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卡收藏

3.近期卡,1994年至今發行的電話卡。 電話卡畫面題材內容意義的大小,直接關係到電話卡的收藏價值。 4、電話卡的發行量和存世量。

電話卡的歷史

1984年,深圳率先引進瑞士磁卡電話機,發行了首枚電話磁卡——“紅話筒”。隨後,各地紛紛開通磁卡電話,一大批設計精美、題材新穎、具有中國特色的電話磁卡誕生了。1994年8月,電信總局發行了首套全國通用卡。之後,郵電部規定:自1996年1月1日起,各地方電話磁卡均停止發行,以統一發行的“中國電信電話磁卡”(即全國通用卡)取代,此舉旨在維護中國全網的統一性、完整性和電信用戶的利益。
我國目前擁有1500萬集郵愛好者,其中10%的人同時集幣,其中l%的人正在涉足集卡領域,每種通用卡發行數量大約在30萬至l00萬套之間,90%自然損耗,10%流入集卡市場。看了這個數字便不難理解早期“通用卡”為何迅猛升值。
電話磁卡的收集頗有學問,如同收集郵票一樣,可分為傳統集卡和專題集卡。傳統集卡即按照各地發行的時間順序排列一一收全並放人自製的定位冊內。專題集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收集。如著名人物、祖國風光、地方民俗、體育運動、花鳥魚蟲、電信發展、歷史文物、公共廣告等。

電話卡的種類

電話卡的種類很多,要收藏電話卡就要先了解電話卡的分類,其分類主要有:
一、根據電話卡的發行單位和使用範圍,電話卡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全國通用卡:由郵電部電信總局發行,在全國通用。從1994年第一枚地圖試機卡至今,已發行了總計20多套100多種。
地方卡:包括省級卡(含直轄市)、市級卡及特定單位發行的小範圍電話卡
二、根據電話卡發行的時間,電話卡又可分為下述三類:
1.早期卡(1985年~1991年),其中1985年~1989年有北京、上海、大連、福州、深圳、佛山、廈門等八大開通卡。1990年~1991年主要是國內其他開始使用卡式電話的省市所發行的電話卡。
2.中期卡(1992年~1993年),主要是第二批開通磁卡電話省市電話卡。江蘇省即在此列。
3.近期卡,1994年至今發行的電話卡。
三、根據儲值方式,在我國使用過或正在使用的電話卡主要有下面幾類:
1.磁卡(MAGNETIECARD):這種卡在電話中占最大比例,使用亦最廣泛,其中又可分為:
A.田村卡(TAMURA):早期卡背面為銀白色,俗稱銀背卡,此卡均由日本製作。另一種卡背為咖啡色,現使用普遍,由天津磁卡廠生產。
B.歐特佳卡:又叫AUTELCE卡,為厚型卡。卡正面下方形成黑帶,是我國引用最早的卡,現在香港等地大量使用。如廣東通卡等。
C.GPT卡:為英國卡,卡質很厚,背面全部或大部分是黑色磁膜,可分為針孔記號和無針孔記號兩種。全國使用GPT卡的城市不多,深圳一直使用該卡。
D.太科卡:又叫TELEPHONECARD,原產韓國,發行量一般不大。例如:寧夏白板卡及各種捷運卡等。
2.IC卡:又叫智慧卡(CHIPCARD)、電子卡(ELECTRONICCARD),由法國發明,是一種厚型塑質卡。在卡上有積體電路(IC晶片)存儲金額信息,可回收使用。這種卡我國正式發行的僅十數套左右,其他IC卡均屬“局贈卡”類。IC卡將成為中國電話卡的主流。
3.200電話卡:現在國內有的城市使用長途預付費和密碼記賬相結合的電話卡。
四、根據電話卡內容,可分為普通卡、紀念卡、特種卡和廣告卡等大類,每類又有不同內容。
另外,電話卡還有委制卡(由個人或某單位委託發行,並包銷的卡,炒作跡象較明顯),以及試機卡等。
可以看出,以上分類方法已非常接近於郵票的分類方式。國家電信局今後在磁卡的發行上也將改變CNT~X的序號式分類方式,代之以近於上述的全新分類法。屆時,集卡活動將更趨向專題集卡而得以更深入發展。

