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中砷的測定

食品添加劑中砷的測定

現行標準GB 5009.76-2014代替GB/T 5009.76-2003 《食品添加劑中砷的測定》。本標準與GB/T 5009.76-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刪除了砷斑法;增加了氫化物原子螢光測定法為第二法;標準名稱修改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中砷的測定”。

基本信息

砷,俗稱砒,是一種類金屬元素,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第4周期、第VA族,原子序數33,元素符號As,單質以灰砷、黑砷和黃砷這三種同素異形體的形式存在。砷元素廣泛的存在於自然界,共有數百種的砷礦物是已被發現。砷與其化合物被運用在農藥、除草劑、殺蟲劑,與許多種的合金中。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被稱為砒霜,是種毒性很強的物質。

現行標準號:GB 5009.76-2014

中文標準

中文標準名稱 StandardTitle in Chinese: 食品添加劑中砷的測定

英文標準名稱: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in food additives

首次發布日期 FirstIssuance Date: 1987-9-22

最新發布日期 Modified Date:2015-9-21

標準狀態 StandardState: 現行

複審確認日期 ReviewAffirmance Date: 2004-10-14

計畫編號 Plan No:

代替國標號 ReplacedStandard: GB/T 8450-1987

被代替國標號 ReplacedStandard:

廢止時間 RevocatoryDate:

採用國際標準號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o:

采標名稱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ame:

採用程度 ApplicationDegree:

採用國際標準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國際標準分類號(ICS): 67.040

中國標準分類號(CCS): C53

標準類別 StandardSort: 方法

標準頁碼 Number ofPages: 8

標準價格(元) Price(¥): 10

主管部門 Governor: 衛生部

歸口單位 TechnicalCommittees: 衛生部

起草單位 DraftingCommittee: 江蘇省揚州市衛生防疫站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食品添加劑中砷的測定方法。

本標準適用於食品添加劑中砷的測定。

第一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銀比色法

1、原理

在碘化鉀和氯化亞錫存在下,將樣液中的高價砷還原為三價砷,三價砷與鋅粒和酸產生的新生態氫作用,生成砷化氫氣體,經乙酸鉛棉花除去硫化氫干擾後,被溶於三乙醇胺-三氯甲烷中或吡啶中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銀溶液吸收並作用,生成紫紅色絡和物,與標準比較定量。

2、試劑和材料

注1:除非另有說明,本標準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以上,水為GB/T 6682規定的三級水。

試劑:

硝酸(HNO3)

硫酸(H2SO4)

鹽酸(HCl)

氫氧化鈉(NaOH)

氧化鎂(MgO)

硝酸鎂(Mg(NO3)26H2O)

碘化鉀(KI)

氯化亞錫(SnCl2·2H2O)

無砷金屬鋅(Zn)

三氯甲烷(CHCl3)

吡啶(C5H5N)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銀(C5H10AgNS2)

三乙醇胺(C6H15NO3)

(C2H5OH)

酚酞(C2OH14O4)

乙酸鉛(C4H6O4Pb.H2O)

配置試劑:

硫酸溶液(1+1):量取100 mL硫酸慢慢加入100 mL水中,混勻,冷卻後使用。

硫酸溶液(1 mol/L):量取28 mL硫酸,慢慢加入水中,用水稀釋到500 mL。 3.2.3. 鹽酸(1+1)量取100 mL鹽酸慢慢加入100 mL水中,混勻,冷卻後使用。

氫氧化鈉溶液(200 g/L):稱取20 g氫氧化鈉用水溶解並定容至100 mL。 3.2.5. 硝酸鎂溶液(150 g/L ):稱取15g硝酸鎂用水溶解並定容至100 mL。

碘化鉀溶液(150 g/L):稱取15 g碘化鉀用水溶解並定容至100 mL。貯於棕色瓶內(臨用前配製)。

氯化亞錫溶液(400 g/L):稱取20 g氯化亞錫,溶於50 mL鹽酸。

吸收液A:稱取0.25 g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銀,研碎後用適量三氯甲烷溶解。加入1.0 mL三乙醇胺,再用三氯甲烷稀釋至100 mL。靜置後過濾於棕色瓶中,貯存於冰櫃內備用。

吸收液B:稱取0.50 g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銀,研碎後用吡啶溶解並稀釋至100 mL。靜置後過濾於棕色瓶中,貯存於冰櫃內備用。

1%酚酞乙醇溶液:稱取1.0 g酚酞溶於100 mL乙醇溶液中。

標準品 :

三氧化二砷(As2O3)

標準溶液配製:

砷標準溶液:準確稱取0.1320 g於硫酸乾燥器中乾燥至恆重的三氧化二砷,溶於5 mL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解後,加入25 mL硫酸,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新煮沸冷卻的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1.00 mL相當於0.100 mg砷。臨用前取1.0 mL,加1 mL硫酸於100 mL容量瓶中,加新煮沸冷卻的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1.0mL相當於1.0µg砷。

材料:

