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桃樹

題桃樹

《題桃樹》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是一首詠物詩,為公元764年(唐代廣德二載)杜甫再回成都草堂時作。此詩前六句賦寫草堂景物,後兩句慨嘆世事。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題桃樹
小徑升堂舊不斜,五株桃樹亦從遮⑵。
高秋總饋貧人食,來歲還舒滿眼花⑶。
簾戶每宜通乳燕,兒童莫信打慈鴉⑷。
寡妻群盜非今日,天下車書正一家⑸。

注釋

⑴題桃樹:並不是把詩寫在桃樹上,與“芭蕉葉上自題詩”以及一般“題壁”不同。這個“題”字兼有品題的意思。

杜甫杜甫
⑵小徑升堂:即升堂小徑,倒文以協平仄。舊不斜,原不斜,指一年多以前離開草堂時說的。不料這次回來,桃樹已大,遮斷了路,但不忍剪伐,所以說“亦從遮”。從,聽任。
⑶高秋總饋貧人食,來歲還舒滿眼花:此二句緊接上文,申明“亦從遮”之故。見得桃樹不僅有經濟價值,可以療飢;而且有審美價值,可以悅目。饋,是以食物贈人。用一饋字,寫得桃樹有情,新穎生動。總饋,是說靠得住,年年如此。杜甫經常挨餓,所以能體會到桃樹這種好處。來歲,猶明年。寫此詩時,桃花已過。
⑷簾戶每宜通乳燕,兒童莫信打慈鴉:此二句又由愛護桃樹進一步說到還應愛護他物。妙在結合眼前實景和日常生活,故不流於說教。物始生曰乳。乳燕,雛燕,這裡兼指將雛之母燕。通,是說捲起門帘讓燕子自由出入。杜牧詩:“燕子嗔垂一桁簾。”傳說烏鴉能反哺其母,故曰慈鴉。仇兆鰲註:“莫信,莫任其傷殘。”
⑸寡妻:猶言“寡人之妻”。群盜殺人,使得許多人的妻都成了寡婦。非今日,是說已成過去,不再是今天的事情了。車書正一家,是說國家正在混一車書,走向統一。《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同一的軌轍),書同文(同一的文字)。”這時安史之亂初定,嚴武再來鎮蜀,太平可望,故杜甫有此想法。但說“正一家”,而不說“已一家”,下語還是很有分寸的。

創作背景

張性《杜律演義》:“此作於廣德二年再至草堂之時。公自春末歸來,花期已過,故舒花待之來歲。末雲車書一家,是時北寇平,蜀亂息,而吐蕃退矣。朱注不解此意,謂追憶未亂以前故園桃柳者,失考。”

評析

仇兆鰲《杜詩詳註》:“杜詩有文不接而意接者,半寫題中景,半寫題外意,如《白帝城》詩‘雲出門’四句,本詠雨中景象,‘歸馬逸’四句,卻寫亂後情事。此詩上六賦草堂景物,下二則慨嘆世事,斷中有續,讀者固當善會。”
吳見思云:“因桃樹而念及貧人,因貧人而兼及鴉燕,因鴉燕而遂及寡妻群盜,相連而下。”
顧宸云:“題屬桃樹,寓意卻甚大。公一生稷契心事,盡於此詩中。以堂中作天下觀,以天下作堂中觀。”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