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皮

乾燥對已刮肉去油的生鵝皮,如不馬上浸泡鞣製,套用鹽乾法或自然陰乾法乾燥。 所以張開的生鵝皮宜掛在限涼處晾乾,溫度在10~20℃之間為宜,切不可放在日光下曬乾。 貯存晾乾後的生鵝皮如不立即出售,應放在通風陰暗處貯存。

剝製過程

選鵝

應選擇毛絨生長密、體型大、營養好、色澤純白、飼養兩年以上的成年鵝,來進行剝製。這些鵝的體重應達到5公斤左右,全身毛絨要豐富,有光澤,且已長齊,分布均勻,絨絲和絨朵的分布也較均勻、結實、無禿斑。在通常情況下,北方地區生長的鵝,要比南方溫熱地區生長的鵝的毛絨要厚實些,質量較優。

拔毛

拔毛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宰殺前拔掉毛片。可先給每隻鵝灌2.5克白酒,等鵝酒醉,將其倒掛,拔掉毛片;二是將鵝宰後趁熱拔掉毛片。拔的順序是:先拔翼部、尾部的大毛,再拔頸部、胸部和腹部的大毛,最後拔臀部、腿部的大毛。

剝皮

宰殺拔掉大毛後的鵝,頭朝上掛起,用刀從頭部肉瘤與毛皮分界線處轉圈切開,然後從頭頂上開始,沿著頸部、背部,然後是掖下和尾部。當剝至膀根、腿根時,要從翅膀後側、大腿後側與胴體呈直角切開四梢;剝至肘上和飛節時,需用刀切一圓圈,以便將大腿和翅膀上的毛皮剝下,留下小腿及翅膀梢。對剝取的皮張,應儘量擴大可利用的面積。在一般情況下,生鵝皮板的長度以達到80厘米、皮板前身寬40厘米以上、後身寬50厘米以上為好。

刮肉

生鵝皮剝下來之後,要立即割里肉和剔脂刮油。有刮油機的可使用刮油機,無刮油機的也可以手工操作。割里肉時,要從尾部向頭部刮,用力應均勻,邊刮邊用毛巾、鋸末等揉搓皮板,以防油污。

乾燥

對已刮肉去油的生鵝皮,如不馬上浸泡鞣製,套用鹽乾法或自然陰乾法乾燥。鹽乾法分撤鹽法和鹽浸法兩種:撒鹽法是在鵝皮板上撒細鹽末,每張生皮按重量的20%~30%用鹽,撒鹽後將皮板與皮板疊合,經堆制2周,抖去鹽末,再晾乾;鹽浸法是以25%的濃鹽水,將鵝的生皮浸泡24小時後撈出,再按撒鹽法同樣堆制5天,晾乾。

張皮

將用鹽乾法或自然晾乾法乾燥的生鵝皮,經過處理後,掛在平板上,用元釘固定,使毛面貼板,皮板朝外,適當拉緊,用元釘沿皮的邊緣釘牢。由於生鵝的脂肪熔點很低,一般在日光照射下,溫度達到20~30℃時,即可熔化。所以張開的生鵝皮宜掛在限涼處晾乾,溫度在10~20℃之間為宜,切不可放在日光下曬乾。陰乾後的皮張水分應為10~20℃。

貯存

晾乾後的生鵝皮如不立即出售,應放在通風陰暗處貯存。要分類堆放,每堆不超過25張。堆平後,要激放防蟲藥劑,以防蟲蛀。要經常檢查,防止發生腐敗和遭受鼠害等,確保貯存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