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塔

靈塔

供奉和收藏活佛、上師法體或骨灰的一種佛塔,是佛教的一個建築,由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塔變化而來,靈塔出現於9~10世紀的西藏,是藏傳佛教後弘期的產物。因塔內供奉活佛以及在藏傳佛教上有巨大成就的大師骨灰,故名靈塔。

基本信息

歷史資料

靈塔靈塔
靈塔體現了一種藏族特殊的喪葬方式,大多數寺廟內都供奉有大小不等、性質不同的靈塔。靈塔是藏式佛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佛塔和塔葬雙重性質的一種建築,為藏傳佛教所獨有。約9至10世紀,西藏開始建造靈塔。靈塔是藏傳佛教後弘期的產物,隨著藏傳佛教的發展,靈塔在西藏普遍盛行。肉身靈塔

有關資料記載,藏民族造靈塔約在公元9—10世紀。當藏傳佛教高僧大德和宗教領袖圓寂時,其遺體經過特殊處理後完整地保存在塔內,這種塔稱為肉身靈塔。歷史上,西藏阿里古格王益西沃圓寂後,遺體就是用肉身靈塔所保存,後來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靈塔也供奉在甘丹寺內。

靈塔金頂

自五世達賴以後的歷世達賴喇嘛(六世除外),他們圓寂後都採取此法建塔,供奉在布達拉宮內,布達拉宮頂部閃亮耀眼的金頂,就是這八位達賴喇嘛的靈塔金頂。而班禪喇嘛從四世以後的歷世班禪,也都用靈塔保存遺體在札什倫布寺內,並為這些靈塔專門修建了靈塔祀殿。

分類

規模

靈塔在體積上可以根據環境條件建成各種不同的規模,大到幾十米高,小到1米左右,甚至更小。

質地

在質地上也可按照各自的條件分為簡單和貴重不同的規格,簡單樸實的靈塔多採取石砌,一般寺院周圍建造的靈塔都屬於此類;貴重的靈塔從銅、銀制到黃金包裝,主要供奉在寺院裡的殿堂內,供人們頂禮膜拜。

性質

靈塔是具有佛塔和塔葬雙重性質的一種塔,據說現在世界上只為藏傳佛教所獨有。藏傳佛教佛塔種類很多,形狀各異。從塔的性質可分佛塔、殊勝塔、肉身靈塔和舍利骨灰塔。從佛塔的建築材料可分泥塔、石雕塔、土塔、木塔、磚瓦塔、玉塔、銅塔、銀塔、金塔。從塔的數量上,有獨塔和群塔,排列成一字形的八座塔,稱八如來塔。著名的青海塔爾寺的八如來塔,又各有名稱:疊蓮塔、菩提塔、和平塔、殊勝塔、涅盤塔、神變塔、神降塔、吉祥多門塔,它們代表了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中的八個不同階段或八種不同的精神意境。群塔還有108座的,甚至更多。

組成

組成部分

靈塔通常由塔座(須彌座)、塔瓶(塔腹)、相輪(塔剎)三部分組成。

象徵意義

靈塔集佛教土、火、水、空“四界”思想於一體,使四種要素通過靈塔得以表現。活佛高僧的遺體保存於靈塔中,不僅體現了肉體復歸“四界”的佛教思想,還象徵著“出生—生活—精神—死亡—出生”這一生命輪迴。

相關其他

法體靈塔當佛教高僧大德和宗教傑出領袖圓寂時,其遺體經過特殊處理後,完整地保存在塔內,這種塔被稱為法體靈塔。舍利佛塔

阿里古格王益西沃圓寂後,其遺體就用法體靈塔保存,後來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靈塔也供奉在甘丹寺內。另一種靈塔是將佛教高僧的遺體火化後葬於塔內,稱為舍利佛塔。另外還有一種靈塔,就是將佛教高僧的遺體火化後葬於塔內,叫做舍利佛塔。據說靈塔就是由佛祖釋迦牟尼信徒的舍利塔演變而來的。

其他靈塔

西藏的第一座靈塔是山南桑耶寺旁的寂護大師靈塔。拉薩布達拉宮內有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和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扎什倫布寺安放一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四世班禪、五至九世班禪合葬靈塔、十世班禪的靈塔,哲蚌寺措欽大殿內安放三世至四世達賴喇嘛的靈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