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電影手冊[電影類專業圖書]

《青年電影手冊》是國內第一本以影評、導演對話、電影理論和電影創作與參展指南的專業性圖書,以“網聚電影人的力量”為目標,關注新人的成長發展和中國電影商業和藝術方面的新浪潮趨勢。現任主編為程青松。社會愈加開放使得外來學術的譯介(作為必要的可參考思想資源)和本土信息的獲取(作為批判主體的認知-體驗平台)成為可能,我們認為電影批判主體(批判者本身)的認識、認知、洞察與感受能力達到與其自身使命相當的水平,而充分展示了其內在矛盾與張力的電影批判客體自身的總體化(薩特語)為批判主體形成思想提供了前提。

青年電影手冊簡介

《青年電影手冊》作為國內第一本以影評、導演對話、電影理論和電影創作與參展指南的專業性圖書,力圖關注中國電影商業和藝術方面的新浪潮趨勢,關注新人的成長和發展,同時進行“青年新銳電影展”的策展活動,以“網聚電影人的力量”為目標,目前已經集合了海內外30多知名影評人加盟撰稿,我們將依託於網際網路(如中文電影維基),持續出版,形成本土化的電影手冊評論派和創作派,激勵更多熱愛電影的朋友成長和發展。

電影理論

論作者策略

安德烈·巴贊的遺產

電影之惑

介入一個真實

“結構”綜合症

靜止與流動的影象:歷史的神話與人的神話

樸質的開端:《神女》

我們可能的銀幕形象

華語電影

《夢想照進現實》:徹頭徹尾的八卦電影

《東京審判》:審給誰看?

《瘋狂的石頭》:流氓無產者對中國電影的嘲弄

《黃金甲》;市場之下的“黃金甲“

《江城夏日》:城市的苦澀漫遊

《賴小子》:比石頭更商業

《綠帽子》:愛情是生活的幌子

《落葉歸根》:崇高名義下的低俗秀場

《新街口》:始於包子鋪,終於保險套

《站台》:你是尹瑞娟,我是崔明亮

《租期》:回望鄉土

《圖雅的婚事》:“覓婿養夫”提煉出普通人性人情

《最好的時光》:如蘭花靜靜綻放

《結果》:等待與拒絕

《馬背上的法庭》:並非“國徽”這么簡單

《掩埋》:2010年最值得關注的中國紀錄片真想不能被掩埋

專題:《三峽好人》

《三峽好人》:生活是一片江湖

《三峽好人》:超現實色彩呼應時代

浪奔浪急中的三峽好人

“三峽好人”的失誤與賈樟柯應負的責任

專題: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 之香港電影

作為“跨境視覺”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二十年

一個導演的勝利:杜琪峯

和諧“黑社會”

我家城事

《放逐》:銀河不再難以想像

歐美電影

《007皇家賭場》:我們需不需要一個全新的“鐵金剛”

《碟中諜》十周年紀念

《壞痞子》:默片、新浪潮及黑色浪漫

費里尼的《八部半》

奇異家庭的南瓜馬車《陽光小美女》

《朱爾與吉米姆》:女人只愛自己

電影節指南

電影:一個需要用愛和一生去追逐的夢想

全球電影節參展指南

電影筆記

精緻的平庸:論當前藝術電影的某種傾向

影象奢華的沉淪:有關中國武俠大片

外熱內冷的假性探索:綜論2006年中國電影

電影對話

上海獨立影評人卡夫卡陸先生

香港電影研究學者張燕女士

中國新獨立電影批評人歐陽江河

北京電影學院學者、獨立電影推動者張獻民先生

第六代導演王超先生等

手冊推薦

未來最有潛力的導演

最值得關注的作品

最有價值的電影圖書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攻讀指南

電影從DV創作訓練開始

青年電影手冊第一輯

2007年第一輯,主要關注了新的電影理論觀點,2006——2007年的年度的華語電影趨勢,同時我們也專訪了網路已故影評人卡夫卡陸,以此文章紀念他的過早離世。2009年我們即將出版第二輯,主要關注2008年的華語電影,以及新的創作動向,獨立電影和記錄片等。

青年電影手冊第二輯

作者介紹

程青松,青年編劇,電影批評家。擔任編劇的電影有《電影往事》、《沉默的遠山》、《叢林無邊》、《幸福成本》、《晚安重慶》等;著作有《國外後現代電影》、《我的攝影機不撒謊——先鋒電影人檔案》、《看得見的影像》。2009年出任《青年電影手冊》主編。

第二輯內容提要

踏入2009年,回顧2008年中國電影環境,我們深深感覺到中國電影批評實際上也已經站在轉折點上。下面的文字將大致說明《電影手冊》的立場和意見,也將說明我們對電影批評環境的期望與呼籲。

我們對中國電影批評的幾點看法

一,缺少自覺的反省,電影批評變成歌功頌德的工具,致力於營造“兒童化的世界”,走向低俗,去製造廉價的甚至欺騙性的“歌舞昇平”。缺少對電影內容及形式的理性懷疑和反思。

二,市場經濟所特有的牟利傾向驅使電影批評機構和個人純粹為金錢而評論,淡化乃至忘記了自己所承擔的批評責任,任意炮製“電影票房泡沫”,淪為商業的“皮條客”,理論成為論證票房至上的工具。

三,被主流媒體操控主導了主流輿論,電影批評語言風格呆板,簡單地模仿、照搬、甚至挪用外來理論資源,不再遵循理論自身的邏輯(科學邏輯與創造邏輯),而必須遵循媒體的邏輯(一切以主流輿論為轉移)。

