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韋爾·泰勒

馬克斯韋爾·泰勒

馬克斯韋爾·泰勒(Maxwell Taylor 1901—1987)美國四星上將。二戰時期的101空降師師長,參加過美軍在歐洲的所有空降戰役。戰後歷任西點軍校校長,駐朝鮮第8集團軍司令,美國陸軍參謀長,約翰·甘迺迪總統軍事顧問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職務,提出了著名的靈活反應戰略。是軍中少有的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人物,在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飛彈危機和參與越南戰爭等決策上,他是著名的鷹派人物。

呼嘯之鷹

101師長

就在義大利戰場戰鬥正酣的時候,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入作戰準備已全面展開,美國以平均每星期1個師的速度運送精銳部隊到英國,準備參加進攻歐洲大陸的作戰。到1944年5月,美軍在英國駐紮的部隊已達,152.6萬餘人,在預定投入登入和空降作戰的部隊中,有一個被稱作“呼嘯之鷹”的空降師,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第101空降師,第,101空降師師長威廉·C·李素被稱為美軍“空降兵之父”在部隊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然而不巧的是,1944年2月初的一天,他突然在訓練場上跌倒在地,不省人事,他被送進醫院後,醫生診斷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雖經治療病情有所緩解,但已不再適應率領空降師作戰了,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總司令的艾森豪決定向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建議提名泰勒為第101空降師師長。1944年3月14日,泰勒在英國伯郡紐伯里正式就任第101空降師少將師長,這一年他,43歲。

諾曼第空降

艾森豪與蒙哥馬利、布萊德雷經過反覆研究後決定擴大登入的兵力和範圍,將整個諾曼第灘頭劃分為英軍登入區和美軍登入區兩大部分,第82空降師,第,101空降師和英軍第6空降師在海上登入前首先對登入海灘的德軍陣地縱深實施突擊,為登入部隊奪取最初目標創造條件。第101空降師的作戰任務是在卡朗坦以北地區空降,奪取從美軍即將登入的“猶他區”通往內地的4條堤路,控制杜佛河上的橋樑與渡口,然後通過卡郎坦向南發展進攻,搶占半島底部的交通中心樞紐。並在第7軍向北攻擊瑟堡時掩護其南翼。

為保證此次任務的圓滿完成,泰勒率第101空降師與第7軍和空運指揮部進行了三次聯合空降作戰演習,演習中發現了三個問題,一是傘降後裝備難以發現和收集;二是傘降後敵我難以識別;三是運輸機沒有空降就返回了。針對以上三個問題,泰勒決定,一是將捆綁裝備的繩索全部換成塗上磷粉的夜光繩索;二是從美國緊急購買幾千個一捏就吱吱作響的玩具蟋蟀發給每一個空降師官兵;三是與空運部門聯繫重申部隊紀律,嚴禁運輸機不降而歸。這三條措施在後來的空降作戰中的確發揮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1944年6月6日晚上,10時45分,英倫三島的20多個機場上1200多架運輸機依次起飛,霎時間整個大地都在顫抖,天空中充滿了飛機的轟鳴聲,飛機鋪天蓋地遮蔽了夜空,不多時機群就橫越英吉利海峽,進入格恩西島和澤西島與科唐坦半島之間的空中走廊,然後向東轉由半島底部到達空投區。這時泰勒從機艙口向下看去,只見地上的高射炮從各處射將過來,地面上飛機在燃燒,整個諾曼第被火焰映得通紅,當機上標誌實施跳傘的綠色指示燈一亮,泰勒率先跳了下去,其他人緊隨其後勇敢地撲向戰場.

