星將實現月球軌道環繞編隊飛行,開展超長波天文觀測。

發射歷程

2018年4月15日,中繼星進抵發射場;
2018年5月8日,CZ-4C火箭完成轉載轉運及吊裝工作;
2018年5月14日,衛星轉場工作順利完成;
2018年5月21日,CZ-4C火箭成功將嫦娥四號中繼星,送入預定軌道。在科學的計畫安排和高效組織指揮下,CZ-4C火箭發射任務獲得了圓滿成功。

飛行計畫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飛行25分鐘後,星箭分離,將“鵲橋”號中繼星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40萬公里的預定地月轉移軌道,衛星太陽翼和中繼通信天線展開正常 。後續,“鵲橋”號中繼星將經中途修正、近月制動和月球借力,並完成L2點捕獲、軌道修正後,最終進入環繞地月L2點的使命軌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