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東

雞東

雞東,是中國的一個縣城的名字,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這裡土地肥沃,礦藏資源豐富。

基本信息

介紹

雞東縣,美麗富饒的邊陲小城,坐落在黑龍江省東南部,因行政區劃在雞冠區以東而得名。雞東地貌特徵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總面積23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33萬勤勞樸實的人民。

雞東縣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縣有3個鄉鎮與俄羅斯接壤,縣城距省城哈爾濱560公里,距當壁鎮口岸100公里,距吉祥口岸230公里,距綏芬河口岸250公里,距雞西市區15公里,國家鐵路林密線,國家公路方虎線橫貫東西。

雞東縣境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具備開發能力但尚未開發的煤炭儲量達30.5億噸,在全省65個縣(市)中儲量最大、產量最高,此外還有、鈷、石墨、瑩石、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粘土等礦藏20多種,其中瑩石、水晶、熔煉水晶、鉑、鈀的儲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近年來,雞東縣經濟發展十分迅速,正處於騰飛前的助跑階段。工業已初步形成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加工型為主的煤化廠、電氣熱、礦產資源精深開發、醫藥藥材、建材、糧食產品精深加工等六大產業格局,特別是樂賢焦公有限公司、寶泰隆焦化有限公司等一批煤炭生產加工企業已經成為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柱,精煤、焦炭、炭黑、平絨布、中成藥、酒類等100多種產品暢銷省內外。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業產業化已粗具規模,在馨禾米業集團、福順祥糧油公司、東海富強糧油有限公司、萬壽菊深加工加工廠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綠色大豆、水稻、玉米、蔬菜、萬壽菊、生豬等農副產品基地已經形成並不斷發展壯大。對外開放取得重大突破,有精製大米、白酒、迪卡豬、石材等30多種產品出口至俄羅斯、日本、韓國利比亞等國家。

雞東是一塊後發優勢很強的希望之地。已經制定出台了鼓勵國內外投資人來投資開發、引進人才等優惠政策,堅持“四個不限”和“四先四後”,即不限比例、不限、不限規模、不限經營方式,先放開後管理、先發展後規範、先繁榮後理順、先扶持後收益,對縣外投資項目從引進、洽談、論證、審批到管理,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如今,雞東正以日新月異的變化向人們昭示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誠招天下客,同心展宏圖,雞東將以全新的開放姿態,敞開胸懷,歡迎海內外有膽、有識、有志之士,來雞東觀光考察、洽談貿易、投資建廠、興辦實業、共同合作、共同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

歷史沿革

雞東地商、周時期為肅慎居地、秦、漢隸屬遼東郡,東漢時肅慎改稱挹婁,間接隸屬玄菟郡。

南、北朝時期挹婁改稱勿吉形成七部,雞東地屬號室部。

隋代勿吉改稱靺鞨,雞東屬號室部。

唐屬渤海都督府東平府。

遼代靺鞨改稱女真,雞東地為東丹國屬地。

金代屬上京速頻路。

元代隸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隸屬奴兒乾都司海西女真部麥蘭河衛。

清初隸屬清廷和盛京雙重領導的寧古塔牛錄章京,後升為昂幫章京。

康熙元年(1662年)為寧古塔將軍管轄。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為吉林將軍寧古塔副都統管轄。

1880年清政府廢除封禁,移民實邊。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蜂蜜山招墾局,為吉林將軍依蘭道綏芬廳管轄。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密山府,雞東地為密山府管轄。

民國二年(1913年)密山府改密山縣,歸密山縣管轄。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本地屬東安省密山縣,偽康德八年(1941年)從密山析置設雞寧縣,本地屬密山縣、雞寧縣分管。

解放後,1947年設永安縣,本地屬密山縣、永安縣、雞寧縣。

1948年4月,屬松江省密山縣、雞寧縣。

1949年9月屬雞西縣。新中國成立後,該地屬密山、雞西兩縣。

1957年,撤銷雞西縣設立雞西市。原雞西縣的興農鄉劃歸勃利縣,其餘歸密山縣。雞東地分屬密山縣和合江地區勃利縣。

1960年雞東區域分屬牡丹江地區雞西市、密山縣及合江地區勃利縣。

1964年6月,國務院決定設定雞東縣,將雞西市的平陽公社(劃屬雞東縣後又恢復銀峰公社名稱)、哈達公社;密山縣的平陽、永和、下亮子、綜合、向陽、明德、永安、東海、興隆(現新華公社)和雞林公社;勃利縣的興農公社劃歸雞東縣管轄。

1965年1月1日,雞東縣正式成立。屬牡丹江專區。

1967年,專區改稱地區,隸屬牡丹江地區管轄。

1983年9月3日,國務院批准,劃歸雞西市領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