乙酸鉛棉花:將脫脂棉浸於10%乙酸鉛(C4H6O4Pb.H2O)溶液中,2 h後取出晾乾。

3、樣品處理

無機試樣的“試樣處理”可按各標準文本中規定的方法進行。

有機試樣的“試樣處理”除按各標準文本中規定的外,一般按下述程式進行。

濕法消解:稱取5.000 g試樣,置於250 mL凱氏燒瓶或三角燒瓶中,加10 mL硝酸浸潤試樣,放置片刻(或過夜)後,於電熱板上緩緩加熱,待作用緩和後,稍冷,沿瓶壁加入5 ml硫酸,再緩緩加熱,至瓶中溶液開始變成棕色,不斷滴加硝酸(如有必要可滴加些高氯酸,但須注意防止爆炸),至有機質分解完全,繼續加熱,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白色煙霧,最後溶液應無色或微帶黃色。冷卻後加20 mL水煮沸,除去殘餘的硝酸至產生白煙為止。如此處理兩次,放冷,將溶液移入5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滌凱氏燒瓶或三角燒瓶2~3次,將洗液併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每10 mL樣品液相當於1.0 g試樣。取相同量的硝酸,硫酸,按上述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乾灰化法:本法用於不適合於濕法消解的試樣。取5.000 g試樣於瓷坩堝中,加10 mL硝酸鎂溶液,再加入1 g氧化鎂粉末,混勻,浸泡4 h,於可調式電爐上低溫或水浴上蒸乾,用可調式電爐小火加熱至炭化完全,將坩堝移入馬弗爐中,在550℃以下灼燒至灰化完全,冷卻後取出,加適量水濕潤灰分,加入酚酞溶液數滴,再緩緩加入(1+1)鹽酸溶液至酚酞紅色褪去,然後將溶液移如50 mL容量瓶中(必要時過濾),用少量水洗滌用禍3次,洗液併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勻。每10 mL試樣液相當於1.0 g試樣。取相同量的氧化鎂,硝酸鎂,按上述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4、測定

吸收液的選擇:

吸收液A或吸收液B的選擇,可根據分析的需要來判斷。但是在測定過程中,樣品、空白及標準都套用同一吸收液。

限量試驗:

吸取一定量的試樣液和砷的限量標準液(含砷量不低於5 µg),分別置於砷發生瓶A中,補加硫酸至總量為5 mL,加水至50 mL。

於上述各瓶中加3 mL碘化鉀溶液,混勻,放置5 min。分別加入1 mL氯化亞錫溶液,混勻,再放置15 min。各加入5 g無砷金屬鋅,立即塞上裝有乙酸鉛棉花的導氣管B,並使管B的尖端插入盛有5.0 mL吸收液A或吸收液B的吸收管C中,室溫反應1 h,取下吸收管C,用三氯甲烷(吸收液A)或吡啶(吸收液B)將吸收液體積補充到5.0 mL。 6.2.3. 經目視比色或用1 cm比色杯,於515 nm波長(吸收液A)或540 nm波長(吸收液B)處,測吸收液的吸光度。樣品液的色度或吸光度不得超過砷的限量標準吸收液的色度或吸光度。若試樣經處理,則砷的限量標準也應同法處理。

定量測定:

吸取25 mL(或適量)試樣液及同量的試劑空白液,分別置於砷發生瓶A中,補加硫酸至總量為5 mL,加水至50 mL,混勻。

0.0,2.0,4.0,6.0,8.0,10.0 mL砷標準溶液(1.0 mL相當於1.0 µg砷),分別置於砷發生瓶A中,加水至40 mL,再加10 mL硫酸溶液,混勻。

向試樣液、試劑空白液及砷標準液中各加 3 mL碘化鉀溶液,混勻,放置5 min,再分別加 1 mL氯化亞錫溶液,混勻,放置15 min後,各加入5 g無砷金屬鋅,立即塞上裝有乙酸鉛棉花的導氣管B,並使管B的尖端插入盛有5.0 ml吸收吸收液A或吸收液B的吸收管C中,室溫反應1 h,取下吸收管C,用三氯甲烷(吸收液A)或吡啶(吸收液B)將吸收液體積補充到5.0 mL。用1cm比色杯,於515 nm波長(吸收液A)或540 nm波長(吸收液B)處,用零管調節儀器零點,測吸光度,繪製標準曲線比較。若樣品經處理,砷的標準系列也須同法處理,以對標準曲線進行校正。

第二法:氫化物原子螢光光度法

1、原理

試樣經消解後,加入硫脲使五價砷預還原為三價砷,再加入硼氫化鈉或硼氫化鉀使還原生成砷化氫,由氬氣載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為原子態砷,在特製砷空心陰極的發射光激發下產生原子螢光,其螢光強度在固定條件下與被測液中的砷濃度成正比,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2、試劑和材料

試劑:

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NaOH或KOH)

硼氫化鈉或硼氫化鉀(NaBH4或KBH4)

硫脲(CH4N2S)

硝酸(HNO3)

硫酸(H2SO4)

高氯酸(HClO4)

鹽酸(HCl)。

硝酸鎂(Mg(NO3)2·6H2O)

