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成偏形樹

風成偏形樹

風成偏形樹,是指因為迎風和背風的原因,從而使樹形發生不對稱的現象。

樹木面迎盛行風向的一側由於經常受較大風速吹襲,水分蒸發大大加速而使新生枝芽生長緩慢以至枯萎;而背風的一側仍能繼續生長,從而使樹形發生不對稱,氣候學上稱之為風成偏形樹。
一般說來,風並不影響樹木的生存,主要只影響其外形。
我在雲南植物園(西雙版納勐臘縣勐侖)見到一些樹木,它們的胸徑並不比一般人的胳膊粗多少,但卻可長到約20米高,顯然它們必然生長於無風或小風的環境之中。確實,附近僅96公里的景洪氣象站年平均風速僅0.5米/秒,西雙版納是我國最小風速區之一。
隨著風速的增大,如果各種風向機會均等,一般來說也不會對樹形發生重大影響,與靜風環境相比,僅僅是樹冠稍有不同程度地減小罷了。但是當風向比較單一,即當地只有一種盛行風向時情況就不同了:樹木面迎盛行風向的一側由於經常受較大風速吹襲,水分蒸發大大加速而使新生枝芽生長緩慢以至枯萎;而背風的一側仍能繼續生長,從而使樹形發生不對稱,氣候學上稱之為風成偏形樹。有些偏形樹很像倒放的掃帚,帚尖指向盛行風吹去的那個方向,成為活的氣候風向標。我1987年1月在昆明機場候機大樓前就見過這類偏形樹。應當說明的是,在昆明地區,雖然夏季盛行從印度洋上來的西南季風,冬季盛行來自西南亞的西南偏西風,即全年盛行偏西風,但一般情況下全市並無偏形樹發生。因為昆明市平均風速不大(年平均風速僅2.2米/秒),而且從南風到西風(按16方位統計)間的年平均風向頻率和只有43%,除了年平均靜風頻率30%以外,還有27%的其他風向頻率。但是在昆明機場候機樓前的植物小區里,由於它背倚巨大的東西走向的候機大樓,相當於半個狹管,偏西風速在此加大,並成為單一西風風向,才促使植物小區中多數樹木成了偏形樹。候機樓前通向停機場的道路兩側各有一株這樣的偏形樹,由於它們緊靠大樓,因而偏形程度最重。
但是,一般說來,在世界上,除了盛行風頻率特別高的信風帶和西風帶中的有些地區外,其他地區一般只有在狹谷或風口處才會有偏形樹存在。例如我1982年在橫斷山區考察時,曾發現下關市南郊正對西方漾鼻江河谷處有很多偏形樹存在。還有,從下關市到大理縣城10餘公里的公路上,相應蒼山山脈的每一個隘口,公路兩旁的行道樹也均呈偏形。不過這裡的偏形樹主幹並不彎,只是迎風面枝條極少甚至沒有。下關市南郊正對漾鼻江風口,風速最大的地區甚至背風側的林葉也難以生長,以至於逐漸乾枯死去。在橫斷山區考察中,我還在南北走向的瀾滄江河谷(德欽縣日咀村)看到了主幹向北彎的嚴重偏形樹木存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