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翎

頂翎

頂翎是清官員、貴族冠飾。清制,武職五品以上,文職巡撫兼提督銜及派往西北兩路大臣,以孔雀翎為冠飾,綴於冠後,稱花翎,除因軍功賞戴者外,離職即摘除,花翎有單眼、雙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圓花紋)之別,除貝子、固倫、額駙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雙眼花翎外,品官須奉特賞始得戴用,一般為單眼花翎。

頂翎
拼音:
解釋:1.即花翎。清代冠飾上向後下垂拖著的孔雀尾翎羽,故又稱"孔雀翎"。尾端有像眼睛而極燦爛鮮明的一圈,叫做眼。有三眼�p雙眼�p單眼之分。沒有眼的叫藍翎。清初,花翎只賞給得朝廷特恩的貴族十大臣,鹹豐以後賞戴甚濫,又開捐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