第101空降師的空降兵們散落在20×40公里的廣闊地域內,由於戰前泰勒曾讓全師官兵熟記諾曼第地形,詳細了解師的總任務和指派給各營的任務,所以第101空降師官兵對自己著陸後應做什麼,怎么做都十分清楚,他們一著地,就立即集結,並自動編組為新的戰鬥單位,迅速投入戰鬥。泰勒是在一塊灌木樹籬圍出的農田上著陸的,德國兵就在離他不遠處,他割斷傘帶,獨自一人開始尋找部隊,他一手握著手槍,一手拿著玩具蟋蟀向前爬去,不一會兒,就聽到樹籬旁邊有人運動的聲音,他正準備開槍,忽然聽到幾聲蟋蟀的叫聲,他馬上捏動手中的玩具蟋蟀回應,才知是自己人,將軍和士兵在這種時刻相聚,格外親切,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然後一齊去尋找其他戰友,到傍晚時分,全師已集合起了2500多人,攻占了第,1、2、3、4號堤口,並與登入部隊會合。同時管制了杜佛河上的主要渡口,完成了師所承擔的任務。在以後的3天裡!泰勒逐漸收攏了分散各處的傘兵,先是占領了直接威脅從灘頭向內陸挺進的美軍部隊的重鎮,聖科姆-杜-蒙特小鎮,然後於6月12日上午拿下了該師在諾曼第戰役中的最後一個目標-卡倫丹,從空降日起至卡倫丹戰鬥結束,第101空降師共傷亡3800餘人,約占其編制人數的三分之一,泰勒的空降兵們全部完成了賦予他們的作戰任務,並在戰鬥中證明了他們是一支英勇善戰,可以應付各種複雜情況的部隊。6月29日,第,101空降師奉命移防瑟堡。

7月初,布萊德雷到達瑟堡!主持第101空降師的授勳儀式,在和被授勳的士兵握手之後,布萊德雷把一枚優異服務十字勳章別在泰勒胸前,以表彰他在諾曼第登入戰役中的卓越表現,隨後,蒙哥馬利將軍也簽署命令,授予泰勒英國傑出服務勳章!,表彰他在占領卡倫丹作戰中的出色指揮,

空降荷蘭

101空降師完成預定諾曼第空降任務後,奉命於7月10日返回英國休整,全師休整後,立即投入了嚴格的訓練,這時,諾曼第地區的戰局已發生了巨大變化,美軍發動的代號為“眼鏡蛇行動”的進攻終於打破了諾曼第地區的僵持狀態,德軍的防禦已經崩潰,防線被迫收回到本土,在此情況下,蒙哥馬利與艾森豪協商制定了被命名為“市場花園”的作戰計,市場代表空降,計畫以美軍第101空降師在荷蘭埃恩霍溫以北24公里處空降,以美第,82空降師在第101空降師以北48公里處的伊梅根空降,以英軍第,1空降師在阿納姆附近空降,奪取公路上的橋樑,保障公路的暢通。花園代表地面進攻,在空降行動實施後的半小時,英第30軍以近衛師為前導,由比利時、荷蘭邊境出發,成一路縱隊沿運河公路突入荷蘭,沿途與3個空降師逐次會合,在空降兵的掩護下,迅速前進,最後攻占阿納姆,在下萊茵河畔建立一個橋頭堡,並準備繼續突入德國境內,進攻魯爾。第101空降師的任務是在荷蘭的埃恩霍溫至維格爾之間實施空降,完整地奪取並扼守兩者之間,24公里公路上的橋樑,保障英軍第,30軍向前推進。

空降行動於1944年9月17日開始.這天拂曉。盟軍先是用轟炸機和戰鬥機對荷蘭境內的德軍機場和高射炮陣地實施猛烈轟炸和射擊。使德軍防空力量陷於癱瘓。掌握荷蘭上空的制空權。上午9時,運送空降兵部隊的近,2000架運輸機和滑翔機從英格蘭南部的24個機場起飛升空,烏雲般撲向荷蘭上空,等飛機進入了空投區域,泰勒率眾跳出飛機,降落在指定地點,這次空降極為成功,6800名傘降兵降落時傷亡總數不超過2%,裝備損失率不超過5%,降落後,部隊人員迅速集結開進,占領橋樑和城鎮,並奪取了埃恩霍溫及其周圍的四座橋樑,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基本上完成了所賦予的各項任務,19日黃昏,德軍以一個加強師的兵力開始實施反撲,泰勒指揮全師官兵奮力抵抗,英勇反擊,牢牢地控制住了這塊陣地。

