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磺胺類藥物中毒

概述

磺胺類藥物中毒(sulfa Drugs Poisoning) 磺胺類藥物是一類化學合成的抗菌藥物。有著較廣的抗菌譜,對某些疾病療效顯著,性質穩定易於儲藏,特別是藥品生產不需消耗糧食,結合我國獸醫具體情況,適於更為廣泛地使用此類藥物。但是,此類藥物的副反應比用抗生素稍多,甚至引起中毒。
(一)病因
臨診上常用的磺胺藥劑分為兩類。一類是腸道內容易吸收的如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間甲氧嘧啶(SMM)、磺胺喹曝啉(SQ)和磺胺甲氧嗪(SMP)等;另一類是腸內不易吸收的如磺胺脒(SG)、酞磺胺噻唑(PST)及琥珀醯磺胺噻唑(SST)等。前一類藥物比較容易引起急性中毒。
在防治家禽寄生原蟲病中,常用SMM、SM2和SQ等這一類藥。用藥過程中,要求必須使用足夠的劑量和連續用藥,才能收效,否則原蟲容易產生抗藥性,並將這種抗藥性能遺傳好幾代。有些磺胺藥的治療量與中毒量又很接近。因此,用藥量大或持續大量用藥、藥物添加飼料內混合不均勻等因素都可能引起中毒。
雛雞的飼料中含2.5×10-3SM1時,可導致生長停滯和肝、脾壞死。分別給雞飼餵含5×10-3SM2、SM1或1×10-2SG的飼料8天,可引起雞脾出血性梗死和腫脹,其中SM2的毒性最大,SG的毒性最小。
(二)毒理
磺胺類藥物種類很多,各種磺胺藥對動物的毒性強度不同,根據其吸收程度和作用時間等,可簡要的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腎臟損害。動物對各種磺胺藥的平均吸收率,以家禽為最高。70%~90%的內服藥量可由腸進入血中。磺胺類藥物在血液中大部分保持游離型式,其代謝產物,特別是氧化產物可以發生全身毒性反應。一部分磺胺在肝臟中經過乙醯化而變為無抗菌作用的乙醯磺胺,且仍保持其原型磺胺的毒性。其乙醯化產物一般溶解度較小,常在腎小管內析出結晶,造成阻塞和腎臟損害。由於過敏,可引起血管(包括腎血管)本身的損害及腎組織的水腫,腎間質內嗜酸性粒細胞的變性、壞死。
2.中毒性肝病和血液病變,如白細胞減少症、溶血性貧血、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改變消化器官及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因而出現消化障礙或神經症狀。
3.過敏反應。磺胺藥物能與體內蛋白質結合而成為抗原,故可發生過敏反應。某些磺胺還能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或硫化血紅蛋白血症。

臨床症狀

病仔雞表現抑鬱,羽毛松亂,厭食,增重緩慢,渴欲增加,腹瀉,雞冠蒼白,有時頭部腫大,呈藍紫色,由於局部出血造成。凝血時間延長,血液中顆粒性白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有的發生痙攣、麻痹等症狀。
成年母雞產蛋量明顯下降,蛋殼變薄且粗糙,棕色蛋殼褪色,或者下軟蛋。有的出現多發性神經炎和全身出血性變化。

病理變化

首先觀察到皮膚、肌肉和內部器官出血,皮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胸部肌肉瀰漫性或刷狀出血,大腿內側斑狀出血。腸道有瀰漫性出血斑點,盲腸內可能含有血液。腺胃和肌胃角質層下也可能出血。進一步檢查,腎臟明顯腫大,土黃色,表面有紫紅色出血斑。輸尿管增粗,並充滿尿酸鹽。腎盂和腎小管中常見磺胺藥結晶。肝臟腫大,紫紅色或黃褐色,表面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也腫脹,有出血性梗死和灰色結節區。心肌也可有刷狀出血和灰色結節區。心外膜出血。腦膜充血和水腫。骨髓變為淡紅色或黃色。有關磺胺毒性實驗報導很多,他們還觀察到胸腺、脾臟和法氏囊等免疫系統的生長、發育都受到明顯地抑制,它們的體積減小和重量降低,以及這些器官中的淋巴組織萎縮。

診斷鑑別

主要根據病史調查,是否套用過磺胺類藥物,用藥的種類、劑量、添加方式、供水情況、發病的時間和經過。還要現場觀察臨診症狀及病禽剖檢病理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即可得出診斷。若需要追究磺胺藥中毒的法律責任時,應對可疑飼料和病禽組織進行毒物檢驗分析。請有關檢驗部門嚴格取樣和科學化驗分析。磺胺藥物在病禽組織內是穩定的,即使停藥後仍然可在組織中殘留幾天。肌肉、腎或肝中磺胺藥含量超過2×10-5,就可診斷為磺胺藥中毒。

防制措施

要以預防為主,為了防止用磺胺藥引起雞群中毒,應嚴格選擇好適宜的毒性小的磺胺藥,控制好劑量、給藥途徑和療程,並在給藥期間增加飲水量,保證供應適宜溫度的飲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