電話卡投資收藏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新卡:自從有了集卡活動,“集新還是集舊”一直爭論不休,到現在也尚無定論。不過,筆者認為如果要在電話卡方面投資,最好還是選擇新卡。新卡價格較高、存世量有限,消耗大,而且沒有品相好壞等限制,將來成交也相對容易得多
早期卡:由於早期卡發行時期國內集卡愛好者尚未產生,卡的發行量一般在5000枚以內,數量較少,而消耗量大,因此當今早期卡價格甚高,甚至有的卡價讓一般集卡者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
開通卡:所謂開通卡就是各地電信部門首次發行和使用的電話卡,一般是各省市在1990年至1993年間發行的。這段時期我國磁卡電話空前發展,很多地方都在這段時期內開通了磁卡電話並發行了開通卡,平均發行量一般在兩萬左右,目前市場上基本上都能買到,價格也不很高,是集卡者主要收集買賣對象。比較典型的有:深圳綠箭卡、西藏白板卡等
發行量少的卡:對於近期某一品種的電話卡來說,影響市場價格最重要的因素是發行量。目前發行量少,一般是指發行量在3000套以內,此類卡的市場價格一般都較面值高出許多。不過,此類卡往往容易被炒作,投資此類卡會有一些風險。
熱門題材的卡:題材好的卡必定受歡迎,即使不具備以上各個條件,但價格也會穩步上升,而且不會大起大落,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奧運會題材的電話卡成了卡迷朋友的新寵,這是因為好題材的卡在真正集卡者之中平均分散,而且將來初涉集卡圈的朋友均會有興趣。投資此類卡應該選準對象,要有長期投資的準備
大套卡:大套卡是比較相對枚數較少的小套卡來說的,投資大套卡要比投資小套卡長期效果好得多。大套卡一般面值較高,集卡者一般較難隨,而且因枚數多,面值高低不平均,自然消耗的速度也不一樣,成套的卡收集難度大。而收集難度必然會影響市場價格,因此適當地投資大套卡,獲利會更豐厚。
一般對早期卡要抓前三個要素,對近期卡要抓“罕、單、低”三個要素。全部符合上述五個要素,只有一枚貝爾一元地圖的試機卡,七年中已升值35萬倍以上。卡品相問題成為卡品交流活動中的突出矛盾。從品相上講,集卡以孔少、卡新劃痕少、畫面完整為好。

如何判斷電話卡收藏價值

,應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考慮:
1、電話卡的權威性。各國的郵票發行權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而電話卡則不然,這和電話經營權掌握在不同部門手中有關。某一單位發行的電話卡只能在很小範圍內使用,不具備“國家名片”的權威性。因此也不具備大眾認同的收藏價值。
在我國發行的電話卡中最具權威性的是國家郵電部發行的全國通用的電話卡,其次是全國通用電話卡發行之前各省市發行的省用或市用電話卡。在購買電話卡前先看看發卡單位的權威度是必要的。
2、電話卡的題材內容。電話卡畫面題材內容意義的大小,直接關係到電話卡的收藏價值。如中國電信智慧型“IC”卡《黃河》,畫面奔騰傾瀉、氣勢磅礴、永不回頭,凝聚著中華民族不畏艱險的堅毅品格,在IC卡系列中自然極具收藏價值。
3、電話卡的藝術價值。電話卡的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在電話卡的設計、印刷上。作為一件收藏品,僅有好的題材是不夠的,還需要藝術的表現和精美的製作。如中國電信總局發行的CNT-16《茶文化》電話卡,是我國首套採用工筆形式創作的通用卡,採用了類似郵票中“連票”的表現手法,四幅畫面融合成一整幅展現中國古老“茶文化”的藝術長卷,它必然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4、電話卡的發行量和存世量。“物以稀為貴”是民間收藏的一個準則。一般說來,發行量越少,價格越高;存世量越少,價格也越高。
5、電話卡的需求量。需求量也是決定收藏價值的基本要素之一。電話卡的需求量與存世量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如首枚生肖系列豬卡和首枚電信系列蘋果卡的發行量均是100萬套。老資格的集卡者都知道生肖豬卡發行後即有人成盒購買囤積,而蘋果卡發行時無人知道這也是一個系列,故大部分被消耗。但生肖豬卡的存世量要比蘋果卡多,不過因求者甚眾,其價值增加遠比蘋果卡高得多。
6、電話卡的品相和品質。品相或品質是電話卡的外觀質量,對收藏者來說至關重要。品相越好給鑑賞者帶來的審美愉悅就越大,因此,品相的好壞也直接關係到電話卡收藏價值的高低。
綜上所述,判斷一套電話卡是否具有收藏價值,要從卡的權威性、題材內容、藝術價值、發行量、存世量、需求量以及品相品質等諸方面綜合分析考慮,這是衡量一套電話卡是否具有收藏價值的基本要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