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苦苣苔

非洲苦苣苔

非洲紫羅蘭又名迷堇,原自非洲.一八九二年被人發現.在短短九十年間,全世界普遍種植,品種增至二千多.在坦喀伊加有一省名叫烏薩拉(Usambara).當地的區長是瓦路頓.聖保羅男爵(Baron Walton Von Saint).他自幼受父親的薰陶,對植物很感興趣,一次在距離坦加(Targa)市的樹林中,他發現有一種矮生的草本植物生長在石灰石裂縫中的腐植土裹.這植物開單瓣藍色花,花形很美

非洲紫羅蘭的介紹
非洲紫羅蘭又名迷堇,原自非洲.一八九二年被人發現.在短短九十年間,全世界普遍種植,品種增至二千多.在坦喀伊加有一省名叫烏薩拉(Usambara).當地的區長是瓦路頓.聖保羅男爵(BaronWaltonVonSaint).他自幼受父親的薰陶,對植物很感興趣,一次在距離坦加(Targa)市的樹林中,他發現有一種矮生的草本植物生長在石灰石裂縫中的腐植土裹.這植物開單瓣藍色花,花形很美,這就是最初發現的(非洲紫羅蘭).
非洲堇屬(學名:Saintpaulia),也稱作非洲紫蘿蘭(AfricanViolet),是苦苣苔科下的一屬,廣泛用於裁培園藝等。非洲紫蘿蘭為雙子葉植物,即種子有兩片子葉;花瓣數目為四、五或其倍數。
非洲紫羅蘭的形態特徵
非洲堇為多年生草本。無莖,全株被毛。葉卵形,葉柄粗壯肉質。花1朵或數朵在一起,淡紫色。全株有毛;葉基部簇生,稍肉質,葉片圓形或卵圓形,背面帶紫色,有長柄。植株小,被毛,草本,通常無莖。葉密集簇生,具長柄。花1朵~6朵簇生在有長柄的聚傘花序上;花有短筒,花冠2唇,裂片不相等,花色多樣,有白色、紫色、淡紫色或粉色。花兩側對稱,紫絳色、白色或粉紅色。全年大部分時間開花。蒴果,種子極細小。近年來,栽培品種繁多,有大花、單瓣、半重瓣、重瓣、斑葉等,花色有紫紅、白、藍、粉紅和雙色等。同屬觀賞種有白花非洲堇和大花非洲堇。
花色:已登記品名種類的非洲紫羅蘭超過9000種,原有的24種藍色花朵,在發現後的100年中,開始出現了黃色、橙色、白色等各色變異株。而且,每年有200種以上的新品種出現。花期:春~秋,冬天如果光線充足也會開花。
非洲紫羅蘭的生態習性
非洲紫羅蘭原產非洲東部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夏季怕強光和高溫。生長適溫為16~24℃,4~10月為18~24℃,10月至翌年4月為12~16℃。白天溫度不超過30℃,高溫對非洲紫羅蘭生長不利。冬季夜間溫度不低於10℃,否則容易受凍害。相對濕度以40%~70%較為合適,盆上過於潮濕,容易爛根。空氣乾燥,葉片缺乏光澤。非洲紫羅蘭夏季需遮蔭,葉色青翠碧綠;冬季則陽光充足,才能開花不斷;雨雪天加輔助光對非洲紫羅蘭的生長和開花十分有利。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或泥炭土。
非洲紫羅蘭(學名:Saintpauliaionantha)又名非洲堇,是苦苣苔科非洲苦苣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無莖,全株被毛。葉卵形,葉柄粗壯肉質。花1朵或數朵在一起,淡紫色。栽培品種繁多,有大花、單瓣、半重瓣、重瓣、斑葉等,花色有紫紅、白、藍、粉紅和雙色等。喜溫暖氣候,忌高溫,較耐陰,宜在散射光下生長。面肥沃疏鬆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原產東非的熱帶地區,植株小巧玲玫,花色斑斕,四季開花,是室內的優良花卉。是國際上著名的盆栽花卉,在歐美栽培特別盛行。
非洲紫羅蘭的品種分類
常見品種
常見品種有大花、單瓣、半重瓣、重瓣、斑葉等,花色有紫紅、白、藍、粉紅和雙色等。常見的栽培品種有單瓣種雪太子(SnowPrince),花白色;粉奇蹟(PinkMiracle),花粉紅色,邊緣玫瑰紅色;皺紋皇后(RuffledQueen),花紫紅色,邊緣皺褶;波科恩(Pocone),大花種,花徑5厘米,花淡紫紅色;黛安娜(Diana),花深藍色。半重瓣種有吊鐘紅(FuchsiaRed),花紫紅色。重瓣種科林納(Corinne),花白色;閃光(Flash),花紅色;藍峰(BluePeak),花藍色,邊緣白色;極樂(DoubleDelight),花藍色;藍色隨想曲(BlueCaprice),花淡藍色;羞愧的新娘(BlushingBride),花粉紅色。觀葉種露面皇后(ShowQueen),花藍色,邊緣皺褶,葉面有黃白色斑紋;雪中藍(BlueBoyintheSnow),花淡紫色,葉有白色條塊紋。同屬觀賞種有白花非洲紫羅蘭和大花非洲紫羅蘭。
栽培品種
常見的品種有果霜(RazzberryFrost)、半夜(Midnight)、虹尾(Rainbow`sEnd)、明空(SheerHeaven)等。另外,還有變種白花非洲堇(varalbescens)、大花非洲堇(var.grandifiora)和斑葉非洲堇(Var.variegata)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