原計畫第101空降師三日之內完成空降作戰任務後轉移戰場,撤出荷蘭前線,但由於整個-市場?花園戰役計畫進展情況不佳,負責指揮這次計畫行動的蒙哥馬利就緊緊抓住第101空降師和第82空降師不放,將他們投入到了進一步的地面戰鬥中去,過了兩個多月,直到11月25日,第,101空降師才終於撤出荷蘭,回到法國休整。

浴血巴斯托尼

休整期間,12月8日,泰勒奉馬歇爾之命回美國參加討論空降師編制和裝備的會議,他在美國與家人短暫團聚後,就立即去晉見馬歇爾,馬歇爾看到自己的秘書已成為一位英勇善戰的少將師長,興奮不已,經過反覆研究後,馬歇爾批准了泰勒提出的空降師編制和兵員補充方案。空降師由原來的8500人擴編為12799人,編為兩個傘兵團,1個滑翔機團和1個105毫米榴彈炮營。

就在泰勒回國之際!歐洲戰場戰局正在發生急劇變化,德軍退守齊格菲防線後,面臨著盟軍從西線,蘇聯紅軍從東線發動的強大攻勢,處於兩面作戰的危急狀態,希特勒對此採取東線固守,西線反擊的戰略,集中兵力從西線盟軍戰線最薄弱的地段--阿登山區實施突破,直搗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分割包圍美軍第12集團軍群,並最終攻占布魯塞爾以北的地區,切斷美第12集團軍群的所有後方交通線,造成盟軍大潰退,然後再回過頭來對付東線的蘇聯軍隊。12月16日,德軍以排山倒海之勢開始進攻阿登地區,並從不同方向突入美軍防線縱深。

為制止德軍的進攻,艾森豪、布萊德雷和小喬治·史密斯·巴頓研究後決定,由巴頓的第3集團軍自南向北對德軍側翼發動強大的攻勢,封閉戰線缺口,為保證進攻任務的完成,要求美軍必須守住阿登地區交通樞紐城鎮“巴斯托尼”使德軍無法利用該地區的公路網來有效地調動裝甲部隊,他們決定增派第101空降師前往巴斯托尼,固守這一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12月19日,來不及等泰勒返回,第101空降師在代理師長安東尼·克萊門特·麥考利夫指揮下迅速進入巴斯托尼, 12月20日,巴斯托尼就被德軍完全包圍,被稱為“呼嘯之鷹”的空降兵們孤軍奮戰,頑強抗敵,粉碎了敵人多次進攻,譜寫了美軍遠征歐洲大陸中最為壯麗的篇章。到12月26日,巴斯托尼與外界的聯繫已被打通,就在戰鬥激烈進行的時候,泰勒飛抵歐洲戰場,冒著槍林彈雨進入巴斯托尼,與他的士兵並肩戰鬥。1945年元旦後,為配合巴頓的第3集團軍切斷德軍的後方通路,1月3日,泰勒指揮部隊進行局部反擊,在大雪和濃霧中,部隊與發動總攻的德軍迎面相撞,由於空降兵們熟悉地形,應變力強,與敵遭遇後立即搶占有利位置,先敵展開,先敵開火,將大量德軍打死在雪地上,又經過幾天的激戰,粉碎了德軍多次進攻, 1月13日,美軍開始大進軍,第101師向巴斯托尼東北方向反攻,,17日便攻占了布爾溪制高點。同時,南北對進的美軍第1、第3集團軍部隊在巴斯托尼北部會師,徹底封閉了突出部缺口。第101空降師在巴斯托尼戰鬥中的出色表現,贏得了美國總統羅斯福極高的讚譽,他給第101空降師簽發功勳部隊獎狀。

突入鷹巢

經過補充休整後,1945年4月,第101空降師重返前線,先是在杜塞道夫地區沿萊茵河布防,從西面封鎖魯爾區,接著在5月4日,被編入亞歷山大·帕奇將軍的第7集團軍,擔負向希特勒在阿爾卑斯山中的戰時指揮部所在地貝希特斯加登—“鷹巢”推進的任務,當泰勒的部隊抵近“鷹巢”時,在盟軍的強大攻勢下,德軍如潮水般地向美軍投降。