四,批判地反思電影的目的在於批判地重構電影,對這一點,從法國新浪潮的巴贊、特呂弗到台灣新電影 焦雄屏、吳念真,所有真正的影評人都不曾諱言,而中國電影批評僅僅停留在思想的表達上,實踐性不足。

五,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紀念日,謝晉導演去世也令我們感覺哀傷,特發朱大可先生對謝晉電影進行批評的文字,這恰好是我們對謝晉導演真誠的紀念。

六,2009年,當《南京南京》這樣一部商業消費國恥的怪胎電影以買斷一切媒體資源的方式恣意污染我們的視聽的時候,我們深知中國電影批評的道路還極其漫長。因此我們將崔衛平、郝建、朱大可、張獻民,杜慶春,鈄江明,李多鈺等電影批評家的文字鄭重地推出,也算是為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做一點我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青年電影手冊》也將以“批評”的姿態持久、深切地關注中國所有的電影。

我們正面臨的電影批評環境

社會愈加開放使得外來學術的譯介(作為必要的可參考思想資源)和本土信息的獲取(作為批判主體的認知-體驗平台)成為可能,我們認為電影批判主體(批判者本身)的認識、認知、洞察與感受能力達到與其自身使命相當的水平,而充分展示了其內在矛盾與張力的電影批判客體自身的總體化(薩特語)為批判主體形成思想提供了前提。主客體達到了歷史所能容限的成熟度,這應該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

我們期待的改變與我們的決心

第一,反省性的批評首先是對觀眾習以為常的,或電影工作者有意為之、刻意雕琢的電影藝術的批評,同時,也是對電影藝術由以呈示或掩飾的社會現象的批評。

第二,科學的批評思維必須具有獨立的、非依附性的品格,以自由意識的充分展開為前提、為基礎,理論地把握批評客體達到的客觀性、系統性。

第三,立足於對本土社會生活現象、新工業文明時代及電影作品的關係在張力性質上的深刻把握,創造性、構建性地發展出獨屬於自己的批評話語系統,形成既能包容電影藝術的統一性、又著力於中國電影批評與文化省思的強有力的解釋框架和知識體系。

第四,以電影批評影響電影創造乃至推進電影創造,是獨立批評的核心意義所在。

對我們來說,電影不僅僅是藝術,電影也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相信中國電影有更多可能的作為,我們渴望得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給我們精神上的支援。

目錄

前言:

青年電影手冊的立場與態度(程青松)

一、主流電影單元

(1)《集結號》Kitsch的美學 崔衛平

《集結號》的敘事 崔衛平

《 集結號》吹響的義務和任務 杜慶春

(2)《投名狀》中龐青云:大惡之下,焉存小善 郝建

(3)《立春》:崇高的荒誕或荒誕的崇高 李多鈺

(4)《梅蘭芳》:主題離散與政治解決 郝建

電影節歸電影節 《梅蘭芳》歸梅蘭芳 崔衛平

失蹤的時代 鈄江明

(5)《赤壁》處於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寓言 安德魯?薩爾瓦

(6)《二十四城記》:賈樟柯變臉王小魯

(7)方勵:電影就是我生命最大的快樂與夢想 宋健君

(8)杜慶春;電影,一種生產領域 耿聰

二、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專題

改革開放年代的中國電影 宋健君

《似水流年》專題片:1978-2008我們的銀幕記憶 電影頻道節目組

紀念謝晉:守住獨立言說的底線 丁塵馨

“謝晉電影模式”大爭鳴

——關於八十年代文化復甦浪潮的黑色記憶 朱大可

三、獨立時代

(一)、獨立電影評論

對獨立電影的一種描述張亞璇

不透明的疆界 張獻民

朱其訪談:DV影像對底層社會的表現 張亞璇

DV主義崔子恩

(二)新銳導演訪談

高文東:《美食村》放棄電影語言的經驗李名

應亮:我們的認知是平等的 李名

禾家:《大地》一首長著像紀錄片的詩 耿聰

郝貽鋒:找尋那片青春的迷離天空 宋健君

(三)、紀錄片浪潮

(8) 村民影像計畫報告吳文光

(10)錄像技術與創作的互動 張獻民

(11)記錄片的地緣政治 張獻民

(12) 超市景觀 徐展雄

(四)、西方視野里的中國獨立影像

中國獨立電影在海外 Judith Pernin朱迪

四、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紀念專題

(1) 在安東尼奧尼的影子裡 徐展雄

(2) 這些電影的結尾 王 楊

(3) 愛情都已經被淹沒了 王 楊

(4) 你想要什麼?—— 從小說到電影 張 鏇

(5) 我記憶中的安東尼奧尼 侯宇靖

五、電影節(展)指南

2008年衝擊國際電影節的中國電影

第五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

北京記錄片交流周

雲之南紀錄片電影節

香港錄象和數碼短片節

韓國釜山電影節

日本 東京電影節

亞洲地區的電影節指南

法國電影手冊評選的100部最美電影

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的100部最佳電影

六、青年電影手冊電影圖書推薦

出版後記 我們的電影死了嗎 宋健君

010華語十佳電影

《讓子彈飛》

《觀音山》

《艋舺》

《歲月神偷》

《日照重慶》

《當愛來的時候》

《第四張畫》

《第36個故事》

《志明與春嬌》

《人在囧途》

010紀錄片特別獎

《海上傳奇》

《音樂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