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極體麥克風

駐極體話筒由聲電轉換和阻抗變換兩部分組成。聲電轉換的關鍵元件是駐極體振動膜。它是一片極薄的塑膠膜片,在其中一面蒸發上一層金屬薄膜。然後再經過高壓電場駐極後,兩面分別駐有異性電荷。膜片的蒸金面向外,與金屬外殼相連通。在駐極體話筒中,有一隻場效應管做預放大,因此駐極體話筒在正常工作時,需要一定偏置電壓,這個偏置電壓一般情況下不大於10v

組成及工作原理

駐極體話筒由聲電轉換和阻抗變換兩部分組成。聲電轉換的關鍵元件是駐極體振動膜。它是一片極薄的塑膠膜片,在其中一面蒸發上一層純金薄膜。然後再經過高壓電場駐極後,兩面分別駐有異性電荷。膜片的蒸金面向外,與金屬外殼相連通。膜片的另一面與金屬 極板之間用薄的絕緣襯圈隔離開。這樣,蒸金膜與金屬 極板之間就形成一個電容。當駐極體膜片遇到 聲波振動時,引起電容兩端的電場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了隨聲波變化而變化的 交變電壓。駐極體膜片與金屬極板之間的電容量比較小,一般為幾十pF。因而它的輸出阻抗值很高(Xc=1/2~tfc),約幾十兆歐以上。這樣高的阻抗是不能直接與音頻放大器相匹配的。所以在話筒內接入一隻結型 場效應晶體三極體來進行阻抗變換。場效應管的特點是輸入阻抗極高、噪聲係數低。普通場效應管有源極(S)、柵極(G)和 漏極(D)三個極。這裡使用的是在內部源極和柵極間再複合一隻二極體的專用場效應管。接二極體的目的是在場效應管受強信號衝擊時起保護作用。場效應管的柵極接金屬極板。這樣,駐極體話筒的輸出線便有三根。即源極S,一般用藍色塑線, 漏極D,一般用紅色塑膠線和連線金屬外殼的編織禁止線。

駐極體話筒與電路的接法

駐極體話筒與電路的接法有兩種:源極輸出與 漏極輸出。源極輸出類似晶體三極體的射極輸出。需用三根引出線。 漏極D接電源正極。源極S與地之間接一 電阻Rs來提供源極 電壓,信號由源極經電容C輸出。編織線接地起禁止作用。源極輸出的輸出阻抗小於2k,電路比較穩定,動態範圍大。但輸出信號比 漏極輸出小。 漏極輸出類似晶體三極體的共發射極放入。只需兩根引出線。 漏極D與電源正極間接一 漏極 電阻RD,信號由漏極D經電容C輸出。源極S與編織線一起接地。 漏極輸出有電壓增益,因而話筒 靈敏度比源極輸出時要高,但電路動態範圍略小。

Rs和RD的大小要根據電源電壓大小來決定。一般可在2.2~5.1k間選用。例如電源電壓為6V時,Rs為4.7k,RD為2。2k。圖3輸出電路中,若電源為正極接地時,只須將D、S對換一下,仍可成為源、 漏極輸出。一聲控電路前置放大級中駐極體話筒的源極輸出和 漏極輸出的兩種不同的接法,最後要說明一點,不管是源極輸出或漏極輸出,駐極體話筒必須提供直流電壓才能工作,因為它內部裝有場效應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