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茶文化節

香山茶文化節,秉承孫中山先生的對茶的高尚情愫。 香山茶文化節,以茶為契機,傳承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情懷。 2007年,以“茶香千里,咫尺情”為主題的首屆香山茶文化節在中山市南區華通行茶葉批發物流中心舉行。

簡介

香山茶文化節源於2007年。在“文化廣東”、“文化中山”的時代背景下,華通行敏銳地捕捉到了日益興盛的茶文化產業,奪取茶文化制高點,自2007年開始,每年成功舉辦一年一度“香山茶文化節”,精彩而多元素的特別策劃系列茶文化活動,吸引了大批來自珠中江以及周邊城市的民眾慕名親臨體驗、欣賞。香山茶文化節已演繹為南珠三角人的視覺盛宴,成為行業具有範圍廣泛、影響力大的深遠意義。

歷史?文化

中山古稱香山。據唐朝《太平寰宇志》記載,其境內的五桂山多產奇異花卉,香溢數十里,故名香山。據考古發掘證明,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此地就有土著古越族人在此漁獵、生活。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後,此地屬南海郡番禺縣地。秦朝末年,趙佗創立南越國,此地屬南越國領地。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國,此地重回漢朝中央管轄,屬南海郡番禺縣地,其後一直沿襲至晉朝,均是番禺縣地。晉朝此地改屬東官郡地。唐朝,此地設定為香山鎮,隸屬於東莞縣地。南宋紹興22年(1152年)由於香山鎮的發展,升級為香山縣,中山始有縣級行政區劃,此時的香山縣隸屬於廣州府。宋朝至明朝,根據香山縣的人口和賦稅狀況,香山縣均被列為下縣。在清朝嘉慶年間,由於香山的發展,遂與南海、番禺、東莞等同列為大縣。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位於珠江口西岸的香山是戰場之一。1839年,林則徐來廣東主持禁菸,8月16日駐兵香山縣城,令澳葡當局驅逐英商義律等人。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後,英國戰船駛至澳門關閘,強行登入,香山的清朝駐軍曾作勉強抵抗。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國門開放,香山開始有學生出國留學,他們中的一部分,如孫中山、唐紹儀、楊仙逸、容閎、蘇曼殊等日後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名人。
澳門原本屬於香山縣。明朝嘉靖32年(1553年),葡萄牙人藉機在澳門半島定居。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葡萄牙人宣布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人趕走香山駐望廈村的縣丞,將澳門侵占。
在辛亥革命中,香山是廣東第三個光復的縣。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同盟會香港總機關決定在香山發動廣東的首場起義,林君復、鄭彼岸、林警魂等人領兵起義後,進攻香山縣城石岐,於11月6日光復香山。民國14年(1925年),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逝世。當時位於廣州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決定將孫中山的故鄉香山縣易名為中山縣。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1937年7月,日軍陸續侵占中山縣境內的一些沿海島嶼。1940年3月5日,日軍藤井兵團動用1萬兵力入侵中山,3月15日全縣大部分地區淪陷。1942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五桂山成立了抗日游擊隊,這支隊伍和中國國民黨剩餘的一些部隊,共同開展敵後游擊戰爭。1945年1月15日,中共的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在五桂山古氏宗祠成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山隨之光復。 1945年11月至1948年秋的國共內戰期間,中山縣的國民黨軍隊曾4次發動對五桂山、鳳凰山一帶中共武裝組織的進攻。1949年10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攻下中山縣城石岐,中國國民黨軍隊潰敗,自此,中國共產黨及其創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了在中山縣的統治。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61年從中山縣劃出珠海縣,又陸續劃出部分地方歸斗門縣、番禺縣、順德縣、新會縣,中山的面積減少了43%。1979年開始,中山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採用的形式主要有“三來一補”和與外商合資,1980年開業的中山溫泉賓館是全廣東首家引進外資辦起的賓館。經過數年的發展,經濟有了長足進步,1983年12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中山撤縣置市,為縣級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

文化傳承?