盟軍勝利了,泰勒作為盟軍部隊中的一員空降猛將,帶領他的士兵,在戰爭中搏風擊雨,百鍊成鋼,使其部隊成為美軍最精銳之師,他在戰爭中的卓越表現,為他以後步入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戰略大師

西點校長

1945年9月,,44歲的泰勒被任命為西點軍校第40任校長,宣誓就職後,他以陸軍部頒布的教學目標為依據,總結軍校以往的歷史,聯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以極大的勇氣著手對西點的課程設定等關係到學校教學方向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革,目的就是進一步突出和強化西點培養方向,為部隊造就未來領導人才。為此他下決心改變西點過去過分偏重理工學科,而社會、人文科學相對較弱的狀況,針對當時一種很流行的意見,即要求把西點辦成專業化的軍事研究生院,從大專生中錄取新生的主張,泰勒據理爭辯,堅決主張西點應向全國優秀的中學生敞開大門,使17-20歲黃金年齡段教育時機最佳的中學生有機會來西點鍛造,泰勒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因此西點的辦學宗旨和錄取規定得以保持不變,

隨著二戰的結束,美國部隊的編制體制也開始調整,按照新編制計畫,第101空降師將要遣散,在該師被遣散的時候,作為第101空降師的老師長泰勒沒有忘記那些優秀的軍官,他把大批的軍官調到西點任教,所以當時流行這樣一個說法--西點軍校就是第101師軍校,但泰勒堅持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被調進來的軍官個個出色稱職。

泰勒在任校長期間,頻頻出席各種社交活動,到國會、地方機構和團體發表演說,宣講西點的歷史和教學宗旨,邀請政府官員,軍界將領和社會名流到西點視察、參觀和講演。還組織記者對西點傑出的畢業生進行系列報導,這些活動使西點軍校的名氣越來越大,極大地提高了西點軍校的地位,泰勒本人的聲譽也越來越高。

聯軍司令

1949年,泰勒的校長任職期滿後,被派往冷戰的最前哨歐洲,擔任駐歐美國陸軍司令部參謀長,不久又被任命為美軍駐柏林最高司令官。這段經歷,使泰勒成為一個強硬的冷戰鬥士和堅定的反共分子。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10月下旬,我志願軍奮力反擊,將美軍和韓國軍由鴨綠江邊趕回到了三八線地區,美軍戰場指揮官第8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中將在大潰退中喪生,李奇微從華盛頓急赴朝鮮,接任第8集團軍司令,不久又頂替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和美國遠東軍總司令,由詹姆斯·奧爾沃德·范佛里特繼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 1951年2月,泰勒接到命令,調往五角大樓,接替李奇微,出任分管作戰和訓練的助理參謀長。

1952年11月5日,艾森豪以絕對優勢擊敗阿德萊·史蒂文森,當選為美國第34屆總統,當確定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退休之時,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陸軍部長佩斯、陸軍參謀長約瑟夫·柯林斯和新任聯合國軍司令馬克·韋恩·克拉克的積極推薦下,艾森豪順水推舟,於1953年2月13日任命泰勒為美第8集團軍司令,同時兼任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總指揮,成為聯合國軍-與韓國軍隊的最高戰地指揮官。

泰勒到任後,一方面著手整頓部隊和調整部署,向中朝施加軍事壓力,另一方面也向韓國總統李承晚施展手段,迫他進行停戰談判,以使美軍擺脫這場無休止的戰爭。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金城戰役,集中5個軍的兵力向金城以南北漢江兩側的韓軍4個師的防禦陣地發起進攻,突入敵縱深十數公里,殲敵6.13萬餘人,收復土地,167平方公里,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一戰役,有力地促成了7月27日的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同日,泰勒向其部隊發布了停火令,此前,就在金城戰役打得正激烈的時候,泰勒被晉升為四星上將。

