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的魔力

不管是土生土長的道教鬼神,還是外來的佛教鬼神,只要是鬼神,古代漢民族似乎是一概不加懷疑地信仰、崇拜。 然而,鬼神的魔力再大,天堂再美好,地獄再恐怖,這類虛幻的想像不過是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渴求以及對異己力量崇拜和畏懼的反映。 當人們沉迷於鬼神的魔力圈內,這種信仰鬼神的方式以及這種方式所體現的漢民族的傳統心理,似乎是那樣神秘莫測。

內容介紹

天上有沒有天堂,有沒有神?地下有沒有地獄,有沒有鬼?人世與天堂、地獄,人與鬼神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漢民族,至少是古代的漢民族,會有非常肯定的答案:天上有天堂,那兒是神的世界,沒有憂愁,沒有苦難,有的只是道之不盡的幸福;地下有地獄,那兒是鬼的世界,那裡陰風森森,沒有陽光,沒有溫暖,有的是刀山火海和鬼受刑罰時的悽厲號叫以及種種說不出來的恐懼。
而人,則生活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一隻手由神牽著,一隻手由鬼拉著,一隻腳踏著登上天堂的台階,一隻腳踩著進入地獄的門檻。在人的生命結束以後,不是上天堂去過美好的生活,就是下地獄去受無窮無盡、重過人世間千百倍的苦難。
生活在天上的神、地下的閻王與鬼,都有著超人的威力,不僅掌管著天堂地獄,而且還掌管著人的命運和世間大大小小的事情,直接干預著人的生活,國家的興衰、帝王的寶座、人的生老病死、事業的成功失敗、生兒育女、旱澇、豐收……等等。
人們既然相信鬼神主宰著人的命運,也就自然盡力地去侍奉鬼神。不管是土生土長的道教鬼神,還是外來的佛教鬼神,只要是鬼神,古代漢民族似乎是一概不加懷疑地信仰、崇拜。人們為鬼神蓋起了殿堂廟宇,塑起了神像鬼像,將鬼神從地下天上請到人間來,跪在它們的腳下祈禱,希望自己活著不受罪,死後升天堂。
然而,鬼神的魔力再大,天堂再美好,地獄再恐怖,這類虛幻的想像不過是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渴求以及對異己力量崇拜和畏懼的反映。不管人們的想像力多么豐富,如何盼望著去做神仙,如何敬畏鬼神、侍奉鬼神,也仍然跳不出人世生活的這個圈子,以世俗生活的經驗去對待鬼神、供奉鬼神,賦予鬼神以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的形象。這,就是古代漢民族信仰鬼神、對待鬼神的特有方式。
當人們沉迷於鬼神的魔力圈內,這種信仰鬼神的方式以及這種方式所體現的漢民族的傳統心理,似乎是那樣神秘莫測。而當人們從鬼神的魔力圈內跳出來,冷靜地、理智地把它當作一種文化現象進行審視的時候,鬼神的魔力和漢民族鬼神信仰的傳統心理,就都變得清晰起來了。看起來,這一切很像是人類自己為自己導演的一幕幕戲劇。

作者介紹

王景琳,男,一九五五年十月生,一九八二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畢業。一九八四年該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講師。曾發表《莊子對寓言藝術的貢獻》、《關睢錯簡臆說》、《阮瑀略論、、莊子浪漫主義精神論析》等有關古代文學、美學、哲學方面的論文二十餘篇著有《充滿鬼神的世界——中國古代鬼神文化溯源》、《中國古代寺院生活》,與人合作有《金瓶梅中的佛蹤道影》、《歷代寓言名篇大觀》等。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渾沌初開
鬼神的生
天真的解釋
夢的啟示
創世之神降臨
恐懼和抗爭
超人的出現
巫覡的意義
神的暗示
朕兆與人事
第二章 別無選擇
理性之兆
神的安排
人與萬物之靈
死的探討
覺醒後的痛苦
對酒當歌
途窮而返
甩不掉的魔掛
苦難的解脫
善惡報應
杯弓蛇影效應
第三章 天堂的誘惑
天界劃分
佛教的天界
道教的天界
極樂世界
升天之路
東王公與西王母
西方三聖
行善積德
天堂門票
第四章 地獄的聖火
恐怖的深淵
魂歸泰山
地獄的由來
十八層地獄
弱者的燭光
公正的審判台
十殿閻王
望鄉台與枉死城
第五章 求仙夢
自由的極致
物質束縛中的衝動
掙不脫的網
脫穎而出
人間自有仙境在
成仙之途
第一道關卡
丹藥之迷
求仙和遇仙
遇仙的陰影
壺中天地
第六章 造神悲喜劇
雜亂的多神崇拜
從老子到元始大天
道教鬼神譜
鬼神隊伍的壯大
佛教的鬼神
兼收並蓄的民間鬼神
鬼神的演化
由醜變美的西王母
觀世音的神奇變化
從四大天王到風調雨順
求福與避禍
……
第七章 祭神的演變
第八章 喪葬與超度
第九章 人與鬼神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