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體

帛書的字型接近於漢隸,而別具一格書體在馬王堆帛書中,出現了以隸書筆意書寫篆書的字型。 馬王堆帛書中亦有用古隸書寫的文獻,比如《刑德》《戰國縱橫家書》《春秋事語》及《陰陽五行》乙篇等等。 然而馬王堆帛書中亦已經出現用漢隸抄寫的書籍。

馬王堆體指在馬王堆漢墓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字型,其中包括《易經》、《老子》、《黃帝四經》、《戰國縱橫家書》、《養生方》等初學術與方術文獻,其中《易》與《老子》都與今本有較大的區別,被認為是這些書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傳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術文獻有助於了解漢初的占卜星相醫術房中術等內容。帛書的字型接近於漢隸,而別具一格

書體

在馬王堆帛書中,出現了以隸書筆意書寫篆書的字型。其基本保持篆書的字型結構,但較篆書為靈活。其書寫時代大多在秦始皇廿五年之後,可以說反映了當時書寫字型從篆書轉為隸書的情形。 馬王堆帛書中亦有用古隸書寫的文獻,比如《刑德》《戰國縱橫家書》《春秋事語》及《陰陽五行》乙篇等等。時代大約在漢初。然而馬王堆帛書中亦已經出現用漢隸抄寫的書籍。這表明隸書的規範化在西漢初期就已經完成。這類帛書中,《刑德》乙篇有“孝惠元”(前194)的紀年,表示成書年代大約在前194年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