改革戰略

1954年底,泰勒升任遠東戰區美國陸軍部隊司令,由朝鮮移居日本東京座間,他的妻子哈帕也由華盛頓來到東京與他團聚,1955年2月泰勒奉陸軍部長羅伯特·史蒂文森之命回國商議機要,到了華盛頓方知是艾森豪有意要他出任遠東戰區美軍總司令,繼而擔任陸軍參謀長。1955年5月此項命令下達,不久,泰勒偕夫人離開日本取道歐洲返回華盛頓。6月30日宣誓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泰勒的父母專程從密蘇里老家趕來,參加在五角大樓前廣場舉行的就職典禮,看到他們唯一的兒子終成大器,兩位老人不禁熱淚盈眶。

泰勒接任陸軍參謀長之時,正值陸軍處於大削減時期,泰勒上任後,一方面進行陸軍編制改革試點,一方面從形勢變化出發,致力於建設能適應新戰爭要求的陸軍部隊,改變陸軍地位日益下降的狀況。一度被撤銷的第101空降師又重新恢復建制,成為美軍第一個用於戰場戰術空中突擊的“空中機動師”。

在泰勒任陸軍參謀長期間,美國政府和軍界圍繞國家軍事戰略問題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爭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軍事領導人對核子彈的作用日益看重,慢慢地,在美國軍界和政府內孕育出一種“大規模報復戰略”。這種戰略思想著眼於未來戰爭將是全面戰爭,而核武器是戰爭的主要手段,要求美國絕對保持以核壟斷為前提的總體軍事力量,以核武器的威力使敵方屈服,不敢輕舉妄動,一旦敵方孤注一擲進行戰爭,就以核武器和戰略轟炸實施攻擊,從而避免在地面上與敵方打一場耗費巨大的常規戰爭。

對這一戰略,泰勒起初也是擁護的,但隨著韓戰和整個美國軍隊建設中各種問題的出現,泰勒越來越懷疑這一戰略的真實有效性,經過長期研究分析後,泰勒提出了對“大規模報復戰略”極具挑戰性的“靈活反應戰略”他否定了制止全面戰爭要靠大規模核報復的威懾和短促、猛烈的戰爭行動的構想。提出了以遏制、限制和打贏有限戰爭的方法來制止戰爭升級,從而達到遏制全面戰爭爆發的理論,這就要求要把軍事戰略的基點由全力準備全面戰爭,轉到優先對付有限戰爭上來。他認為,未來軍事衝突的形式,首先是冷戰,然後是有限戰爭,最後才是全面戰爭",如果不是這樣,而是把準備全面戰爭放到優先重要的地位上,忽視迅速而決定性地對付冷戰和有限戰爭的重要性,這必將使美國大量投資於那些難得使用的重型、昂貴的裝備,使最經常動用的常規部隊不僅無法實現裝備現代化,而且實力會不斷削弱,導致地面部隊力量不斷下降,失去進行有限戰爭的能力,從而只得迫放棄前沿戰場,由此不得不承擔起事業受損或者直接面對全面戰爭的危險,泰勒的主張遭到了國防部長查爾斯·歐文·威爾遜、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阿瑟·威廉·雷德福及總統艾森豪的反對。

1957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隨之又成功地進行了洲際飛彈試驗,這標誌著美國核威懾作用已不再像想像的那樣管用。加上一系列的國際衝突和事件發生。更加劇了美國政府內部的戰略之爭。泰勒所主張的“靈活反應戰略”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贊同。1958年春,泰勒聯合新任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參謀長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上提出修正案,要求考慮適應新的複雜國際形勢,制定用於靈活應付有限戰爭的戰略框架,承認在使用或不使用核武器條件下進行有限戰爭的必要性。泰勒在會議上提出,在未來戰爭中,核報復力量只起消極作用,而打有限戰爭的部隊才起積極作用,泰勒的“靈活反應戰略”已基本形成完整的體系。

著書立說

儘管泰勒費盡心機,全力闡述,但其主張仍沒有被採納,他與領導者的分歧已越來越明顯,在政府頑固堅持“大規模報復戰略”的情況下,又由於4年的任職屆滿,泰勒決定申請退休,著書立說,把自己的“靈活反應戰略”公諸於世。讓美國戰略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

