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

非小細胞肺癌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約占肺癌總敉的80-85%,可進一步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和大細胞癌。近年來非小細胞肺癌發病率不斷增高,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全球,都已成為致死率最高的腫瘤。

基本信息

1、 簡介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約占肺癌總數的80-85%。它是一種異質性腫瘤,可進一步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和大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

肺鱗癌是一種顯示角化和細胞間橋的惡性上皮腫瘤,約占肺癌的40%,與吸菸有密切關係。
腺癌:
肺腺癌是具有腺樣分化或有癌細胞產生粘液產物的惡性腫瘤,其生長方式可分為腺泡狀、乳頭狀、細支氣管肺泡狀、伴有粘液的實行腺癌和伴有混合亞型的腺癌。肺腺癌占肺癌的20-30%。
大細胞肺癌:
大細胞肺癌亦稱為未分化大細胞肺癌,是一種缺乏小細胞肺癌、腺癌或鱗癌細胞分化特點的未分化惡性上皮細胞腫瘤。此型肺癌約占肺癌的15%。

2、 流行病學特徵:

肺癌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病率不斷增高,成為致死率最高的腫瘤。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2012年全球肺癌新發病例約180萬,占到全部腫瘤類型的13%。國家癌症中心估計,2015年中國肺癌發病例數共733300例,其中男性509300例、女性224000例;同年,中國死亡的肺癌病例數共610200例,其中男性432400例、女性177800例。

(一)年齡、性別分布特徵:

肺癌發病和死亡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一般40歲以後上升明顯,75歲左右達到高峰,然後有所下降。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統計數據都顯示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為男性高於女性。

(二)地區分布特徵:

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地區差異很大。男性肺癌發病最高的地區有歐洲、東亞、北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發病最低;女性發病最高的地區為北美、北歐、西歐、澳大利亞/紐西蘭地區以及東亞。我國肺癌死亡率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特徵是:由北向南、由東向西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大城市、中等城市、東北及東部沿海一帶肺癌死亡率較高,而西北和西南地區較低。我國肺癌成像差異較大。

(三)職業分布特徵:

肺癌是職業癌中最重要的一種。目前較肯定的職業性肺癌包括:石棉、砷和砷化合物。鉻及化合物、錫及化合物、鎳及鎳化合物,氯甲醚所致肺癌和焦爐工人肺癌等。

3、 症狀和體徵:

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表現因原發腫瘤的部位、大小、類型、是否侵犯或壓迫臨近器官以及有無轉移的不同而異。常見的臨床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腫瘤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症狀:如咳嗽、血痰、胸悶、胸痛、氣促、發熱、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晚期出現惡病質等。
(二)、腫瘤外侵與轉移的症狀: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徵、霍納綜合徵、潘寇綜合徵、累及喉返神經引起聲嘶、腦轉移出現頭痛、嘔吐、偏癱;骨轉移引起相應部位的持續性疼痛等。
(三)、肺癌的伴隨症狀:肺性肥大性骨關節病、類癌綜合徵、男性乳房發育。
小細胞肺癌(SCLC)的臨床特徵與非小細胞肺癌的基本相同,但是其臨床過程和疾病的自然病程明顯快於非小細胞肺癌,許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就出現遠處轉移。
從上述描述可見,肺癌的症狀沒有特異性,與許多呼吸系統的疾病的臨床表現近似。因此,依靠症狀學來診斷肺癌,關鍵在於對肺癌的警惕性。凡是超過兩周經治不愈的呼吸道症狀,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4、 診斷

肺癌的診斷是治療的前提,正確的治療方案和良好的治療效果依賴於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肺癌診斷的過程應包括普查、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以及肺癌分期。
根據各種影像學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而得出的臨床症狀表現是診斷肺癌的有效依據,但只有以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為依據的診斷,才能對該病最終確診。若是該證據的診斷是無法視為確診的。臨床診斷非小細胞肺癌的方法,一般都要依據從無創到有創、從簡單到複雜的原則進行。 

