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子廟

韃子廟,嚴格的說應該叫蒙古廟,因為歷史的原因,留下了韃子廟這一地名。 位處的這片地方雲杉滿山,水草豐茂,是牧民放牧的好地方。 因為年代久遠,同進又是這片山區僅有的地物標誌,所以這個山區地片也稱“蒙古廟”。

韃子廟,嚴格的說應該叫蒙古廟,因為歷史的原因,留下了韃子廟這一地名。
韃子廟位於石河子市南約70公里處,為天山山脈余脈。這裡道路曲回,山勢險峻,幽谷縱橫,千峰竟秀,樹木參天,泉涌草綠,花香鳥語。哈薩克民族風情濃郁。是人們消閒渡假的好去處。
當年元朝蒙古大軍西征時,成吉思汗率幾十萬鐵騎路過這裡,只見山頂白雪皚皚,山腰雲絮飄飄,百鳥齊唱,百獸齊鳴。征戰戈壁大漠一生的可汗,被如此迷人的風景陶醉了。這時,一個隨身喇嘛跪地奏請,在此建廟,以保大軍此征戰成功。大汗當即下旨,於是一座喇嘛廟便拔地而起,留於後世。蒙古廟(韃子廟)歷經滄桑,已不復存在,僅留下個地名,但其周圍風景依然迷人。
蒙古廟遺址又傳說是蒙古族牧民過去聚會、拜天、求神、賜福的地方。據調查口碑和《妥來縣誌圖說》記載:“佛爺堂”(即現今蒙古廟遺址)始建於明代後期。位處的這片地方雲杉滿山,水草豐茂,是牧民放牧的好地方。因此當時在這裡放牧的蒙古族牧民很多。在封建舊時代人們在“依天作主宰,靠神來賜福”的封建思想指導下,為了有個求神賜福的地方,所以就從手集資建起這座“山中廟宇”。
蒙古廟隨著時代的變更,年代的久遠,廟宇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只有原址大青石壘的房角牆根還在,所以名稱也幾經多變。真正的名稱叫“佛爺堂”,清代叫“韃子廟”。1983年地名普查時把“韃子廟”這個貶義名稱改為“蒙古廟”。因為年代久遠,同進又是這片山區僅有的地物標誌,所以這個山區地片也稱“蒙古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