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存式自體輸血

預存式自體輸血是指術前採集患者血液或血液成分並加以貯存,當患者實施擇期手術或需要輸血時,再進行回輸的一種輸血方式。該輸血方式沒有嚴格的年齡及體重限制,用於限期手術的惡性腫瘤患者,可增加自身絕對血量,達到儘早手術、不輸或少輸異體血的雙重目的。

術前準備

1.詢問病史
(1)明確患者是否存在嚴重的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2)明確患者是否存在活動性感染疾病(包括腹瀉和急性腸胃炎)及靜脈穿刺點的局部感染。
(3)明確患者是否存在出凝血疾病史,及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套用情況。
2.體格檢查
常規檢查脈搏、心率、血壓等,心率宜在50~100次/分,少於50次/分或有心律失常者需由醫師進行再評估;收縮壓不宜超過180mmHg,舒張壓不宜超過100mmHg。
3.常規檢查
①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出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等;②檢查心電圖、胸部X線片等;③檢測ABO和Rh血型;④篩查愛滋病、B肝、C肝、梅毒等血液傳播性疾病。

適應證

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即可採用預存式自體輸血。
1.血紅蛋白(Hb)≥110g/L、血細胞比容(Hct)≥0.33,估計術中出血量大於血容量20%的擇期手術患者。
2.已對同種輸血產生免疫抗體且配血困難者。
3.曾有嚴重輸血反應病史者。
4.稀有血型(Rh陰性)者。
5.邊遠地區供血困難而可能需要輸血者。
6.因某種宗教信仰不接受同種異體輸血的患者。

禁忌證

1.手術日期不確定的。
2.貧血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為Hb<110g/L、Hct<0.33。
3.有全身性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或正在使用抗生素者。
4.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疾病的患者,如嚴重的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5.感染愛滋病病毒、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等血源傳播性疾病的患者。
6.有遺傳缺陷造成紅細胞膜異常、血紅蛋白異常或紅細胞酶缺陷,使自體血液在貯存期間易發生溶血的患者。
7.癲癇頻繁發作者。
8.曾有嚴重的獻血反應史。

實施

1.預存式自體輸血實施流程與異體血的採集、檢測、儲存、運輸、輸注規程相同,必須嚴格遵循國家“臨床輸血技術規範”。
2.採血前須查血常規,結果為血紅蛋白≥110g/L、Hct≥0.33即可採血。
3.擇期手術前4~5周開始採血可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使紅細胞再生,每周或隔周一次,兩次採血時間間隔不少於3天,採血可持續到手術前3天。每次採血量不超過血容量的10%~15%。
4.患者手術延期或需要較大量自體血,可採用“蛙跳法”採血。
5.採集血液時,應在血袋上標明患者姓名、住院號、採血時間、採集者雙簽名等信息。
6.自體血的採集及輸注僅限於患者本人,不能用於其他患者或其他用途。
7.當自體血沒有或不能完全回輸,應繼續在輸血科保存至失效期,然後毀棄。
8.自體血回輸後出現細菌污染反應、溶血等輸血不良反應,立即停止輸注,追查病因並記錄。

不良反應

1.溶血反應
多見於回輸已解凍的冷凍紅細胞,解凍時脫甘油不徹底所致。
2.循環超負荷
多因回輸血液的速度過快所致,比較少見。
3.其他
細菌污染血袋而導致菌血症的危險仍然存在。

注意事項

1.採血過程消毒、穿刺等應嚴格的無菌操作。
2.老年人、兒童不是自體採血的禁忌證,但體重小於<25kg的兒童操作困難且不易配合,不推薦實施預存式自體輸血。
3.為預防預存式自體輸血引起的貧血,患者在術前可服用鐵劑和促紅細胞生成素等。
4.在採集自體血期間,推薦口服鐵劑和食用富含鐵的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