1959年6月,泰勒告別了他曾服役,41年的陸軍。正式退休後,他僅休息了一周,便搬進華盛頓西北區一套租借的單元房裡,開始專心撰寫早就醞釀在心的有關戰略問題的專著。由於準備充分,專著只用了一個月即告完成,定名為“音調不定的號角”。泰勒在書中詳細闡述了以“靈活反應戰略”取代“大規模報復戰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以韓戰、希臘內戰、馬來西亞內戰、印度支那戰爭、台灣海峽危機、中東戰爭及柏林危機等大量事實證明,大規模報復戰略,可能阻止全面戰爭,卻無法帶來小和平。它使美國要么發動全面戰爭,要么妥協讓步,把主動權拱手讓給了對手,他指出美國所面臨的現實的戰爭威脅是有限的戰爭,而不是全面核戰爭,它要求美國的軍事戰略首先是著眼於準備打贏有限戰爭,然後才是遏制與打贏全面戰爭。用“靈活反應戰略”來代替“大規模報復戰略”,武裝部隊類型、規模和部隊建設等問題都應根據新的戰略來確定。泰勒提出應建立兩類部隊,一類是核威懾部隊,一類是反消耗部隊,其中反消耗部隊包括海外駐軍、戰略預備隊、後備部隊和戰略空運和海運部隊。反消耗部隊主要配備常規武器,同時裝備小型戰術核武器,具有進行有限戰爭和全面戰爭的雙重能力。

只有9萬餘字的“音調不定的號角”一書一經出版,立即在美國政壇、軍界引起劇烈轟動,很多權威雜誌紛紛發表文章,大加褒揚泰勒的新戰略思想,同時對現行軍事戰略提出猛烈抨擊,這使艾森豪政府手足無措,處境尷尬。此時正逢總統換屆選舉,參加總統競選的甘迺迪在競選演說時:高度評價泰勒在書中所闡發的軍事戰略思想,對艾森豪政府所奉行的軍事戰略提出批評,甘迺迪當選為總統後,立即採用泰勒所提出的“靈活反應戰略”作為美國的國家軍事戰略,並逐步予以完善,使之形成完備而成熟的理論體系,成為美軍的戰略指導原則。不僅如此,以後的美國歷屆政府的軍事戰略,如詹森奉行的“靈活反應戰略”、尼克森奉行的“現實威懾戰略”、里根奉行的“新靈活反應戰略”、布希和柯林頓奉行的“地區防務戰略”等軍事戰略儘管在提法上有些變化,但無一不體現著泰勒所闡明的“靈活反應戰略”的基本思想。這一思想對前蘇聯、北約、華約及世界主要國家的軍事戰略思想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泰勒因此成為首倡“靈活反應戰略”的一代“戰略大師”。

白宮將軍

豬灣事件

1961年4月17日由美國訓練、裝備的1100名古巴反共流亡分子在古巴豬灣全軍復滅,全國震驚,4月21日,泰勒在參加紐約商界的一次午餐會時,突然接到白宮打來的電話,他拿起聽筒,方知是約翰·甘迺迪總統來的電話約他22日上午到白宮商議要事。第二天泰勒來到白宮,見甘迺迪和副總統詹森、總統安全事務特別助理邦迪已等候在那裡、甘迺迪要他組織一個專門的調查委員會,對豬灣事件作一次徹底調查,在甘迺迪的授權下,泰勒率領調查委員會開展廣泛深入地調查,6月13日,泰勒正式向甘迺迪提交了關於豬灣事件的調查報告,報告分析後認為,在豬灣行動的整個準備過程中,採取了完全不同的工作程式,這就導致了最終的悲劇。 甘迺迪對泰勒的報告極為贊同,對他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的表現也深為讚賞,參加這次調查的甘迺迪的弟弟羅伯特·甘迺迪評價泰勒是“才智過人、判斷準確、見解獨到。”甘迺迪總統下定決心,要把泰勒留在華盛頓參與政府的決策。

