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寺[四川蓬溪縣寺廟]

高峰寺[四川蓬溪縣寺廟]
高峰寺[四川蓬溪縣寺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峰寺位於蓬溪縣文井鄉高峰山巔,該寺座西面東,木結構迷宮式建築,山門、正殿、廂房合為一體,計200餘間,上下三層。其間迴廊連貫,樓閣勾連,曲徑通幽。殿堂多依山就勢靠山門、正殿。樓閣環繞,結構謹嚴。高峰寺位於蓬溪縣文井鄉高峰山巔,據《四川通志》記載,始建於唐,重建於清末,擴建於民國。山上還建有清末道人王源清、民國道人范明清碑亭,亭內多刻戲劇人物浮雕,另有水墨畫六幅,系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建築,穿逗式梁架,面闊十五間64.3米,進深六間10.5米,通高6.5米。

景點簡介

高峰寺位於蓬溪縣文井鄉高峰山巔,據《四川通志》記載,始建於唐,重建於清末,擴建於民國。該寺座西面東,木結構迷宮式建築,山門、正殿、廂房合為一體,計200餘間,上下三層。其間迴廊連貫,樓閣勾連,曲徑通幽。殿堂多依山就勢靠山門、正殿。樓閣環繞,結構謹嚴。山門為重檐三滴水歇山式頂,穿逗式梁架,面闊十一間44米,進深三間八米,通高10米,垂帶式踏道12級。門前石獅一對,山門上鐫刻人物花卉浮雕。正殿為單檐懸山式頂,抬梁式梁架,居寺中,位置稍高。其它殿堂均依山就勢緊靠山門正殿。多設暗室、暗道、隔壁牆、天橋、樓梯、有若迷宮。觀內有匾額三百餘塊,其中民國時軍政首腦人物林森、于右任、何應欽等的題贈現存有四十多塊。山上還建有清末道人王源清、民國道人范明清碑亭,亭內多刻戲劇人物浮雕,另有水墨畫六幅,系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建築,穿逗式梁架,面闊十五間64.3米,進深六間10.5米,通高6.5米。

主要景點

蓬溪高峰山腰依八卦按乾、坤、坎、離而設4門,依“四象”修4條上下山小道,山頂、山腰、山腳因八卦而呼應神通。全山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古柏5000餘株。在山頂,極目四望。環山有8條山系,恰恰相反似8條巨龍回首向高峰。高峰山頂,又形似長龍,且以唐代古剎為龍頭,有如九龍翹首捧太極。

道教名山高峰山是川中、川北、川東地區規模和影響最大的道教開放場所,創立於明末清初,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達到了第一個鼎盛時期。1986年高峰山道觀重新開放。觀中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道教八卦迷宮古建築群不僅是道教文化具有獨創性的“立體呈現”,也是中華傳統建築的一朵奇葩,國內獨一無二,堪稱“奇觀”。1987年開始設計規劃,現已落成的氣勢宏偉、高36米的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大思想家、大哲學家老子塑像,為目前國內和世界第一高、第一大老子塑像。高峰山道教八卦迷宮古建築群和老子塑像可並稱為“高峰奇觀,天下雙絕”。 2005年12月18日至24日,蓬溪將在高峰山舉辦為期一周的大型文化旅遊盛會——“高峰山道觀開放二十年紀念·老子塑像落成慶典活動周暨蓬溪縣首屆旅遊發展大會”。 大會期間,高峰山道觀將舉行開壇啟師、成都青羊宮道樂團表演、紀念品開光法會、書畫聯展、太極拳、劍、扇比武大賽以及川劇表演等精彩活動。 此次活動以高峰山道觀開放二十周年,老子塑像落成開光慶典為契機,宣傳黨的宗教政策,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啟動蓬溪文化旅遊產業,推出西北道教名山高峰山、東方活湖、寶梵寺等重要景區、景點及旅遊資源,促進旅遊精品和旅遊產品的開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