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凍原

高山凍原

高山凍原包括典型高山凍原(TT)、石質高山凍原(ST)、草甸高山凍原(MT)、沼澤高山凍原(WT)、石海高山凍原(RT)。

經對長白山高山凍原生態系統碳在植被-凋落物-土壤中的分布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長白山高山凍原植被亞系統中,碳儲量分布規律是典型高山凍原(TT)>石質高山凍原(ST)>草甸高山凍原(MT)>沼澤高山凍原(WT)>石海高山凍原(RT),長白山高山凍原的植被碳儲量為3.3457×10^4t.而生物量分布規律是WT>TT>MT>ST>RT.在長白山高山凍原凋落物亞系統中,平均凋落物量是0.991kg·hm^-2·年^-1;凋落物碳儲量為1.5043×10^4t,碳儲量分布規律是TT>ST>MT>RT>WT.長白山高山凍原土壤(0~20cm)亞系統中,有機碳儲量為3.162×105t;每年約有1.4105×10^4t碳通過土壤呼吸釋放到大氣圈,長白山高山凍原植被-土壤系統現已成為3.6471×10^5t碳儲庫。

在溫帶和溫寒帶的高山樹木線以上,以苔蘚、地衣、多年生草類和耐寒小灌木構成的低矮植被。我國地位已遠離北極平原,不存在水平帶上的凍原植被,但在寒溫帶的高山上卻有高山凍原分布。我國東部長白山為海洋型濕潤氣候,在海拔2100m以上分布著以仙女木、越桔、牛皮杜鵑和松毛翠等矮小灌木為優勢的蘚類凍原;西部阿爾泰山氣候較乾燥,在海拔3000m以上發育了以蘚類(鐮刀蘚、真蘚)、地衣(冰島衣、梅衣)為主的高山凍原。

“地球上的凍原植被僅分布在北半球,且集中於北極地區,長白山是整個東亞唯一擁有高山凍原植被的山地,有凍原植物336種之多。”

“凍原環境的特殊的美,是建立在極其脆弱的生態平衡鏈上的,我們說它極其脆弱,它卻又是千百萬年來地質演化過程中此消彼長所形成的,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種脆弱其實都遠勝於人的生命所謂強大,但它又最懼怕人力的破壞。”

“長白山本應久續長存的原始凍原風貌,正在被人工的永久性旅遊設施所取代,你怎么也想不到就在國家下發的紅頭檔案中,年年高喊控制基建項目時,長白山幾乎年年都有工程上馬,溫泉下的岳樺幽谷已經不再有飲水的馬鹿了,狍子也不見蹤影了,代之而起的是建了又拆,拆了再建的多處人工建築。”

高山凍原高山凍原

相關資料

凍原生態

凍原,又稱苔原,指在北極附近和溫帶山地樹木線以上、生長著低矮植被和地下具永凍層的地帶。凍原氣候寒冷,每年僅有極短的植物生長期,只有一些低矮耐寒的木本及多年生草木植物以及苔蘚和地衣生長。英語Tundra一詞源自芬蘭語Tunturi,指芬蘭北部的無樹丘陵地區,後由蘇聯學者發展為生態學術語。
類型與分布凍原有兩類,分布於北極平原地區的叫平地凍原或極地凍原;分布於山地頂部的叫山地凍原。山地凍原是平地凍原在山地的變型。極地凍原分布於泰加林和北極寒漠之間,沿著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北部,環繞北冰洋構成一寬廣的凍原帶。歐亞大陸西部受墨西哥暖流影響,所以該處凍原帶很窄。隨著大陸性自西向東的增強,凍原帶的範圍向南擴伸,特別在西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伸展得更南。在亞洲東北部和北美西北部,凍原帶較窄,但在山區廣泛發育山地凍原。北美東北部地勢比較平坦,又受寒流影響,在此處凍原又向南延伸,最南可達北緯52°左右。在山地,凍原常出現於垂直帶的上部,其頂部過渡到高山冰雪帶。
中國因緯度較低,不存在平地凍原,但在長白山和阿爾泰山的近頂部,存在山地凍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