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福斯特

Z - -

馬克·福斯特父母分別為德國醫師與建築師,童年時隨父母搬遷至瑞士達沃斯長居,雖然在瑞士長大,不過依然是德國公民。福斯特童年時觀看的第一部的戲院電影是12歲時,法蘭西斯·柯波拉作品《現代啟示錄》,受此啟發,福斯特便夢想朝導演之路前進。

中文名:馬克·福斯特
外文名:MarcForster
出生地:德國伊勒蒂森
出生日期:1969年11月30日
職業
編劇,導演,製片人

個人履歷

MarcForster
1990年,福斯特搬到紐約進入紐約大學電影學校就讀,拍攝了幾隻紀錄片。三年後,搬遷至好萊塢,並且拍攝了實驗性質的低成本影片《Longers》。而福斯特的第一部電影,則是《EverythingPutTogether》,在當年曾獲得日舞影展大獎提名。
《擁抱艷陽天》則是讓福斯特聲名大噪的電影,這部由哈莉·貝瑞主演的電影,在當年獲得2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而哈莉·貝瑞也成為首位封后的黑人演員。福斯特的下部作品《尋找夢幻島》,改編自彼得潘作者詹姆斯·馬修·巴里的故事,獲得了7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包括最佳影片,而福斯特本身,也獲得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美國導演工會的獎項提名。
2005年驚悚片作品《停留》則不被影評所認同,儘管有複雜的視覺效果和娜奧米·沃茨、伊萬·麥克格雷格演出,但在北美票房僅僅只有400萬美元收入而已。福斯特下部作品《奇幻人生》,則在票房大獲成功,全球賺進54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
福斯特接下來作品為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的《追風箏的人》,這部作品由阿富汗裔美國人卡勒德·胡賽尼所著,而電影則獲得了1項奧斯卡提名。
福斯特在2008年執導第22部007系列電影《007量子危機》,2008年年底上映。

個人作品
導演Director:
殭屍世界大戰WorldWarZ(2013)
機關槍傳教士MachineGunPreacher(2011)
錢斯勒手稿TheChancellorManuscript(2011)(announced)
007:大破量子危機QuantumofSolace(2008)
追風箏的人TheKiteRunner(2007)
筆下求生/奇幻人生StrangerThanFiction(2006)
停留/生死停留Stay(2005)
尋找夢幻島FindingNeverland(2004)
死囚之舞/擁抱艷陽天Monster'sBall(2001)
破碎之夢EverythingPutTogether(2000)

獲獎情況

2008
第1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提名)追風箏的人(2007)
ChristopherAwardsFeatureFilms追風箏的人(2007)
2007
好萊塢電影節HollywoodFilmAward
2006
RobertFestival(Robert)BestAmericanFilm(Åretsamerikanskefilm)(提名)尋找夢幻島(2005)
2005
金球獎(GoldenGlobe)最佳導演(提名)尋找夢幻島(2005)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DavidLean導演獎(提名)尋找夢幻島(2005)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提名)尋找夢幻島(2005)
DirectorsGuildofAmerica,USAOutstandingDirectorialAchievementinMotionPictures(提名)尋找夢幻島(2005)
2004
威尼斯電影節LaternaMagicaPrize尋找夢幻島(2005)
2003
RobertFestival(Robert)BestAmericanFilm(Åretsamerikanskefilm)(提名)死囚之舞(2002)
2002
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死囚之舞(2002)
2001
獨立精神獎SomeonetoWatchAward破碎之夢(2001)
獨立精神獎BestFeature-Under$500,000(提名)破碎之夢(2001)
2000
SundanceFilmFestivalDramatic(提名)破碎之夢(2001)
1996
SlamdanceFilmFestivalBestFeatureLoungers(1995)
其它
馬克·弗斯特-談最新版“007”
馬克·弗斯特,第22部007電影的執導者。在拍了大半輩子文藝片之後,他卻拍出了歷史上最多動作鏡頭和風光鏡頭的“最硬版007電影”。
當我受邀拍這部片子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是———我可不要拍這部片子!我對這個不感興趣,只是出於禮貌才去跟製片方會面。後來,我跟他們坐下來談,發現他們非常重視導演。然後我想:是的,目前已經有個成型的邦德世界,決定了邦德電影是什麼樣的,但我還是可以創造我自己的邦德。
執導一部007電影就意味著你要守在一個固定的框架里,有很多東西都不能繞過———邦德、邦女郎、豪華跑車,還有輝煌的歷史和數不清的影迷。吸引我的正是這種挑戰性。
我在中國西部拍過《追風箏的人》,那是個很艱苦的地方。相比起來,現在拍《量子危機》對我來說簡直就像度假一樣。要知道拍《追風箏的人》的時候,我手頭上沒有一點資金,身邊沒有一點幫助,就像要趕一輛牛車上山。拍邦德片就不同了,一切都開展得很順利,因為我有了需要的一切。
我先前的許多影片都描繪了情緒壓抑的角色,他們都有一種情感上的殘疾。我對這一類角色很有興趣,因為這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疾病。最終,如果你能夠對世界打開心房,你的意識會變得更清晰。我們的很多局限性都來源於無法表達感情,邦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皇家賭場》中,他體驗到愛情,但這愛卻被剝奪了。邦德覺得他被欺騙了,有點兒失去方向,無法再信任任何人。
我承認我更喜歡找一群演員來拍一場心理戲,那樣我可以叫停。拍動作片的關鍵是要用它來講故事,而不是為了拍動作而拍動作,因為後者非常乏味,而且毫無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