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鷹功

飛鷹功

飛鷹功動作很簡單,只有一個動作,但在運動中卻全身上下左右關節無一不動。所以初練時,連續做5次就會使肩、胯、膝酸麻脹痛難忍,甚至氣喘流汗,連續做100次也不感到酸脹、喘氣、流汗,才算熟練,才是初步成功。由於只有一個動作,全身上下左右同時活動,而對雙臂雙手,雙腿雙腳、胸背頭面的要求又各不相同,所以先要將各部分的要求記住,好似學拳要記住一招一式的架子一樣,然後再進行練習。

預備

先取站樁式,雙足略寬於肩,足趾內扣,十趾與足跟著地,足掌提起,膝直。

雙臂下垂,手指向下,掌心向內,虛腋。

含胸,全身放鬆,豎項,百會頂天,垂簾,即目半閉,心平氣和,思想集中,自然呼吸。

勢起

站妥,先擺動雙胯,再轉動雙肩,然後上下一齊晃動,片刻,即斂神調息,呼吸微微、

心氣和平,無氣結雍滯之感,全身輕鬆。

先作下蹲勢,雙膝略內合,曲膝下蹲,大腿平,腳掌落地,隨即將內扣之雙膝鬆開。

展翅飛翔

(一) 上肢部分——肩關節向兩側鬆開,肘部上提,腕部下垂,手指向下。

當肘與肩齊時,兩腕部漸漸提起,肘部相反緩慢下降。

腕與肩齊時,手掌與手指漸漸提升,雙手手指以中指領先向左右側伸出,掌心向下,雙腕可略高於肩。

肘部隨雙手外伸而提起,使雙臂伸直成側平舉。

雙臂上舉,猶以山鷹展翅欲飛之勢。

(二) 下肢部分——當雙臂上舉時,足掌微微提起,雙膝漸漸伸直,雙胯隨勢上升。

(三) 胸背頭面部分——當雙臂上舉時,起腰、脊骨節節上升,後項豎起,百會頂天,

下頷內收,含胸似舊。

(四) 要求——全身自下而上逐漸升起,各部動作要協調,如電梯之載人,不可分離。

不管呼吸,久練之後呼吸自然與動作配合,變為升時吸,降時呼。自然配合後,能感

到動作緩慢,呼吸即深長、輕微;動作快速,呼吸即急促,淺短甚至出聲。

初練時,不管意識活動,但意識必然會注意身體的上下活動。一旦動作熟練,熱量隨雙臂在身體兩側出現,即可因勢利導,隨雙臂自下而上,不管經絡,不走線路,而是從腳底湧泉穴到腳跟,在身後沿著體表有氣感成片湧上,過雙肩,越頭頂百會穴,再隨勢從前面瀉下,至腳底。

扇翅下降

(一)上肢部分——左右雙臂側平伸到極點,雙肩似在逐漸脫開。雙臂伸長後,手指與掌首先下垂,向左右兩肋內抱,雙臂隨之逐漸下降,約成45度角,雙臂成弧形垂抱式。

雙臂下落,猶似山鷹扇翅下降之勢。

(二)下肢部分——雙膝略內扣靠攏,兩胯大骱自然向兩側外開,雙腿屈膝下蹲,大腿要平,如坐凳上,兩腳掌落地。

(三)胸背頭面部分——臉帶微笑,放鬆頭臉部肌肉。縮項,脊骨逐節放鬆下降,坐腰,軀幹保住正直。

(四)要求——全身放鬆,雙臂始終在兩側。呼吸與意識同前,初練時,肩、胯、大腿和雙膝有酸脹、痛麻等感覺或氣喘、汗流,可隨時休息。

收勢

雙臂降落,不再舉起,雙腿漸漸站直。雙膝微微彎屈,全身放鬆,意守湧泉,片刻,睜眼,做些頭面拍打動作即可自由活動。

動作雖只一個,一起一落也僅飛了一次,若連續不斷地飛,必將氣喘腿酸,這時可取站樁式休息。若初練時,5次而不氣喘腿酸,請檢查是否符合要求。

開始時,動作不一定協調,逐漸自能配合,勿操之過急;也可上下肢分開練習,熟練後再配合在一起練習。一旦上下配合,久練成熟,熟能生巧,即能加以發揮。

意念活動因勢利導,最後會感到身體表面熱氣蒸騰,似溫泉瀑布,自身後成片湧上,身前瀉下,此時若能全身儘量放鬆至極,使人柔如棉,似無骨,猶如隨風揚起,飄落。即能感到似山鷹凌空飛翔在雲霧之中。

意念活動只能因勢利導,不能強求。熱氣蒸騰的後涌前瀉,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它只靠意念與形體,不靠呼吸,只要做到快慢均勻,不使形意分離,定能產生這種自我感覺。

氣功要求因人而異,可能有人不適宜練這種功法,或練後覺得疲勞,或頭暈,可改為站樁式,意守腳底湧泉穴,直到既不疲勞,也不頭暈時再練。若因疾病而不適應,則需改練其它功法,不要勉強。

練此功也不必墨守成規,如腰,頸不適,也可扭腰,旋頸;眼睛有病,也可如山鷹覓食,左顧右盼;意念活動也可左起右落,右起左落;但對上下四肢,胸背頭面的要求不可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