孫中山先生是醫生,他知茶愛茶,他認為“茶是最合衛生最優美之人類飲料”。他說:“中國常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為今日衛生家所考得為最有養生者也,故中國窮鄉僻壤,飲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壽”。
但是,由於清廷腐敗,茶葉市場為外侵奪,他說:“種茶、制茶為中國最重要工業之一,前此中國曾為經銷茶葉供給全世界之唯一國家,今則中國茶葉商業己為印度、日本所奪。唯中國茶葉之品質,仍非其他各國所能及”。“中國之所以失去茶葉商業者,因其生產費過高。生產費過高之故,在厘金及出口稅。又在種植及製造方法太舊”。他在“計畫”中也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是,他提出的一些措施,直到解放後在共產黨領導下人民政府才實現。
香山茶文化節,秉承孫中山先生的對茶的高尚情愫。結合珠中江南珠三角這祖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的大好形式。華通行打造出了這一盛大文化節。

發展前景?

? 香山茶文化節,以茶為契機,傳承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情懷。在孫中山先生的故里、全國人居最佳幸福城市——名城中山為發源地,連續四年成功舉辦。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
中山是著名的僑鄉,共有80多萬的僑胞分布在全球的90個國家和地區,中山風景秀麗,人傑地靈;具有深厚的文化的底蘊、豐富的僑鄉資源和優越的人文環境,令人神往。
2007年,以“茶香千里,咫尺情”為主題的首屆香山茶文化節在中山市南區華通行茶葉批發物流中心舉行。首屆香山文化節主要是通過茶文化這個平台,促進茶葉在中山市的流通渠道。輻射涵蓋中山、珠海、江門、澳門和香港等地。
2008年,第二屆香山茶文化節將於2008年12月盛裝開啟。這屆文化節以“名城芬芳醉客情,僑鄉盛世話茶緣”為主題,以茶會友,搭建珠三角茶業商貿交流平台,共同推動中華茶文化發展。
2009年,第三屆香山茶文化節暨2009中山秋茶博覽會將於2009年12月4日至8日在中山市華通行茶葉市場舉行。本屆茶文化節以“傳播茶文化,服務茶產業”為主題,以“節會搭台、經濟唱戲”為宗旨,將通過圖文介紹加實物展示相結合的方式,介紹有關茶葉方面的文化知識。中山市華通行茶葉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三屆香山茶文化節內容豐富多彩,除了文藝表演、萬人品茗會、民間鬥茶會暨鐵觀音茶王評選、香山茶友慈善拍賣會外,還舉行馬幫巡遊等精彩活動,讓觀眾更真實、深刻地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精髓。
2010年,第四屆香山文化節以當地古蹟馬嶺茶亭為主題,馬嶺茶亭又稱下馬嶺茶亭,建立在著名的“良都孔道”旁,歷經千年仍屹立於南區馬嶺,與華通行茶葉市場近在咫尺,如今正以他獨特的姿態傳達著香山人與茶的歷史情懷。第四屆香山茶文化節將引領廣大市民找回那些被遺忘的故事,再次領略香山人修繕茶亭,樂善好施,廣達善緣的風範。與之相輝映的“壺光石色”大型茶文化主題景觀也將揭開神秘面紗,一古一今,相得益彰,正所謂“古韻茶亭天下客,盞杯共敘香山情”。
2011年,適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偉人故里,熱鬧非凡。第五屆香山茶文化節以“辛亥百年茶思,國飲香山傳承”為主題,通過“飲茶思辛亥歷史文化展”、“辛亥革命紀念茶品飲展示會”、“紅歌會”等形式紀念百年辛亥,緬懷孫中山先生及先烈的偉大歷史功績。本屆文化節的最大特色就是“快女版”的“民間鬥茶大會”讓人耳目一新,使傳統的鬥茶活動增添了許多新意和趣味性。

文化節表演

每年的香山茶文化節,都有特別的企劃節目,比如“品茶論水“”民間鬥茶“”茶藝大賽“”茶藝大賽”萬人茗茶“等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活動。其中”茶藝大賽“暨為中山茶藝表演大賽,源於2008年,每年與香山茶文化節同步舉行。適逢舉辦之際,均引來中山乃至珠三角其他城市各路茶藝師慕名而來。選手們精湛的茶技茶藝表演,將茶道茶韻茶文化演藝的淋漓盡致……中山茶藝表演大賽也成為了中山季節性的旅遊盛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