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坊

高家坊鎮位於市境西南角,處玉池山南麓,東靠玉池鄉,西接湘陰縣金龍鄉、玉華鄉和望城縣茶亭鄉,南與望城縣橋驛鎮接壤,北靠川山坪鎮。鎮域清末為高坊局,民國後期為白水區高明鄉。1949年隸川山坪辦事處,1950年為沙河、青江、達仁、高華4鄉,隸2區,後改6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高坊鄉。

地理規劃

高家坊1958年,高坊鄉、三姊鄉、川山鄉合併建立“七一”公社,後改川山公社。1961年縮小為高坊、三姊和川山公社,隸弼時區。1966年,三姊公社併入高坊公社。1984年3月改社為鄉,5月建為縣轄鎮。轄19個村、2個居委會、33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735人。集雨面積76平方公里。鎮域地貌山地和溪谷平原兼有,山多田少。花崗石資源十分豐富。耕地面積2.39萬畝,其中有水田2.15萬畝,主要農產品有糧食、牲豬。尤以仔豬生產在湘北素享盛名,有增肥快、抗病力強的特點。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0949萬元,各類稅收460萬元,財政總收入572萬元。

歷史人才

高家坊鎮歷史上人才輩出。明代有兵部尚書、贈太子太保彭澤;清代有兩江總督、贈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李星沅,“湘中七子”之一的周錫溥;民國有孫中山的摯友任鶴年,軍事理論家瞿壽礻是,泥木工人領袖任樹德及知名學者周鐵山周正江黃紹瓊以及當代著名古漢語學者周秉鈞等。
鎮人民政府駐高家坊。鎮區位於鎮域中心地帶。因舊時建有高坊廟而得名。1917年粵漢鐵路通車後建有車站。八十年代後又有長汨公路過此,交通堪稱便利。1993年鎮區建成區0.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00多人,房屋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2000年,鎮區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1.5公里,集鎮規劃面積為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約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人。鎮區範圍內有市屬、鎮屬部門單位24個,企業30家,個體工商戶280餘家,歷史名校青江中學現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學校—汨羅市第一職業中專學校位於鎮區的西北端,面向全省招生,設現代種植、現代養殖、計算機套用、公關旅遊、工藝美術、機電一體化、工民建、服裝設計、經貿英語等10多個專業,有教學班50個,學生2300多人,教職工248人,近兩年高考錄取率達90%以上。鎮區內以麻石業、織布業、光學儀器等為主導產業,年產值在億元以上。2000年產生於鎮區的國內生產總值10400萬元,各類稅收250萬元,財政收入274萬元。鎮區內水、電、路各項基礎設施較為齊全,有給水所一個,可供鎮區內居民生活用水;老街路面全部硬化,新街硬化也已納入政府議事日程,現路基礎已平整好,下水道等工程已全部完成,已硬化路面0.5公里。有中學、幼稚園、衛生院各1所,2個有線電視台、1個廣播站,餐飲、娛樂等服務業設施齊全,農貿市場、停車場、電影院正在籌建之中。擁有各種車輛600多台,其中中巴車輛24台,各類計程車36台,機車300多台,通訊事業發展異常迅速,現有程控電話機房1個,移動、聯通在鎮區內都建有信息接收塔95%以上,居民都安裝了程控電話,擁有行動電話300多台。
書記葉光輝,鎮長彭正義,人大主席張惠豐。

冬詠高家坊
[明]左天明
雪裡諸山盡伏藏,高家坊底露平岡。峰巒盡處梅花發,十里風來冷艷香。
高家坊鎮抒感
朱茂松
四周山靜鎮繁忙,鐵道穿行駛岳長。特產石材銷外國,成名學子憶高坊。
一街矮屋曾嫌小,兩岸層樓已見昌。冬雪春陽情萬種,幾多故事問青江。
高家坊鎮
彭智平
高坊鎮小不尋常,峽谷清流複線長。馬列弘揚懷主敬主敬:任主敬堂設有黨的地下支部,1947年省工委李鋒同志曾來此指導工作。,先鋒鑄就念青江青江:青江中學在抗日戰爭時期建有黨的地下支部。。河沙崛起灣深處,巨石頻開地底鄉。廣廈千間新綠隱,黨恩國澤永泱泱。
高家坊鎮麻石礦
任遠凡
切割牆磚光似境,象獅龍馬藝心雕。西洋人愛中華貨,巧匠神錘出絕招。
座座雄獅懷抱子,口含珠寶略張牙。先朝只在豪門住,今日踞蹲百姓家。
長岳段設站高家坊
任建雲
鐵道擬依古驛行,長湘爭線論分明。邑賢策馬勘基實,百姓舒眉盼福蔭。
輪響初來山欲動,笛鳴遠去鵲爭鳴。鄉間閉塞開新局,情系神州萬里朋。
憶青江中學
任建雲
卓識欣開霹地篇,雁峰高聳向藍天。青江逐浪常流遠,明月移光難入眠。
學府廣招求智者,人才深造效先賢。文明早播時風異,譽滿長湘一聽園。
三姊橋集鎮
三姊橋集鎮位於高家坊鎮域中北部,緊靠京廣鐵路之西,有長汨公路過此。距汨羅城區38公里,距高家坊鎮區5公里。相傳明代李氏姊妹在此處建有一橋,人呼為三姊橋,遂以名地。三姊橋至今仍保存完好。橋為花崗岩橋墩,高3米,長30米,寬285米,建國後曾建有三姊橋鄉、三姊公社,為鄉、社機關駐地。後併入高家坊鄉。集鎮現有常住人口620人,建成區面積約0.2平方公里,現有個體工商戶132家,集體企業3家,部門單位設點8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水、電、路設施基本齊全,是鎮域北部8個村的人流、物流聚散地。2000年產生於集鎮的國內生產總值2000萬元左右,各類稅收總額60萬元左右,進入鎮財政的收入65萬元。集鎮區內以麻石加工、經商、服務業為主導產業。

詠三姊橋 
方華文
三姊橋畔茁新芽,櫛比高樓氣象賒。商賈頻仍營貿易,星移日換燦光華。集鎮名三姊,橋頭景物妍。高樓鱗櫛比,店鋪兩廂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