總統顧問

1961年7月1日,泰勒被正式任命為甘迺迪總統的軍事代表,其職責是充當總統的參謀軍官,在總統處理軍事事務時提出建議並協助進行工作。從此,泰勒重披戎裝,加入現役軍人行列。泰勒任職之初只提供諮詢和建議,不參加決策會議,但甘迺迪在國家安全事務方面越來越倚重泰勒,泰勒在白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不久,在進行重大決策時,白宮的會議室中也有了泰勒的一席之地,泰勒成為甘迺迪心腹顧問中唯一的一位將軍,被稱作白宮將軍。

反叛亂主席

總統顧問泰勒上將總統顧問泰勒上將

50年代後期,第三世界國家民族解放與民主革命運動風起雲湧,美國政府認為這是共產黨在世界各地興起的叛亂。它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利益,是對美國的嚴峻挑戰。據此,美國政府制定了反叛亂政策,決心進行反叛亂鬥爭。1961年3月,甘迺迪下令建立部際小組,策劃反叛亂行動,泰勒很快接受了反叛亂理論,並利用其豐富的軍事經驗將其發展、完善、成為甘迺迪實施反叛亂計畫的得力幹將。然而反叛亂計畫出師不利,繼豬灣慘敗後,美國又在東南亞熱帶叢林中進行的支持寮國內戰中受挫。為維持自己的聲譽和美國的威望,扭轉不利局面,甘迺迪一方面大力發展特種部隊,一方面著手建立反叛亂特別委員會機構。經過篩選後,甘迺迪決定任命泰勒為委員會主席,其他委員有法務部長羅伯特·甘迺迪、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邦迪、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萊曼.·蘭尼茲爾、中央情報局長約翰·麥科恩、副國務卿幫辦阿列克斯·詹森、國防部副部長吉爾派屈克、美國新聞署署長默羅、國際開發署署長漢密頓等人。這個反叛亂特別委員會成為美國實施干涉和侵略第三世界國家、對抗民族解放運動的最高決策和協調機構,委員會的工作受到甘迺迪的高度重視,泰勒成為白宮乃至華盛頓最有權勢的人之一。他的肖像因此被刊登在時代周刊的封面。泰勒極力宣傳反叛亂論一時成為反叛亂理論的狂熱鼓吹者和行動的忠實執行者。他坐鎮白宮"上通下達"不斷地聽取各部門的匯報,並親自到各部門檢查實際落實情況,不遺餘力地督促各部門加快和加強反叛亂的準備。在泰勒及特別委員會的領導和甘迺迪的大力支持下,美國整個國家機器都被捲入反叛亂的狂潮之中,他們企圖利用軍事手段來撲滅已經燃起的民族解放運動的熊熊烈火。

柏林危機

甘迺迪政府根據新的軍事戰略,準備同時進行三場戰爭,即在歐洲以蘇聯為對手,在亞洲以中國為對手各打一場規模較大的常規戰爭,在亞、非、拉地區同時打一場規模較小的戰爭,其中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即甘迺迪反叛亂計畫所要對付的民族解放運動。泰勒參與了這一戰略制定和戰爭準備的全過程。是實施這一戰略的積極倡導者和主要執行者。

1961年6月,美蘇在柏林歸屬問題上的分歧進一步增大,15日,赫魯雪夫在電視演說中宣稱要在,1961年底前拔掉柏林這根卡在俄國人民喉嚨中的骨頭。甘迺迪對此視為一種挑戰,決心冒任何風險來維護美國在西柏林的權利。泰勒在此問題上更是態度強硬,提出只有在軍事上占據優勢,把對手逼到山窮水盡的程度,外交努力才會收到實效。甘迺迪接受了泰勒的建議,立即下令恢覆核試驗,派駐德美軍開進西柏林。赫魯雪夫毫不示弱,先是恢復了核試驗,接著又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增加了軍費的開支,以顯示其鬥爭的決心。然而就在全面核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時,赫魯雪夫首先退卻了,美國在撈足了面子後也隨之退卻,危機在一瞬間消失了。

