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岡坡

青岡坡

青岡坡位於貴州省銅仁地區西部,地處武陵山腹地,烏江流域的中心地帶,東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西倚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南靠泉都石阡,北順烏江經沿河達重慶涪陵入長江。銅遵公路幹線橫穿東西,是黔東北聯繫湘、渝、川的交通要塞。

簡介

岡坡 qing gang po
地名,系謝朝乾的家鄉
境內山川秀麗,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有漢、土家、仡佬、蒙古等17個民

族。因烏江幹流而形成了天然迷人的風景,武陵山脈與大婁山脈交繪而構成地溶地貌獨特的喀斯特地形。內有四野屯原始林 萬福洞 石嬸崖 隴水四崖頂 隴水土家村寨 九道拐電站 東方紅電站 丞頭蓋號軍起義都城遺址 核桃坪楠木王等風景區,更有土家花燈 舞龍舞獅及各民族等原生節日。

自然地理

一、地理簡介

地理坐標為東經107°52′-108°28′,北緯27°32′-28°10′。周邊分別與許家壩、長壩、香壩和鳳岡縣接壤。境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地帶的北部邊緣,位於武陵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受構造、岩性以及烏江水系控制,呈現出峰叢山地,緩丘谷地、河谷、石林等多種地貌形態。境內最高點為中部的四野屯原始林,最低點東邊緣砹頭河境處, 相對高差大。
烏江幹流自西南向北東把全境分為東、西兩半,從砹頭河谷底到各山間盆地再至東緣和西北的隔擋式山脈,從而形成全境的中部和東北高,東部砹頭河谷和西部各山澗盆地的“N”字型地勢的基本輪廓。境內河流屬烏江水系,各側支流呈樹枝狀分布。
依據地貌形成的內外營力和地表形態,將區內地貌分為構造侵蝕溶蝕低中山、溶丘谷地、溶蝕侵蝕低山河谷和侵蝕堆積四種類型。

二、地層岩性

境內出露地層由老至新為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中下統、二疊系、三疊系中下統。以三疊系和二疊系地層出露最廣,其次為志留系和奧陶系,第四系分布零星。缺失地層有泥盆系、石炭系、侏羅系、和白堊系等。

旅遊資源

青岡坡山川秀麗,風景優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賦有獨特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境內神奇魂麗的烏江山峽,千姿百態的天然溶洞,巧奪天工的石林景觀,令人流年忘返,酣游沉醉。青岡坡是一座美麗的文化古鎮,依山傍水,錯落有致,青岡坡過去因號軍起義而享有“土匪區”之稱,號軍所建都城現已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改革開放以來,青岡坡以其獨具的優勢地位、優勢資源、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旅遊觀光者。

農林牧畜

全境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年均降雨量1154.3毫米,年均氣溫17.8℃,無霜期290天,耕地總面積廣,適宜稻穀、玉米、薯類、油菜、蠶桑、中藥材、林木、果蔬、畜牧等生產,是貴州省著名的商品糧、烤菸、蠶桑、商品牛、商品豬生產基地,全境水利工程齊全,灌溉面積廣,森林覆善率達50.76%。

文教衛生

青岡坡歷史文化源運流長, 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傳統文化, 比較出名的有:思南儺壇戲、 花燈、龍燈、其中思南儺壇戲被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 源於古代儺舞和儺儀,以驅邪和酬神為目的的一種民族民間戲劇, 宋代已發展成熟,表演時,藝人戴化妝面具,演出包括開壇、和壇、封壇等三大內容的二十四道和式,將宗教儀式與世俗劇目夾雜於間唱念、做、打無不具備,時有踩刀、溜鏵、翻叉等特技表寅花燈以許家壩花燈最為出名, 表寅時以二胡作為伴奏花燈作為布景進行男女二重對白說唱,說唱內容多取材於當地民間動人的愛情故事。
與悠久歷史相輝映的是創造歷史的那些人物,他們如星辰在思南的天空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明代進土,後升任廣東布政使的田秋,這位烏江學子以一篇《開設賢科以宏文教疏》上奏明皇,使貴州獲準開設科場,從此貴州文教大興,人才輩出,直迫中原;王陽明的弟子李渭,被明神宗皇帝賜聯“南國躬行君子,中朝理學名臣”,與王陽明齊名,為世人所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軍長的鄺繼勛,戰功顯赫;現中央軍委總後勤部部長、原成都軍區司令員、曾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廖錫龍將軍,更是家鄉的光榮與自豪。

交通通訊

青岡坡交通便利,銅遵公路貫穿全境,連線川黔,湘黔鐵路,326國道從境西經過,303省道從東西穿過,西接326國道,東至銅仁,也是遵義至銅仁的主要交通幹線。
(遵義——風岡——青岡破,銅仁——思南——青岡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