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龍旗

頌龍旗,清朝陸軍軍歌,清朝官員們也用這首軍歌權代國歌,誕生於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

背景

1880年,清政府駐英國大使、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上演奏國歌,甚為羨慕和感動。他覺得中國也應當有自己的國歌,於是上奏朝廷,呈上自己擬就的《國樂草案》,並為國樂定名為《普天樂》,但未能獲得批准。

頌龍旗 頌龍旗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首臨時國歌,誕生於1896年。那一年,清政府派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為特使,去西歐諸國和俄羅斯訪問。在外國政府舉行的歡迎儀式上,因沒有中國國歌,李鴻章十分尷尬。為避免再度尷尬,李鴻章遂讓隨員用一首古曲填詞,作為國歌。詞最後定為唐朝詩人王建的絕句:“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由於這是李鴻章首創的,後人稱之為《李中堂樂》。但李鴻章回國後,這首歌曲並沒有被清政府正式使用。

1906年,清政府成立陸軍部。陸軍部譜制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清朝官員們就用這首軍歌權代國歌。

詞為:

於斯萬年,

亞東大帝國!

山嶽縱橫獨立幟,

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徽,

唱我帝國歌!


頌龍旗 頌龍旗
頌龍旗 頌龍旗

※"兆"原指一萬億(),歌詞裡面的“兆”表示一百萬()。

這首歌成為代國歌,每當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用此歌代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