越南報告

在這次危機中,泰勒所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使他獲得了鷹派的稱號。甘迺迪對泰勒在事件中的果斷態度和敏銳反應大為欣賞。危機剛一結束,甘迺迪即交給了泰勒另一項重要使命,率團赴越南實地考察戰場局勢,提出美國對越政策的綱領,這時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已成立,民族解放陣線所屬的主力部隊,地方部隊相繼組建,游擊戰爭在越南南方很快匯成了燎原大火,直接動搖著由美國扶持的南越吳庭艷集團。甘迺迪一方面要出兵越南,另一方面又擔心出兵將在戰爭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最後不能自拔,因此他希望泰勒赴越考察後能找出一個合適的辦法來。

1961年10月18日,泰勒率使團到達西貢,開始了為期一周的考察活動,25日離開西貢來到菲律賓的避暑勝地碧瑤作考察總結報告。泰勒和羅斯托在報告中建議,應與南越建立“有限夥伴”關係,應派遣美軍作戰部隊入越,準備對北越實施攻擊,此報告於11月3日正式呈交甘迺迪。在這一報告影響下,美國政府在《國家安全行動備忘錄》中正式確立了美國對越政策的基調,即除給予軍事物資援助外,也適當派遣支援部隊和軍事顧問來直接幫助南越政府軍作戰,以爭取打敗乃至消滅越共。根據這一指示,美國在南越的軍事干涉迅速升級,泰勒所建議的措施一一付諸實施。

1962年2月8日,美國駐南越軍援司令部成立。同時大批美軍武裝直升機、輕型戰鬥機轟炸機和海軍部隊陸續開赴南越,直接投入了對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部隊的作戰。

參聯主席

從豬灣事件之後,泰勒的主張每每被甘迺迪所接受,這使泰勒信心倍增,大有再展宏圖之勢。甘迺迪對泰勒也寄以厚望,委以重任, 1962年10月1日,泰勒宣誓就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這是他盼望已久的職位。

好像泰勒每一次升職都與危機關頭聯繫在一起,泰勒宣誓就職後的第二天,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發生了,先前在美國策劃導演了豬灣入侵行動後,美國從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上進一步加緊對古巴進行封鎖和制裁,妄圖卡住古巴的脖子,迫使卡斯楚新政府下台,重新恢復美國對古巴的殖民統治。菲德爾·卡斯楚領導古巴人民奮力反抗,對內積極進行經濟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對外積極尋求外援,而蘇聯在向古巴提供經濟援助的同時,出於爭霸的需要,也提出要在古巴建立軍事基地,部署中遠程飛彈和中程轟炸機。

泰勒上任的第二天,就接到報告,說飛機偵察發現“可能蘇聯正向古巴運送大型轟炸機並正在古巴建造中遠程飛彈發射場”。到15日,經過進一步偵察分析,確認蘇聯在古巴建造了進攻性的轟炸機和飛彈發射基地,而且相當一部分已建好,隨時可能起飛。美國意識到這些轟炸機和飛彈是針對自己的。

真正的危機時刻到了,美國政府高層人物頓時緊張起來,作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泰勒代表軍方“持強硬立場”,堅決主張儘早對古巴飛彈基地和機場實施猛烈轟炸,並對古巴進行嚴密封鎖,甘迺迪總統和其他文官官員對軍方的這種勇猛精神大為讚賞,但還是希望謹慎行事,留有餘地。經反覆研究後決定,首先對古巴實行封鎖,如果封鎖發生作用,蘇聯人可以體面地撤走。如果封鎖不發生作用,再進行軍事打擊,這樣,美國就能夠逐步推進,掌握事態發展。10月22日,甘迺迪發表電視演說,公布了蘇聯飛彈事件,同時宣布進行海上封鎖。一時間。美國陸上、空中、海上都開動了軍事機器,並派大批部隊進入加勒比海,在古巴周圍水域建立嚴密的海上封鎖線。這時泰勒坐鎮五角大樓,上傳下達,成為整個危機期間美國軍事行動的總協調人,經過驚心動魄的意志和實力較量後,10月28日,赫魯雪夫終於退卻,宣布拆除在古巴的飛彈和撤走轟炸機,危機解除了,泰勒等制定的作戰計畫也隨之取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