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臣

出生於小手工業者家庭,其父以做蠟、肥皂謀生,人稱“高蠟鋪”。鼎臣自幼聰明好學,酷愛古文。民國初年,考入本縣高小,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太原國民師範,改名鼎臣。在校期間,由於他勤奮學習,成績優秀,潛民鑽研古典文學和歷史,造詣日深,遠遠超出師範所學水平。因此 ,常被太原一些中國小聘為兼職國語、歷史教師。畢業後,他留校任教,後因父新病故,辭職返鄉。鼎臣秉性剛直,厭惡官場,有民族氣節;忠於教育、醫學事業,謀求提高民眾素質,興國濟民,返鄉後,放棄父業,選擇從教。先後在縣立高小和二年制師範班任教,特別是在師範任教期間,培養百餘名學生,大部分從教,為振興左雲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其中有部分學生參加犧牲救國同盟會和山西決死隊,有的血灑疆場。民國二十一年(1932),德國人在城內西街建天主教堂,並買正職楊九仔院落一處,院東是官街—狼神廟巷,德國人修蓋教堂時連同此巷也要侵占,鼎臣得知後,非常氣憤,親自向縣長焦土亨提出申訴,經多次與德國人辯論,對方理屈詞窮,不但退出侵占的狼神廟巷,還把所買的房子以租借形式處理,為左雲人民爭了氣。日軍侵占左雲後,在東街實驗國小任教時,他對日本侵略者推行的奴化教育極度為不滿,常給學生講愛國故事;他認為學醫可以救死扶傷,解除民眾疾苦,便業餘鑽研醫學,不幾年就成為本縣有名的中醫。為民治病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給縣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一生愛書好學,從教20餘年所得薪水,除去低標準的生活費用外,就是買書。日積月累,藏書萬餘冊。其中《萬有文庫綱目》、《四庫全書編目》和《二十四史》於50年代贈送給大同市兩所中學。他的前半生,除鑽研史書、教書育人外,還熱心於地方文化。對全縣歷史、地理、軍事兵燹等進行了詳細的考證整理,為增補《左雲縣誌》充實史料。民國二十四年(1935),他和學生林潛、趙潔等利用餘暇手錄清光緒七年《左雲縣誌》一部,臨終前將保存於本縣唯一的版本,托他的學生吳文貴轉送給左雲縣文化館。他在工作之餘還曾編寫出《民間諺語彙集》、《歇後語彙編》、《各行各業開辦史》、《主要祭祀儀程》、《雜記》和《民國年間左雲中等學校教育資料》等書稿。 民國三十四年(1946)8月15日,聞悉日軍投降,興奮地握拳痛擊書案,大聲哭述:“8年的亡國奴生活總算熬過了啊!”8月18日,日軍撤退時,放火焚燒了西街文廟,他立即帶領學員奔赴現場救火。面對日軍殘暴的破壞行徑,當場大罵日本強盜和痛斥背叛祖宗的民族敗類。左雲光復後,人民政府邀他參加了許多大會,每次有邀必去,去必發言,民國三十五年(1946)2月15日,在慶祝和平萬人大會上,他義正詞嚴地揭露了蔣閻王破壞停戰協定的事實,要求蔣介石徹底實現政治協商會議的五項決議,並提出:嚴懲進攻左雲之禍首安欽;釋放被捕的民眾和幹部;賠償左雲人民損失的三點意見。在他影響下,南關民眾50餘人聯名給大同軍調小組去信,要求嚴懲帶兵搶卻左雲人民財物、破壞和平局勢的安欽。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蔣閻政權統治左雲時,鼎臣以知名人士的身份被拉進縣參議會充任參議員。雖內心反感,但因形勢所逼,只好應付,終在同年冬,以外出為由脫離了參議會,在大同普濟堂藥店當了坐堂中醫。民國三十八年(1949)5月,大同解放,他找到大同民盟支部(他於1946參加了民盟組織),重新接上民盟組織關係。在民盟的關懷下,晚年定居大同,從事中醫工作。先後任大同市中醫院醫師、中醫聯合會顧問兼在面中醫進修班講師。還擠出時間搞醫著和注釋古典醫學,整理本人醫案,收集校證驗方,完成了衛生部的約稿任務。1960年積勞成疾,與世長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