氧化鎂(MgO)

試劑配製:

氫氧化鈉(鉀)溶液(2 g/L):稱取2.0 g氫氧化鈉(鉀),溶於1000 mL水中,混勻。 9.2.2 硼氫化鈉(鉀)溶液(10 g/L):稱取10.0 g硼氫化鈉(鉀),溶於1000 mL氫氧化鈉(鉀)溶液中,混勻。臨用現配。

硫脲溶液(50 g/L):稱取50 g硫脲,溶於1000 mL水中,混勻。 9.2.4. 硫酸溶液(1+9):量取100 mL硫酸,小心倒入水900 mL中,混勻。 9.2.5. 氫氧化鈉溶液(100 g/L)(供配製砷標液用,少量即夠。)

鹽酸(1+1):量取100 mL鹽酸緩慢倒入100 mL 水中,混勻,冷卻後使用。 9.2.7. 硝酸鎂溶液(150 g/L):稱取150 g硝酸鎂,溶於1000 mL水中,混勻。

標準品:

三氧化二砷(As2O3)

標準溶液配製:

砷儲備標準液:含砷(As)0.1 mg/mL。精確稱取於100℃乾燥2 h以上的三氧化二砷0.1320 g,加100 g/L氫氧化鈉10 mL溶解,用水定量轉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1+9)硫酸25 mL定容至刻度。

砷使用標準液:含砷(As)1 μg/mL。吸取1.00 mL砷儲備標準液於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此液應當日配製使用。

3、分析步驟

試樣消解:(除按各標準文本中規定的外,一般按下述程式進行。)

濕消解:固體試樣稱樣1~2.5 g,液體試樣稱樣5.000~10.000 g(或mL),置入50~100 mL三角燒瓶中,加硝酸20~40 mL,硫酸1.25 mL,放置過夜,置於電熱板上加熱消解。若消解液處理至10 mL左右時仍未分解物質或色澤變深,稍冷,補加硝酸5~10 mL,再消解至10 mL左右觀察,如此反覆兩三次,注意避免炭化。如仍不能消解完全,則加入高氯酸1~2 mL,繼續加熱至消解完全後,再持續蒸發至高氯酸的白煙散盡,硫酸的白煙開始冒出。冷卻,加水25 mL,再蒸發至冒硫酸白煙。冷卻,用水將消化液定量轉入25 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其間加入50 g/L硫脲2.5 mL,補水至刻度並混勻,備測。同時做試劑空白。

乾灰化:一般套用於不適合進行濕法消解的試樣。稱取1.000~2.500 g(於50~100 mL坩堝中。加150 g/L硝酸鎂10 mL混勻,低熱蒸乾,將氧化鎂1 g仔細覆蓋在乾渣上,於電爐上炭化至無黑煙,移入550 ℃高溫爐灰化4 h。取出放冷,小心加入(1+1)鹽酸10 mL以中和氧化鎂並溶解灰分,轉入25 mL容量瓶或比色管,向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加入50 g/L硫脲2.5 mL,另用(1+9)硫酸分次涮洗坩堝後轉出合併,直至25 mL刻度,混勻備測。同時做兩份試劑空白。

微波消解:稱取0.500g~2 .000 g 試樣於消化管中,加10 mL硝酸、2 mL H2O2,振盪混合均勻,於微波消化儀中消化,其消化推薦條件如下(可根據不同的儀器自行設定消解條件)。

冷卻後轉入100 mL三角瓶中,加硫酸1.25 mL和幾粒玻璃珠,在電熱板上繼續加熱至硫酸煙霧開始冒出,冷卻,加水25 mL,再蒸發至冒硫酸白煙。冷卻,用水將消化液定量轉入25 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其間加入50 g/L硫脲2.5 mL,補水至刻度並混勻,備測。同時做試劑空白。

標準系列製備:

取25 mL容量瓶,依次準確加入1 μg/mL砷使用標準液0、0.05、0.2、0.5、1.0、2.0 mL(各相當於砷濃度0、2、8、20、40、80 ng/mL)各加(1+9)硫酸12.5 mL,50 g/L硫脲2.5mL,補加水至刻度,混勻備測。

4、測定

儀器參考條件(可根據不同的儀器自行設定測量條件):負高壓:400 V;砷空心陰極燈電流:60 mA;原子化器:溫度800~850 ℃;高度8 mm;氬氣流速:載氣400 mL/min;禁止氣流速:1000 mL/min;測量方式:標準曲線法;讀數方式:峰面積;讀數延遲時間:1 s;讀數時間:15 s;加液時間:5 s;標液或樣液加入體積:2 mL。

設定好儀器最佳條件,逐步將爐溫升至所需溫度後,穩定10~20 min後開始測量。連續用標準系列的零管進樣,待讀數穩定之後,轉入標準系列測量,繪製標準曲線。轉入試樣測量,分別測定試樣空白和試樣消化液,每測不同的試樣前都應清洗進樣器。試樣測定結果按13計算。

5、精密度

濕消解法在重複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10%。

乾灰化法在重複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