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森[台灣劇作家]

馬森,為文學家、小說家、劇作家、戲劇理論學者、文化評論者。從其劇作家和戲劇理論家身份來看,多年來他所創作的劇本和出版的大量戲劇相關著作,加上長年於大學院校授課,以及身為官方經常諮詢的對象,種種皆顯示出;他在台灣的現代戲劇發展上的影響已是無庸置疑。 六十年代以來,台灣戲劇在思想內容與表達方式等方面受西方現代派戲劇,特別是荒誕派戲劇的影響很深。馬森是這方面有代表性的劇作家。

人物簡介

馬森,1932年生,山東齊河人,為當代小說家、劇作家、文學評論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士語文碩士,一九六一年赴法研究戲劇、電影,併入巴黎大學博士班研究文學,後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在法國創辦《歐洲雜誌》,先後執教於法國、墨西哥、加拿大、英國倫敦大學、香港等地大學,足跡遍世界四十餘國。返國後,先後執教於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南華大學等校,一度兼任《聯合文學》總編輯。著有小說《夜遊》、寓言《北京的故事》、文論《東西看》、散文《墨西哥憶往》等數十種 。

代表作品

1978年台北聯合出版事業公司出版了《馬森獨幕劇集》,集子中收有《弱者》、《一碗涼粥》、《蒼蠅與蚊子》、《蛙戲》、《野鵓鴿》、《朝聖者》、《在大蟒的肚裡》、《花與劍》等十幾個獨幕劇 。

作品賞析

馬森對資本主義物質文明持懷疑否定態度,他從今日西方社會及台灣社會危機中看到了理性的危機,看到表面上井然有序的世界實際上充滿了荒誕的混亂。因而他崇尚用荒誕的方法來寫荒誕的社會。馬森的劇作象徵的意味很濃,他借鑑荒誕派戲劇慣用的手法,常常把舞台景象和道具當作一種“直喻”。例如,《在大蟒的肚裡》以漆黑一團、空虛、撲朔迷離的舞台空間,喻示大蟒的腹腔;《腳色》中的墳塋不斷膨脹,最後占據了大部分舞台空間,喻示人的生存空間的日益縮小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