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鴂

鵜鴂:讀音:tí jué 。英語釋義:Cuckoo。出自《楚辭·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鳥名,是在暮春時節啼叫的鳥,叫聲很悲切,即杜鵑。鵜鴂, 屈原的《 離騷》說:“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杜甫的《 杜鵑行》詩說:“其聲哀痛口流血。與親人離別,心情已經十分悲苦,而這離別又是在暮春時節,悲苦又加深了一層。鷓鴣,這種鳥生在南方,所以在古代詩人看來,它的叫聲更讓南來的北方人傷心。杜鵑,古人傳說,古代蜀王望帝失國,死後魂魄化為杜鵑,晝夜悲啼,以致口頭流血。

釋義

鳥名。即 杜鵑。《楚辭· 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王逸 註:“鵜鴂, ......常以春分鳴也。”一說鵜鴂與 杜鵑為兩種鳥。 洪興祖 補註:“按《禽經》云:嶲周,子規也。 江介曰子規, 蜀 右曰 杜宇。又曰:鶗鴂鳴而草衰。注云:鶗鴂,《爾雅》謂之鵙,《左傳》謂之伯趙。然則子規、鶗鴂,二物也。” 宋 辛棄疾 《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詞:“綠樹聽鵜鴂,更那堪、 鷓鴣聲住, 杜鵑聲切。”自註:“鵜鴂、 杜鵑實兩種。”

英語釋義:Cuckoo

拓展

以 辛棄疾著名的《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為例,該詞提到了三種不同的鳥:鵜鴂、 鷓鴣、 杜鵑。

鵜鴂、 鷓鴣、 杜鵑都是在暮春時節啼叫的鳥,叫聲都很悲切。 阮籍的《 詠懷》詩說:“鵜鴂發哀音”。而 鷓鴣的啼聲好像在說:“ 行不得也哥哥。”在古人詩詞當中,這也是常常引動客愁的鳥,如唐代 李涉的《 鷓鴣詞》詩說,

“唯有鷓鴣啼,獨傷行客心

。” 杜鵑,又名子規,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杜甫的《 杜鵑行》詩說:“其聲哀痛口流血。”這裡,三種鳥的啼聲可以看作是送別之情的引發。與親人離別,心情已經十分悲苦,而這離別又是在暮春時節,悲苦又加深了一層。同時耳中又聽到這三種鳥的悽苦的啼叫,此伏彼起,更令人愁苦不堪了。

在古代詩詞中,這三種鳥的叫聲還包含有特殊的意義。

鵜鴂, 屈原的《 離騷》說:“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鵜鴂一叫,說明春天已經歸去,百花的芬芳也就停止了。因此這種鳥在詩詞中就常被用來表現歲月蹉跎、 年華虛度、眾芳衰歇、青春遲暮的悲哀。

鷓鴣,這種鳥生在南方,所以在古代詩人看來,它的叫聲更讓南來的北方人傷心。 白居易的《山 鷓鴣》詩說它“唯能愁 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 。 張詠的《 聞鷓鴣》詩說:“畫中曾見曲中聞,不是傷情即斷魂。北客南來心未穩,數聲相應在前村。”

杜鵑,古人傳說,古代蜀王望帝失國,死後魂魄化為杜鵑,晝夜悲啼,以致口頭流血。所以古人詩詞中, 杜鵑鳥就常與家國鄉土之恨聯繫在一起,如杜甫的《杜鵑》詩說:“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