(一)、X線檢查

目前仍然是發現、診斷肺癌和提供治療參考的重要基本方法。常用的X線檢查方法包括X線胸部透視、胸部正側位片、體層照片。

(二)、CT檢查

胸部CT檢查目前已成為估計肺癌胸內侵犯程度及範圍的常規方法,尤其在肺癌的分期上,更有其無可替代的作用。其他部位包括腦、肝、腎上腺的CT檢查,主要的目的是排除肺癌相關部位的遠處轉移,一般是在臨床懷疑轉移時才進行檢查。

(三)、MRI檢查

胸部MRI檢查的最大特點是較CT更容易鑑別實質性腫塊與血管的關係,而且能顯示氣管支氣管和血管的受壓、移位與阻塞。

(四)、PET-CT檢查

該檢查價格較高,主要用於排除縱隔淋巴結和遠處轉移。

(五)、肺癌的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

肺癌的確診必須有組織學或細胞學依據,細胞學檢查是目前診斷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目前最簡單、方便的診斷方法。根據標本來源不同可以分為痰細胞學檢查、胸腔積液癌細胞學檢查、經皮細針肺穿刺細胞學檢查、鎖骨上增大淋巴結或皮下結節的穿刺塗片細胞學檢查。臨床醫生可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做選擇。

5、 鑑別診斷

肺癌應與下列疾病鑑別:肺結核、肺炎、肺部良性腫瘤、縱膈腫瘤、結核性胸膜炎。

6、 非小細胞肺癌存活期

非小細胞肺癌晚期能活多久取決於腫瘤細胞的惡化程度,良性腫瘤通常可以被切除,不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惡性腫瘤容易擴散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其治療也是非常困難的,患者的預後也比較差。 
非小細胞肺癌早期階段的病人約三分之一的患者通過外科手術就能治癒。在發生了腫瘤轉移的病人中,存活的時間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這主要取決於肺癌的擴散範圍、病人身體狀況,以及治療方案的有效性。
過去十年中,基於驅動基因標誌物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使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診療水平有巨大提高。

7、 非小細胞肺癌的危險因素

非小細胞肺癌與其他惡性腫瘤一樣,是環境因素與內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其確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認為,下列因素與肺癌的病因有密切聯繫,如吸菸、空氣污染、職業因素等。

(一)、吸菸

吸菸被認為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國內外大量研究說明吸菸與肺癌危險性之間存在明顯的劑量效應關係,具體的危險性與每日吸菸量、吸菸年限、菸草種類、開始吸菸的年齡有密切關係。

(二)、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國部分省市環境保護監測研究指出,我國城市居民肺癌死亡率與城市大氣污染有密切關係,大氣污染越嚴重,肺癌的患病率與死亡率越高。

(三)、職業危害

接觸砷、鉻酸鹽、鎳、石棉、煤焦油、雙氯甲醚等的工人或工種肺癌發病風險較高。

(四)、營養因素

有研究指出,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的缺乏與肺癌發病有關,但是尚未得到證實。

(五)、電離輻射

(六)、既往肺部疾病

(七)、肺癌家族史

(八)、肺癌的遺傳易感性

9、 腫瘤的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即病因預防,從腫瘤的發病趨勢看,不良的生現代生活方式是癌症發病的誘因之一,所以應積極倡導不吸菸、不酗酒、不食霉變食物,以預防肺癌和肝癌的發生。避免長時間接觸放射線,有毒氣體,加強環境保護,減少噪音污染,不暴飲暴食,限制動物油脂的攝人,提倡規律睡眠,修身養性,保持心態平衡和情緒穩定。
.
二級預防: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篩選高危人群,警惕危險信號:如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嗆咳、痰中帶血,應警惕肺癌的發生,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三級預防:對於已患腫瘤的病人,應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正確治療,減少併發症和合併症,正確進行康復訓練,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對早中期癌症病人應及早手術治療;對於失去手術機會的病人應採取化療、放療、中醫中藥、免疫支持等姑息療法,並做好化療和放療的監護,減少毒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臨床腫瘤學高級教程[M].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
2、 SiegelR,NaishadhamD,JemalA.Cancerstatistics,2012[J].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2012,62(1):10-29.
3、 ChenW,ZhengR,BaadePD,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2015[J].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2016,66(2):115-132.
4、 Non-SmallCellLungCancerTreatment–HealthProfessionalVersion: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