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百里洲

革命百里洲

《革命百里洲》是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瑜。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平裝: 3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0654413
條形碼: 9787500654414
尺寸: 23.6 x 16.2 x 1.8 cm
重量: 399 g

作者簡介

趙瑜,生於山西上黨,原籍河北安平。著有報告文學《中國的要害》、《太行山斷裂》、《但悲不見九州同》、《第二國策》等,參與並推進了當代報告文學的發展,尤以中國體育三部曲《強國夢》、《兵敗漢城》、《馬家軍調查》影響深遠。近年兼做影視紀錄片編導,多次獲大獎。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獎勵。現為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胡世全,湖北宜昌人。下過鄉,讀過大學,在三峽里當過鄉村教師。曾在《當代》等雜誌報刊發表中短篇小說和散文。出版有小說集《半條街風暴》,紀實文學《三峽移民行》(與人合作),散文隨筆集《一個人的三峽》和《三峽,最後的見證》。撰寫過幾十集電視專題片,與中央電視台、湖北電視台合作過關於三峽的紀錄,是《正大綜藝·三峽宜昌篇》的策劃人和撰稿。現為文學編輯、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內容簡介

《革命百里洲》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描述了國共革命運動的風雲變幻,重新展示了幾十載貧富恩怨與驚濤駭浪,大江孤洲,推演上世紀國共鬥爭的血雨腥風,寫人性,道人道,探問長江農人命運,評地畝地權,重溫鄉村土地悲歌。
《革命百里洲》寫的主要是民國時期發生在孤洲上的故事。可以說從清末到完成土地改革,是這個島有史以來變化最大的階段,很有代表性。在這段時間內,一方面是自然災害,水患頻仍,另一方面歷史衝突又引發了激烈的社會矛盾。矛盾裡面有國民黨、共產黨、土匪、日本鬼子、老百姓,還有抗日遊俠、新四軍、商幫、黑勢力。種種勢力都在島上表演。民國是自晚清以來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中歷時半個世紀的重要歷程,而這段歷史對於我國的國情以及長江流域農人的命運,至今尚未研討清楚,對於近現代史的重新認識和更加真實的開掘是有意義的。

媒體評論

引子
從1998年夏天起,我們幾番踏上長江中游這孤島,先是度過了那段嚴酷的夏季洪荒,後來又度過了一個秋天和一個寒冬。孤島賜予我們歷史與現實的悠長故事,既華美且深重。江風獵獵,紅日升沉,舟楫搏浪,農夫雄深,這許多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初始在我們胸中激盪不息,然後漸次沉澱,最終從心底涌溢而出。
江水西來東去,拍打著堤岸,發出響動,孤島默然。高出江水三米多,便是肥黑的泥土,翻騰著千百年的腐腥氣。魚鱗牛角,獸骨人屍,殘犁斷劍,朽木枯枝,農家在耕種時節,對於這一切並無須細辨,深翻下去碾作肥塵,放水插秧好長禾苗,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赤腳人就這樣書寫著波瀾壯闊的田野史詩。
悠悠,不廢江河萬古流,重歸百里洲。
這聳立在大江中心的孤島就叫百里洲。滾滾長江從三峽奔涌而出,挾天下霸王氣,辭巴蜀而入荊楚,一過宜昌葛洲壩,漸呈浩蕩之勢,水面越來越寬闊,如潮似海,向東向東,誰可阻攔誰可擋?正是百里洲,如一艘不沉巨艦,抓牢了江底千年石,力劈大江為南北。江濤自此處枝分為二,發獅吼,抖怒濤,呼嘯過島又合二為一,向著荊州涌去。因而這古老縣府,便叫做枝江縣。往東,是松滋、江陵、沙市、石首、監利、公安、赤壁、洪湖、嘉魚、武漢……
百里洲上,沃土縱橫,當是大江肆意打造,千百年沖積泥沙所致。蒼天憐惜缺田少地的農人,賜給荊楚祖孫一塊通靈寶地,是無私的大自然與勤奮的華夏民族和諧共建的結晶。
數年前,趙瑜和胡世全首次渡江登島,對這裡的一切都極陌生。恕我眼界狹窄,此前在湖北省有關江防史料中,在朋友們的言談交流里,從來沒有聽說過“百里洲”這個地名。胡世全先生是湖北本土作家,久居宜昌,他也只是在知青插隊時代,聽說此地知青的工分高於湖北所有農村,每個全工可在一塊錢以上,其餘事則一概不詳。早年間學大寨運動席捲全國,大寨已成全國農村典範,而大寨人的工分也勉強達到每工一元錢以上。可見百里洲曾經是一個富庶的好去處。人民公社集體化時節,北方農民們知青們,隱隱約約聽說長江中游地區某社隊的工分可達一塊多錢,一年竟可收入三四百元,天天吃大米,便如同夢裡天堂,感嘆自家命不好,生在了貧瘠的苦寒地方,這輩子也趕不上幸福的湖廣人了。
百里洲的人民幸福嗎?登島後第一件事,便和當地鄉官上堤走動。我們沿大堤行進。這堤壩圍繞全島一圈,達70公里有餘。駐足堤上,望四面驚濤駭浪,始知這堤壩實在是島上近10萬百姓世世代代的保命堤,一旦決口,無路脫逃。每年夏季秋季,大江漲水不止.江道河床逐年升高,濁浪撲堤濕腳,堤內一如平底鍋盆,長江水位明顯高於全島,決堤沒頂,人必如螻蟻,如魚鱉,如敗葉,如片瓦……
歷史上,百里洲原是個被江河切成塊的洲灘,有99小洲之說。只因沃土豐饒,太誘惑官民,故屢建城郭,又因江流肆意,城基屢建屢潰。至明初,大洲小洲漸漸淤連成巨洲。這時有一位叫龔春台的人,他首倡洲民開始了築堤永固的壯舉,最終把百里洲的歷史物化成一個滄海桑田的整體。龔春台就是百里洲人萬代景仰的先爺。
……

