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大學哲學學院

介紹

雲南民族大學哲學學院(馬列部)主要承擔全校碩士研究生、本專科等層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根據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等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開足課程,給夠學時,給夠學分,積極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根據2005年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改革新方案,對原有各教研室進行了調整和充實,現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和碩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論課教研室等。

文化理念

雲南民族大學哲學學院(馬列部)現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自然辯證法等公共政治理論課,並承擔著全校本專科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法律基礎與道德修養”和“形勢與政策”等課程。
為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哲學學院(馬列部)還開設了現代西方哲學概論、雲南民族村寨調查、全球化與大國政治、傳統文化與現代化、西方市場經濟的不同模式、社會實踐與調查報告、現當代國際關係發展及相關熱點問題研究、近代國際關係發展及相關熱點問題研究、近代國際關係發展概述和當代世界熱點問題、科學的歷程現代西方哲學評介、國際關係-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解放思想的理論與實踐、雲南天然橡膠產業發展研究、國語、審美歷程、科學技術哲學、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實務、勞動法與就業等通識課。
在積極完成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同時,哲學學院(馬列部)還努力拓展辦學空間,搭建新的發展平台,實現了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突破。目前,馬列部設有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宗教學、倫理學個碩士學位點。
與此同時,馬列部(哲學學院)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和課程建設工作。2000年以來,先後主持或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雲南省社科基金項目以及廳級基金項目18項(其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公開出版專著和教材等近40部,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榮獲國家級、省級、廳級等各類各級別獎項近40項。課程建設方面,“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被列為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被作為校級重點課程建設。目前,“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被列為校級重點學科進行建設
2003年,雲南民族大學哲學學院(馬列部)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優秀等級學校”的評估,進入雲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優秀學校的行列。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蘇麗傑教授,男,1965年生,雲南省大理市人,白族,研究生,碩士生導師。曾任雲南省學聯副主席、雲南民族學院學生會副主席、雲南民族學院黨委統戰部副部長、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現任雲南民族大學馬列部(哲學學院)黨委書記、雲南省黨建理論研究會特約研究員、雲南民族大學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雲南民族大學統戰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要從事思想政治理論、統一戰線理論、社會學、社會工作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編或參編出版了《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研究》、《統戰工作理論與實踐》、《鄧小平理論與新時期統戰工作》、《西部開發與統一戰線》、《高校統戰工作理論與實踐》等著作和文集,參加了由首都師範大學吳相州教授主編的《高校統戰工作》一書的撰稿;撰寫的多篇論文獲省廳級科研論文獎,有50餘篇論文發表在《東南大學學報》等刊物和雜誌上;多次參加全國、全省的學術交流會,多篇論文在大會上交流發言。《統一戰線始終是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法寶》2008年.4月獲中宣部黨建雜誌社、黨建文匯雜誌社、組織人事報社“首屆全國優秀黨課百優教案”。多次被評為校“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2001年4月獲中共雲南省委表彰的“全省統一戰線先進個人”稱號。
主任(院長)
張建國,教授,男,漢族,四川省青神縣人。先後就讀於雲南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現任馬列部(哲學學院)主任(院長),碩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為碩士生、本專科生開設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等多門課程。同時,為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還長期開設“近代國際關係”、“現當代國際關係”等通識課。
先後在《思想戰線》、《雲南社會科學》、《經濟問題探索》、《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學術探索》、《理論輔導》、《社會主義論壇》、《創造》等刊物和相關論文集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有的曾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複印或輯目。
副院長
黎貴優,教授,男,壯族,1964年生,雲南省富寧縣人。先後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和雲南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碩士學位。現任雲南民族大學馬列部(哲學學院)副主任(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先後講授《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選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課程。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研究》,主持完成雲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民族地區失地農民問題研究》等課題,曾參與完成 “近現代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 (國家社科規劃課題)和 “民族團結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 (雲南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等課題研究,先後參編、副主編和出版《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近現代)大事記》、《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史料概述》、《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鄧小平理論教學與研究》、《全球化視野中的政治經濟研究》等著作,在《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公開刊物上發表《試論鄧小平同志的民族平等觀》、《高校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芻議》等40餘篇學術論文。所參著的《中國少數民族革命運動史》獲雲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多篇論文受到省委宣傳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等上級部門的表彰,曾評為高校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等。

專業設定

哲學本科專業

哲學是一門從整體上把握世界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理論學科。它通過總結、概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知識,提供系統化的世界觀和一般方法論。哲學既是科學的一個門類,又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重要形式。哲學從高度普遍性的理論層次上,探索和回答人類實踐和認識所提出的一般性問題,因而,對從根本上提高人的思維能力,豐富和發展關於世界的一般知識,用自覺的系統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武裝人的頭腦,並指導人類實踐活動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和特殊作用。
哲學本科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套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以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受到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比較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理論和歷史;(2)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的相關知識;(3)掌握哲學學科的基本方法、治學方法和相應的社會調查能力;(4)了解國內外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5)了解國內外最重大的實踐問題和發展動態;(6)具有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哲學
主要課程: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中外哲學原著導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導讀、少數民族哲學思想概論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哲學學士
相近專業:邏輯學、社會學

碩士教育

倫理學碩士點

倫理學碩士點主要培養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基本原理和中外倫理學基礎理論等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論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成為品學兼優、德才兼備,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和文史哲素養的面向新世紀的倫理學專業人才和普適性人才。
核心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倫理學、美學原理、科學技術哲學、宗教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原著選讀、中國倫理思想史、西方倫理思想史、宗教倫理學、生態倫理學、民族倫理學等。目前,倫理學碩士點研究方向分為:生態倫理學、宗教倫理學和民族倫理學三個方向。

宗教學碩士點

宗教學是一門對人類宗教現象進行科學的、系統的研究的綜合學科。作為一門跨學科、跨文化的獨立學科,它既不同於宗教哲學,也不同神學;同時,它又與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繫。宗教學對於全面認識和理解人類社會、精神生活、文化現象以及民族傳統具有重要意義。宗教學與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中外哲學、倫理學、世界歷史等學科有密切的聯繫。
該學科培養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優良的品德和學風,能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獨立從事宗教學教學、科研和宗教事務管理等工作的高層次專業化人才。碩士學位應具備宗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基礎知識,熟悉我國宗教、民族政策,對佛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以及道教的理論、歷史和現狀有較全面的了解;熟悉前人的研究成果;參加宗教現狀實現觀察,使理論與實踐結合;較為熟悉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能獨立從事研究並寫出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文。研究方向:1、宗教學原理與宗教旅遊資源研究2、少數民族宗教文化研究3、中國宗教史與當代民族宗教

思想政治教育碩士點

思想政治教育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培養人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生命線”和“中心環節”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以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為實踐基礎,經過20多年的學科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本學科面臨著拓展學科領域、豐富學科內涵、增強學科特色、提高學科水平的建設任務。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規律、功能、內容、方法研究,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史與基本經驗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研究,新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規律與特點研究,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精神培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研究,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幹部與民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主要課程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論、當代社會思潮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教育學原理、心理學原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研究、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與民族地區科學發展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觀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專題研究、法理學專題研究、文獻檢索和社會調查方法研究、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專題研究、雲南少數民族現代化發展道路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