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學說史的經典著作·剩餘價值理論

第二章 第四章 第十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叢書名: 《資本論》第四卷
平裝: 48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1501356, 7511501354
條形碼: 9787511501356
尺寸: 24.2 x 17.2 x 3.4 cm
重量: 762 g

作者簡介

李善明,經濟思想史學教授。1933年8月生,四川大邑人。先後在四川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從教40年。主要講授中外經濟思想史。曾兼任全國馬克恩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理事.四川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會長等職。已發表個人論著200餘萬字,主要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概說》(第1-3冊)、《馬克思恩格斯經濟學創建紀略》,以及《論政治經濟學史的方法》、《論手稿的研究起點》、《後期墨者關於價值與貨幣的思想》等等。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學說史的經典著作·剩余價值理論(縮編典藏圖本)》內容簡介:《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閱讀前人著述留下的讀書筆記和思考提綱。其中必有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整體思考和邏輯架構。可以想見,在第四卷尚未問世抑或人們根本不知道還有第四卷的一個世紀之前,單憑第一卷所形成的解釋框絮,怎么能夠解釋清楚或真正理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學說呢?
《剩餘價值理論》是《資本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的重要文獻。
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的最偉大的兩個發現之一,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和核心。是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基本理論根據,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_丈思想武器。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是在批判地繼承古典政治終濟學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創立的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來的。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世紀40年代的萌芽階段;19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的基本形成階段:19世紀60年代後期至80年代的全面確立階段。列寧離度評價說:“剩餘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

目錄

摘編者序
總的評論
第一冊
第一章
詹姆斯·斯圖亞特
第二章
重農學派
第三章
亞當·斯密
第四章
關於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理論
附錄
歷史方面:配第
附錄二
資本的生產性
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
第二冊
第五章
貝爾圖斯新的地租理論(插入部分)
第六章
李嘉圖和亞當·斯密的生產價格理論
(批駁部分)
第七章
李嘉圖的地租理論
第八章
級差地租表及其說明
第九章
李嘉圖的地租理論(結尾)
第十章
斯密的地租理論
第十一章
李嘉圖的剩餘價值理論
第十二章
李嘉圖的利潤理論
第十三章
李嘉圖的積累理論
第三冊
第十四章
托·羅·馬爾薩斯
第十五章
李嘉圖學派的解體
第十六章
以李嘉圖理論為依據反對政治經濟學家的
無產階級反對派
第十七章
拉姆賽
附錄
收入及其源泉
庸俗政治經濟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