目錄

引子
第一章堤畔碎屍
乙亥大水史冊赫然,長嘆天災亦恨人禍。江南世代多魚米,沙洲一年兩洪荒。七月首淹洲民忍耐,貪堤紳留下性命,新垸虛築再毀秋水,二茬糧盡沒汪洋;腐敗滌災難,絕望伴兇殺。彪形大漢頭裡走,憤怒災民提刀來。朱翼芝自投牢獄保殘命,楊亞洲不捨田契刀下亡。鄂省堤防巨款.八次掠奪驚心。大火映南天,碎屍染碧水;自然災害疊加貧富衝突,農民暴力推演革命初瀾。
第二章滄海桑田百里洲
悠悠古代史,深深戀土情。文化厚重農耕成熟,良田肥灌斯民根本;千年富庶畝產水稻四百斤,最早頒布中國標準度量衡。天賜沃土,豪紳率眾奪灘頭,撒豆成金,連年械鬥保囤墾;冀豫爭晉水.炸斷紅旗渠。田抵江心晚清協定,宗族熱血鑄出章法。垸土定大戶出、農民情願思安求穩,不破產不革命、江南罕有起義風雲。
第三章金導銀碼頭
世紀初興抗戰前,農商繁榮紅半天。古來富庶地,漁港萬舟發;劉巷人多,馮口錢多,陳老闆銀洋用秤稱,佳肴豐盛.碼頭興隆,朱師傅高唱素菜歌;民國初年創建汽輪航運,二十年代推出電燈汽車。八大行幫通四海,商會信譽達三江。資本積累工人上萬,寶島城鄉日進斗金。掌柜夥計皆和睦,共繪《清明上河圖》。舊歲榮華今再憶,竟嘆蕭條不如昔。
第四章一支手槍與四個叛徒
辛亥革命顛覆帝制,誰來填補權力真空?王天培駐軍留訓令,國民黨基層建組織。王昌麟知難而退,共產黨鄉村紮根。段德昌首戰奪槍拉農會,百里洲殺出前衛非黨人;先革命,後入黨,張子明夫婦勇獻身,力量殊,風雲變,困境中戰友多叛徒。理想高於天,現實險如獄;革命開端勢兇險,農工啟蒙路正長;從來歷史演荒唐,江洲上下嘆悲傷,國共兩黨真忙。
第五章叢吃大戶到殺士豪
災荒瘟疫萬戶哀,北土南國福同來。神靈官府皆罷廢,專吃大戶騷亂開。饑民如匪,匪即饑民;地下黨乘勢促運動.徐國炎率眾吃太公;警賬黨員違紀,當場槍斃不饒。傳統吃大戶不殺不搶,如今鬧革命生死衝突;沈民骨幹加入紅軍.階級斗爭烈焰升騰。血緣宗族撕毀面紗,鄉村秩序從此破壞;蘇維埃政權戰火中建立,游擊隊武裝江岸上出征。暴動曠日持久,敵我陣線分明。
第六章蘇維埃失敗
熱衷農民暴動,依賴內體殺傷,注重打擊破壞。一味攻占城邦。蘇維埃社會基礎薄弱,共產黨民眾支援日稀;江洲傳統牢固,鄉里體制頑強。毛澤東力主節制漸進,蔣介石強調保甲忠誠。江岸處處成焦土,騾馬馱夫亦恐慌。極“左”引發農民仇怨,鏟共竟至爆炒心肝;土地革命流產,頭顱熱血城頭濺,中共新政失敗,先軀含恨大逃亡。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